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农房改善“奋进曲” 绘就全面小康“风景线”
海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搭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幸福快车,牢牢抓住农房改善这一“牛鼻子”工程,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崛起、文化繁荣、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的都市新型农村社区斑斓画卷。

奏响农房改善“奋进曲” 绘就全面小康“风景线”

来源:央广网2020-11-27

央广网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景明 通讯员董洪旺 周锦林)黛色小瓦的农家小楼,碧绿葱葱的田野,蜿蜒清澈的小河……近日,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江浦村二期,一幅古朴清新的田园画迎面舒展开来,153栋新盖的楼房和一期融为一体,即将交付给村民使用。便民超市、卫生室、图书馆等成了“标配”;路边装的是太阳能灯,垃圾处理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海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搭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幸福快车,牢牢抓住农房改善这一“牛鼻子”工程,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崛起、文化繁荣、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的都市新型农村社区斑斓画卷。

美丽嬗变,绘就生态宜居“风景线”

吴窑村位于景色秀丽的锦屏山南,紧靠城市中心。曾经的吴窑村,基础设施简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农民大多靠几亩果园维持生计。如今,海州区陆续搬迁了位于村南锦屏山上的一万多座坟墓,投资2.3亿元建成了锦屏山森林公园,老百姓也在有序的规划下建起了欧式的楼房。如今的吴窑村,树成行、林成网、绿似海、景如画,处处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呈现出一幅“青山镶嵌家中,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画卷。

吴窑村只是海州区农村美丽嬗变的一个缩影。在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六通”的基础上,海州区把有村口标识、绿化亮化、垃圾箱池、公共厕所、污处设备、文体场所、公交站点、电子监控、消防设施、服务中心等“十个方面”作为最基础的设施配套到位。

近年来,海州区重点打造了太平二期、沙杭二期、江浦二期等多个新型社区,把“项目品质”作为重中之重,全过程接受群众代表监督,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多举措推进产居融合,增强相关镇村发展内生活力,让这些省、市示范项目成为让全区群众看得见、体会到实惠的农房改善样板。

为切实让农民搬得出,住得好,有产出,海州区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优化人居环境相结合,积极推进最美村庄,水系、道路、田园和乡风共建共享,全力打造宜居家园,致力打造一批“远可看、近可游、居可养”的美丽乡村。

“乡村的美丽嬗变,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更多的是那份浓浓的乡愁让我产生了归属感。”谈及家乡,吴玲欣喜而自豪。

三产融合,绘就产业崛起“支撑线”

“海州区乡村大多紧靠中心城区,驱车基本不超过半小时路程,产业相对完善,这为海州建设都市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2018年9月,海州区超前谋划,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基础上形成了‘5+10’总体布局,到2035年共计建设50个农房改善项目,两年来已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2000余户。”海州区住建局局长赵明介绍。

新陇村邻近城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近百家中大型企业在这儿落户。在这里,村庄有了产业的助力,乡村建设趋于完善,幼儿园、便民超市、卫生室、图书馆等成了“标配”。在这里,90%的老百姓实现了就近上岗。

围绕村民富、集体强的目标,海州区还将农房改善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相挂钩,积极打造葡萄、草莓、桑葚、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为农房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新204国道的建设完成,海州区形成了一条串联浦南、锦屏、新坝、宁海和板浦的S型都市农业产业黄金通道。通过发展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养生的四季休闲农业,然后注入农房改善因子,促进富民增收的同时,也吸引农民争相入住新居。

强村富民,绘就生活富裕“引领线”

现代高效农业“百花齐放”,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多赢”效应。位于江浦村东侧的海州智慧农业体验中心,村民张继梅正和其他几位工友忙着打理蛇瓜藤。“出门就能打工赚钱,都是党的政策好。”张继梅说。以前她跟老伴主要靠家里几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几年村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她便把家里的几亩地流转了,每年有固定的一笔土地流转金。自己则在家门口上起了班,老伴在镇上干临时工,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生活越过越好。

在江浦村,像张继梅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投入。近年来,村里依托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后引进3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17家专业合作社和3家家庭农场、4家生态园,建立了果蔬、苗木、水产、优质稻米“四大基地”。

1992年出生的徐瑶是第一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2017年,徐瑶踏上乡村振兴的快速列车,开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带领10多户农民成立蔬果种植合作社,把绿色无公害蔬果远销南京、上海,带动150余位村民就业。当上村干后,徐瑶比以前更为忙碌,“我想踏踏实实做一份事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徐瑶说。

农房改善美化了环境,改变了产业,引回了“凤凰”,带富了村民,改善了村貌。也让许多村的村集体收入从零跨越到数百万元。

与时共进,绘就乡村治理“善治线”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内容。海州区创新“三会村治”新模式,通过走“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之路,激活基层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环境好了,素质高了,生活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乡风文明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在江浦村文化广场,大舞台是百姓演出跳舞的好去处,边上的村史室上千本账本和数千张照片记录了70年来村里的巨大变迁。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海州区组建了200多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关爱老年人、护佑少儿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人人做好事、户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走在海州大地上,楼成群,土连片,产业旺,农民笑开颜。在农房改善这一时代命题下,海州找到了打开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金钥匙”,一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奏响农房改善“奋进曲” 绘就全面小康“风景线”

