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1-20

作者:黄庆华(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新论述的提出,将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之间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前提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自此之后,我们一直根据实践拓展寻找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经过近30年实践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不过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对此,应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时,就需要有为政府积极参与。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包括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看得见的手”主要是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竞争的法治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比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降低或取消通关环节费用,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和谐氛围。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包括加强市场监管创新,强化产权保护机制;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信息公开,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市场主体培育和要素配置方式,适时发挥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与协同效应,提升要素交易和配置效率,优化市场交易机制;注重利用规模效应发展产业集群以释放更多活力,培育多元化要素市场供给主体机制。回望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市场与政府间的相互促进、“双轮驱动”,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奇迹。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有效市场能够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内在要求,但市场的“有效”离不开政府的“有为”。一是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部署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企业家精神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主体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能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三是接轨国际通行贸易规制,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削减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进口领域并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四是完善外贸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实现外贸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依存、相伴共生。有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形式,有为政府能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性。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两种力量不断进行动态、有机磨合,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2020-11-20 11:13:46 来源:

作者:黄庆华(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教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新论述的提出,将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之间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前提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自此之后,我们一直根据实践拓展寻找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新的科学定位。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经过近30年实践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不过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对此,应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时,就需要有为政府积极参与。一方面,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包括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看得见的手”主要是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为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竞争的法治市场环境,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比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降低或取消通关环节费用,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和谐氛围。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政府要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包括加强市场监管创新,强化产权保护机制;推进综合监管和检查信息公开,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市场主体培育和要素配置方式,适时发挥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与协同效应,提升要素交易和配置效率,优化市场交易机制;注重利用规模效应发展产业集群以释放更多活力,培育多元化要素市场供给主体机制。回望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市场与政府间的相互促进、“双轮驱动”,创造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奇迹。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有效市场能够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内在要求,但市场的“有效”离不开政府的“有为”。一是深化生产要素市场改革,部署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企业家精神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二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强化市场主体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能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三是接轨国际通行贸易规制,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削减制度性交易成本,扩大进口领域并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四是完善外贸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实现外贸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依存、相伴共生。有效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形式,有为政府能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有效性。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发挥作用,推动两种力量不断进行动态、有机磨合,最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