吉林桦甸:全域旅游推动全面小康
十一前夕,吉林省桦甸市晓光村以“首届桦甸市朝鲜族辣白菜文化节”向游客发出邀约。文化节上,30多位朝鲜族阿姨一同腌制辣白菜。这场活动不仅在游客的朋友圈中刷了屏,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吉林桦甸:全域旅游推动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十一前夕,吉林省桦甸市晓光村以“首届桦甸市朝鲜族辣白菜文化节”向游客发出邀约。文化节上,30多位朝鲜族阿姨一同腌制辣白菜。这场活动不仅在游客的朋友圈中刷了屏,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朝鲜族村民、晓光民俗饭店老板李昌实说:“两天时间里,就卖出200多斤辣白菜,打糕也销售一空。”如今,李昌实期待着文化节的后续效应——桦甸市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出名,饭店生意跟着越来越红火。

“首届桦甸市朝鲜族辣白菜文化节”是桦甸市发展全域旅游带来的幸福剪影之一。近年来,桦甸市围绕“新型能源强市、健康产业基地、生态旅游新城”发展定位,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前提用好“绿水青山”,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支柱产业助推全面小康。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

桦甸市境内能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4%。2013年以前,矿产和林业两大支柱产业支撑着桦甸市70%的财政收入。随着国家严控矿产资源开采和森林采伐,近两年,桦甸市来自矿产和林木业的财政收入已下降到占比不足10%,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桦甸市发展的新课题。

坐落在松花江畔、长白山脚下的桦甸市还拥有着“春看白桦、夏览湖色、秋赏红叶、冬享雪韵”的自然美景。依托自然和历史资源,走“融入历史人文印记、乡土民俗、红色遗迹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成了破题之选。桦甸市提出“打造长吉旅游中心服务区、长白山下最美驿站,建设生态旅游新城”的目标,将旅游产业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桦甸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智臣是个土生土长的桦甸人,他感叹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桦甸市带来了太大变化:“全域旅游让桦甸市声名远播,2016年至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总计23.75亿元。全域旅游的种子结出了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硕果。”

“十里荷塘”成为旅游打卡地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辉发湖十里荷塘不仅是桦甸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地,也是外地游客的打卡点。可这如画风景的前身,却是一条臭水沟。

生态宜居是桦甸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出发点。2019年,桦甸市重点打造十里荷塘,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湿地河道,栽种了11万平方米荷花、4400平方米芦苇等植物。

如今的桦甸,有大小景区景点49个,有开江鱼、林蛙、朝鲜族餐饮等地域饮食文化品牌,有自己的旅游门户网站、电视频道和微信平台……

城市的变化又带来了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八道河子镇政府组织委员周威说:“全域旅游改善了城市面貌,村民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家家户户争当文明户、文明人,谁都不愿意掉队。”

乡村振兴同样是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目前,桦甸市打造了生态宜居示范村15个,环境整治提升屯153个、美丽庭院1530个、干净人家2060户。一些村屯打造的旅游特色景点远近闻名,其中,晓光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锋村赢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美誉。

从发展旅游到打造富民产业

“友谊花海”称得上是桦甸市桦郊乡友谊村的地理坐标。从2017年初建时的3公顷到现在的20公顷,从18个花卉品种扩充到50多个品种,友谊花海寄托着乡亲们的小康梦。

“以前这些山坡地主要种植玉米、黄豆等大田作物,现在这里变成了旅游景点,保守说一亩地的产值提升到四五千元。”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吴祥说,友谊花海建成4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余万元,每年吸收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2000余元。

2017年起就在友谊花海打工的村民苗金红说:“花海的用工期正好是农闲季节,种完地就来打工,一年能增收1万块。也不光是能增收,家乡变得越来越美,看着都让人高兴,当然愿意出一把力。”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桦甸市坚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产业。位于枫雪部落旅游景区内的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每年夏秋,近百名当地农民在景区打工;名峰山庄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成立肇大鸡山稻花香合作社,实现周边农户耕地成功流转,为农民增收;AAA级景区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实现年旅游收入40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职工因林木禁伐带来的就业难题,景区居民也成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受益者。

与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桦甸市不仅解决了生态宜居问题,还带动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更拉动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7日 02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吉林桦甸:全域旅游推动全面小康