2020-11-27 20:25:38 来源: 0 条评论

央广网南京11月26日消息(记者景明 通讯员董洪旺 周锦林)黛色小瓦的农家小楼,碧绿葱葱的田野,蜿蜒清澈的小河……近日,走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江浦村二期,一幅古朴清新的田园画迎面舒展开来,153栋新盖的楼房和一期融为一体,即将交付给村民使用。便民超市、卫生室、图书馆等成了“标配”;路边装的是太阳能灯,垃圾处理也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海州,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搭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幸福快车,牢牢抓住农房改善这一“牛鼻子”工程,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崛起、文化繁荣、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的都市新型农村社区斑斓画卷。

美丽嬗变,绘就生态宜居“风景线”

吴窑村位于景色秀丽的锦屏山南,紧靠城市中心。曾经的吴窑村,基础设施简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农民大多靠几亩果园维持生计。如今,海州区陆续搬迁了位于村南锦屏山上的一万多座坟墓,投资2.3亿元建成了锦屏山森林公园,老百姓也在有序的规划下建起了欧式的楼房。如今的吴窑村,树成行、林成网、绿似海、景如画,处处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呈现出一幅“青山镶嵌家中,绿水环抱家园”的生态宜居画卷。

吴窑村只是海州区农村美丽嬗变的一个缩影。在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网络、通有线电视“六通”的基础上,海州区把有村口标识、绿化亮化、垃圾箱池、公共厕所、污处设备、文体场所、公交站点、电子监控、消防设施、服务中心等“十个方面”作为最基础的设施配套到位。

近年来,海州区重点打造了太平二期、沙杭二期、江浦二期等多个新型社区,把“项目品质”作为重中之重,全过程接受群众代表监督,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多举措推进产居融合,增强相关镇村发展内生活力,让这些省、市示范项目成为让全区群众看得见、体会到实惠的农房改善样板。

为切实让农民搬得出,住得好,有产出,海州区把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优化人居环境相结合,积极推进最美村庄,水系、道路、田园和乡风共建共享,全力打造宜居家园,致力打造一批“远可看、近可游、居可养”的美丽乡村。

“乡村的美丽嬗变,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更多的是那份浓浓的乡愁让我产生了归属感。”谈及家乡,吴玲欣喜而自豪。

三产融合,绘就产业崛起“支撑线”

“海州区乡村大多紧靠中心城区,驱车基本不超过半小时路程,产业相对完善,这为海州建设都市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2018年9月,海州区超前谋划,在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基础上形成了‘5+10’总体布局,到2035年共计建设50个农房改善项目,两年来已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2000余户。”海州区住建局局长赵明介绍。

新陇村邻近城市中心和工业园区,近百家中大型企业在这儿落户。在这里,村庄有了产业的助力,乡村建设趋于完善,幼儿园、便民超市、卫生室、图书馆等成了“标配”。在这里,90%的老百姓实现了就近上岗。

围绕村民富、集体强的目标,海州区还将农房改善和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田园乡村发展相挂钩,积极打造葡萄、草莓、桑葚、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品牌,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度假为一体,为农房改善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新204国道的建设完成,海州区形成了一条串联浦南、锦屏、新坝、宁海和板浦的S型都市农业产业黄金通道。通过发展春赏花、夏亲水、秋采摘、冬养生的四季休闲农业,然后注入农房改善因子,促进富民增收的同时,也吸引农民争相入住新居。

强村富民,绘就生活富裕“引领线”

现代高效农业“百花齐放”,实现了产业发展、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多赢”效应。位于江浦村东侧的海州智慧农业体验中心,村民张继梅正和其他几位工友忙着打理蛇瓜藤。“出门就能打工赚钱,都是党的政策好。”张继梅说。以前她跟老伴主要靠家里几亩地的收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近几年村里农业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她便把家里的几亩地流转了,每年有固定的一笔土地流转金。自己则在家门口上起了班,老伴在镇上干临时工,两人每个月加起来有4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生活越过越好。

在江浦村,像张继梅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投入。近年来,村里依托优美的环境和便利的交通,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先后引进3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17家专业合作社和3家家庭农场、4家生态园,建立了果蔬、苗木、水产、优质稻米“四大基地”。

1992年出生的徐瑶是第一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2017年,徐瑶踏上乡村振兴的快速列车,开始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带领10多户农民成立蔬果种植合作社,把绿色无公害蔬果远销南京、上海,带动150余位村民就业。当上村干后,徐瑶比以前更为忙碌,“我想踏踏实实做一份事业,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徐瑶说。

农房改善美化了环境,改变了产业,引回了“凤凰”,带富了村民,改善了村貌。也让许多村的村集体收入从零跨越到数百万元。

与时共进,绘就乡村治理“善治线”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重要内容。海州区创新“三会村治”新模式,通过走“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之路,激活基层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努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环境好了,素质高了,生活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起来,乡风文明也跟着红火了起来。在江浦村文化广场,大舞台是百姓演出跳舞的好去处,边上的村史室上千本账本和数千张照片记录了70年来村里的巨大变迁。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群服务中心,海州区组建了200多支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关爱老年人、护佑少儿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人人做好事、户户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今,走在海州大地上,楼成群,土连片,产业旺,农民笑开颜。在农房改善这一时代命题下,海州找到了打开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金钥匙”,一幅“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