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望大运河的文化记忆——走进“90后”的非遗生活
手指翻飞,凝神静气,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放下剪刀,又完成了一幅人像剪纸。与顾客提供的人像照片比对后,游人不禁称赞作品的逼真。

共同守望大运河的文化记忆——走进“90后”的非遗生活

来源:新华社2020-11-20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题:共同守望大运河的文化记忆——走进“90后”的非遗生活

新华社记者翟翔

深秋时分,京杭大运河畔。山东济宁任城区宣阜巷一个60余平米的工作室,不时有三两游人慕名而入。

手指翻飞,凝神静气,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放下剪刀,又完成了一幅人像剪纸。与顾客提供的人像照片比对后,游人不禁称赞作品的逼真。

2012年,学习化工出身的“90后”青年李占恒,在父亲的反对下辞去外企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儿时就热爱的剪纸工艺。

“我小时候和擅长剪纸的奶奶生活在一起,这门技艺让我着迷。”从最初摆摊卖剪纸到开设门店、网店,李占恒如今的收入已远超过当初在外企打工。

“我最初也没想到,剪纸艺术会这么受年轻人追捧。”由于订单过多,为了保证质量,李占恒不得不将产品从淘宝下架。

姑娘的长发飘逸,少年的阳光俊朗,夫妻的恩爱和睦,在小小的剪纸作品中栩栩如生。“每一幅我都力求发挥出最好水平,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每完成一幅人像剪纸,需要5到7小时。精雕细琢的过程让李占恒的生活仿如工作室门前流淌的京杭大运河,静谧而又深邃。

数百年来,这条河积淀的文化记忆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李占恒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浓缩在成长记忆中的风土人情化作充满时代活力的艺术作品。

颇有“Q版”气息的神荼、郁垒手持“风调雨顺”“国盛人和”的桃符,身上服装的纹饰取自虎符、汉瓦等文物……1994年出生的满亚宁笔下的年画,色彩斑斓,引人注目。

今年2月,满亚宁还创作了作品 “天师斩病毒”。年画中的天师戴上N95口罩,衣服上的传统纹路也换为“加油”“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等字样。

“年画是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亚宁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同龄人了解年画,亲近非遗。”

在京杭大运河沿岸,非遗并没有和这个时代渐行渐远,而是以非常独特的方式,融入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

微山湖边,从事螃蟹、对虾养殖的杨成民,时不时会哼唱一段端鼓腔。

表演者边击鼓边演唱的端鼓腔又名端公腔,已有上千年的流传历史。它以祭祀的礼仪方式、戏剧性的表演形式、曲艺式的说唱语言,承载了湖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祈祷祭祀、祝寿祈福、喜庆丰收的记忆。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乡亲们依然保留着在一些特殊时刻演唱端鼓腔的风俗。傍晚时分,小小村落,不时回响着孩子们打着鼓跟父辈学唱的声音。

1990年出生的杨成民已有了一双儿女,他们也是听着端鼓腔长大。口传心授,那些唱腔就像滋养他们长大的大运河,慢慢融入了骨髓,正如杨成民所说,每每唱起来,就能找到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20年前,“80后”的丁新厂偶尔接触到内画,从此情系一生。两年前,已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他首次收徒,收下了两位“00后”徒弟。

如今,在内画工作室里,两位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十分熟练地在十厘米高的瓶子内侧作画,一根根墨竹如微风拂过,栩栩如生。

明万历年间,鼻烟自欧洲传入中国,到清代已颇为流行,成为人们显示身份和馈赠亲友的时尚物品。乾隆嘉庆时期,内画鼻烟壶出现,将中国书画完美融入鼻烟壶。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应该传承下去,开枝散叶。”丁新厂9岁的女儿每天完成作业后,也会跟着爸爸学习内画。

“在小小鼻烟壶内作画题字难度极大,一个线条都要琢磨两个月,靠的是坚持。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更要坚持。”丁新厂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共同守望大运河的文化记忆——走进“90后”的非遗生活

2020-11-20 12:34:20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题:共同守望大运河的文化记忆——走进“90后”的非遗生活

新华社记者翟翔

深秋时分,京杭大运河畔。山东济宁任城区宣阜巷一个60余平米的工作室,不时有三两游人慕名而入。

手指翻飞,凝神静气,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放下剪刀,又完成了一幅人像剪纸。与顾客提供的人像照片比对后,游人不禁称赞作品的逼真。

2012年,学习化工出身的“90后”青年李占恒,在父亲的反对下辞去外企工作,全身心投入自儿时就热爱的剪纸工艺。

“我小时候和擅长剪纸的奶奶生活在一起,这门技艺让我着迷。”从最初摆摊卖剪纸到开设门店、网店,李占恒如今的收入已远超过当初在外企打工。

“我最初也没想到,剪纸艺术会这么受年轻人追捧。”由于订单过多,为了保证质量,李占恒不得不将产品从淘宝下架。

姑娘的长发飘逸,少年的阳光俊朗,夫妻的恩爱和睦,在小小的剪纸作品中栩栩如生。“每一幅我都力求发挥出最好水平,做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每完成一幅人像剪纸,需要5到7小时。精雕细琢的过程让李占恒的生活仿如工作室门前流淌的京杭大运河,静谧而又深邃。

数百年来,这条河积淀的文化记忆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李占恒一样的年轻人。他们以独特的审美方式,把浓缩在成长记忆中的风土人情化作充满时代活力的艺术作品。

颇有“Q版”气息的神荼、郁垒手持“风调雨顺”“国盛人和”的桃符,身上服装的纹饰取自虎符、汉瓦等文物……1994年出生的满亚宁笔下的年画,色彩斑斓,引人注目。

今年2月,满亚宁还创作了作品 “天师斩病毒”。年画中的天师戴上N95口罩,衣服上的传统纹路也换为“加油”“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等字样。

“年画是承载民族记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满亚宁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同龄人了解年画,亲近非遗。”

在京杭大运河沿岸,非遗并没有和这个时代渐行渐远,而是以非常独特的方式,融入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

微山湖边,从事螃蟹、对虾养殖的杨成民,时不时会哼唱一段端鼓腔。

表演者边击鼓边演唱的端鼓腔又名端公腔,已有上千年的流传历史。它以祭祀的礼仪方式、戏剧性的表演形式、曲艺式的说唱语言,承载了湖区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祈祷祭祀、祝寿祈福、喜庆丰收的记忆。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乡亲们依然保留着在一些特殊时刻演唱端鼓腔的风俗。傍晚时分,小小村落,不时回响着孩子们打着鼓跟父辈学唱的声音。

1990年出生的杨成民已有了一双儿女,他们也是听着端鼓腔长大。口传心授,那些唱腔就像滋养他们长大的大运河,慢慢融入了骨髓,正如杨成民所说,每每唱起来,就能找到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20年前,“80后”的丁新厂偶尔接触到内画,从此情系一生。两年前,已是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的他首次收徒,收下了两位“00后”徒弟。

如今,在内画工作室里,两位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十分熟练地在十厘米高的瓶子内侧作画,一根根墨竹如微风拂过,栩栩如生。

明万历年间,鼻烟自欧洲传入中国,到清代已颇为流行,成为人们显示身份和馈赠亲友的时尚物品。乾隆嘉庆时期,内画鼻烟壶出现,将中国书画完美融入鼻烟壶。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应该传承下去,开枝散叶。”丁新厂9岁的女儿每天完成作业后,也会跟着爸爸学习内画。

“在小小鼻烟壶内作画题字难度极大,一个线条都要琢磨两个月,靠的是坚持。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更要坚持。”丁新厂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韩曜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