2020-11-07 13:07:08 来源: 0 条评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

十一前夕,吉林省桦甸市晓光村以“首届桦甸市朝鲜族辣白菜文化节”向游客发出邀约。文化节上,30多位朝鲜族阿姨一同腌制辣白菜。这场活动不仅在游客的朋友圈中刷了屏,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朝鲜族村民、晓光民俗饭店老板李昌实说:“两天时间里,就卖出200多斤辣白菜,打糕也销售一空。”如今,李昌实期待着文化节的后续效应——桦甸市的旅游品牌越来越出名,饭店生意跟着越来越红火。

“首届桦甸市朝鲜族辣白菜文化节”是桦甸市发展全域旅游带来的幸福剪影之一。近年来,桦甸市围绕“新型能源强市、健康产业基地、生态旅游新城”发展定位,以保护“绿水青山”为前提用好“绿水青山”,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支柱产业助推全面小康。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民

桦甸市境内能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5.4%。2013年以前,矿产和林业两大支柱产业支撑着桦甸市70%的财政收入。随着国家严控矿产资源开采和森林采伐,近两年,桦甸市来自矿产和林木业的财政收入已下降到占比不足10%,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桦甸市发展的新课题。

坐落在松花江畔、长白山脚下的桦甸市还拥有着“春看白桦、夏览湖色、秋赏红叶、冬享雪韵”的自然美景。依托自然和历史资源,走“融入历史人文印记、乡土民俗、红色遗迹的全域旅游发展”之路成了破题之选。桦甸市提出“打造长吉旅游中心服务区、长白山下最美驿站,建设生态旅游新城”的目标,将旅游产业作为绿色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桦甸市文广旅局副局长王智臣是个土生土长的桦甸人,他感叹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桦甸市带来了太大变化:“全域旅游让桦甸市声名远播,2016年至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总计23.75亿元。全域旅游的种子结出了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的硕果。”

“十里荷塘”成为旅游打卡地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辉发湖十里荷塘不仅是桦甸市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地,也是外地游客的打卡点。可这如画风景的前身,却是一条臭水沟。

生态宜居是桦甸市发展全域旅游的出发点。2019年,桦甸市重点打造十里荷塘,建设了12万平方米的湿地河道,栽种了11万平方米荷花、4400平方米芦苇等植物。

如今的桦甸,有大小景区景点49个,有开江鱼、林蛙、朝鲜族餐饮等地域饮食文化品牌,有自己的旅游门户网站、电视频道和微信平台……

城市的变化又带来了群众精神面貌的变化。八道河子镇政府组织委员周威说:“全域旅游改善了城市面貌,村民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家家户户争当文明户、文明人,谁都不愿意掉队。”

乡村振兴同样是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目前,桦甸市打造了生态宜居示范村15个,环境整治提升屯153个、美丽庭院1530个、干净人家2060户。一些村屯打造的旅游特色景点远近闻名,其中,晓光村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先锋村赢得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美誉。

从发展旅游到打造富民产业

“友谊花海”称得上是桦甸市桦郊乡友谊村的地理坐标。从2017年初建时的3公顷到现在的20公顷,从18个花卉品种扩充到50多个品种,友谊花海寄托着乡亲们的小康梦。

“以前这些山坡地主要种植玉米、黄豆等大田作物,现在这里变成了旅游景点,保守说一亩地的产值提升到四五千元。”友谊村党支部书记吴祥说,友谊花海建成4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余万元,每年吸收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长2000余元。

2017年起就在友谊花海打工的村民苗金红说:“花海的用工期正好是农闲季节,种完地就来打工,一年能增收1万块。也不光是能增收,家乡变得越来越美,看着都让人高兴,当然愿意出一把力。”

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桦甸市坚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产业。位于枫雪部落旅游景区内的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每年夏秋,近百名当地农民在景区打工;名峰山庄采用“公司+农户”模式,成立肇大鸡山稻花香合作社,实现周边农户耕地成功流转,为农民增收;AAA级景区红石国家森林公园实现年旅游收入400多万元,解决了部分职工因林木禁伐带来的就业难题,景区居民也成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受益者。

与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在全域旅游发展中,桦甸市不仅解决了生态宜居问题,还带动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更拉动了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07日 02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