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明实践的样本意义
“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社会不宁”,曾是改革开放之初闽西北山城三明的一个侧影。20多年前,曾经红旗不倒、牵动时代风云的三明,地区生产总值尚不及省会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先后11次深入三明市调研,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为三明发展擘画了协调发展的路线图。

读懂三明实践的样本意义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12-17

光明日报评论员

一座城市的变化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变迁史。

“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社会不宁”,曾是改革开放之初闽西北山城三明的一个侧影。20多年前,曾经红旗不倒、牵动时代风云的三明,地区生产总值尚不及省会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先后11次深入三明市调研,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为三明发展擘画了协调发展的路线图。

20多年“咬定青山”,现今,这个人口不到300万、资源禀赋算不上优越的“再典型不过的老区苏区”,却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发源地”“全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等荣誉,勇敢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成功培育出全国产量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和遍布全球的小吃产业。

这里,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地方样本。这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试验田”。在这片土地上所收获和经历的,都汇入“中国奇迹”的故事中。

三明的道路选择与发展气象,都可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发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对应的线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一项在三明找不到呼应,无一项在中华大地听不到回响。三明的蝶变,有力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发展理念,开启我国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三明实践到新时代探索,时间的馈赠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力量,赋予我们乘势而上、旗开得胜的信念和力量。

细察三明实践,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以民生为载体,发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在改革遭遇的多重博弈中,三明有底气站在前进的一边,在比比皆是的两难问题中,三明有勇气站在正确的一边。也由此,三明实践传递出一种较强的全面性和平衡感。这也再一次启示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归于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价值所趋,理应成为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始终有一种认识,认为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只有在经济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开启和加速。三明实践无疑宣告了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不一,所以才更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方法论”,只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总还是会有腾挪的空间。也由此说,三明实践具有较为普遍的示范意义。如何在多项约束条件中找到发展新路,化区位劣势为发展优势,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三明通过自身探索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在三明,从人们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能对不起这片土地上的先辈”。在深厚历史与深沉文化滋养下,三明人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党的建设,自觉扛起政治责任,紧紧把握历史的每一次契机。这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楼堂馆所所展现的活力构成一种畅快的呼应。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交汇点上,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交汇期,开启新的“五年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坚持怎样的思想路标?需要秉承怎样的精神内核?需要带着怎样的经验财富?这也是“读懂三明实践的样本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结合实际把其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珍惜机遇、不惧挑战,时间等待我们创造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发展新成绩,书写更加精彩的新“中国故事”,赢取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1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读懂三明实践的样本意义

2020-12-17 17:12:00 来源:

光明日报评论员

一座城市的变化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变迁史。

“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社会不宁”,曾是改革开放之初闽西北山城三明的一个侧影。20多年前,曾经红旗不倒、牵动时代风云的三明,地区生产总值尚不及省会福州的十分之三。1996年到2002年,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先后11次深入三明市调研,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等方面16次作出重要批示,为三明发展擘画了协调发展的路线图。

20多年“咬定青山”,现今,这个人口不到300万、资源禀赋算不上优越的“再典型不过的老区苏区”,却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发源地”“全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等荣誉,勇敢啃下“医改”这块“硬骨头”,成功培育出全国产量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基地和遍布全球的小吃产业。

这里,成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地方样本。这里,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试验田”。在这片土地上所收获和经历的,都汇入“中国奇迹”的故事中。

三明的道路选择与发展气象,都可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发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对应的线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一项在三明找不到呼应,无一项在中华大地听不到回响。三明的蝶变,有力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新发展理念,开启我国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为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三明实践到新时代探索,时间的馈赠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力量,赋予我们乘势而上、旗开得胜的信念和力量。

细察三明实践,几乎所有的改革都以民生为载体,发展的所有突破,也都指向人民群众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在改革遭遇的多重博弈中,三明有底气站在前进的一边,在比比皆是的两难问题中,三明有勇气站在正确的一边。也由此,三明实践传递出一种较强的全面性和平衡感。这也再一次启示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第一重要的问题。一切为了人民、一切归于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所在,也是价值所趋,理应成为一切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始终有一种认识,认为文化、生态、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只有在经济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开启和加速。三明实践无疑宣告了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各地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不一,所以才更需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和改革“方法论”,只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总还是会有腾挪的空间。也由此说,三明实践具有较为普遍的示范意义。如何在多项约束条件中找到发展新路,化区位劣势为发展优势,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三明通过自身探索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在三明,从人们口中听到最多的就是,“不能对不起这片土地上的先辈”。在深厚历史与深沉文化滋养下,三明人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党的建设,自觉扛起政治责任,紧紧把握历史的每一次契机。这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楼堂馆所所展现的活力构成一种畅快的呼应。

当前,我们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交汇点上,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交汇期,开启新的“五年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坚持怎样的思想路标?需要秉承怎样的精神内核?需要带着怎样的经验财富?这也是“读懂三明实践的样本意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结合实际把其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珍惜机遇、不惧挑战,时间等待我们创造经得起人民检验的发展新成绩,书写更加精彩的新“中国故事”,赢取中华民族更加光明的未来。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7日 01版)

[责任编辑: 曾家琪]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