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五家子村——
绰尔河畔水稻丰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五家子村——
绰尔河畔水稻丰

来源:人民日报2020-12-22

寒冬时节,走进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冰封后的绰尔河蜿蜒曲折,如一条银色玉带。

五家子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初,村党支部书记刘利有当选伊始,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地里种的只有玉米,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集体经济较弱,欠下不少外债……

55岁的村民孙长征家里有100多亩地。“别看面积不小,净是石头包、鹅卵石的旱地,种玉米产量不到好地的一半。”回忆起前些年的日子,孙长征不禁摇头,“每亩地一年挣150元,一年不到2万元,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紧巴巴。”

种植结构单一,产量低,忙活一年也没啥收入,刘利有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得换个思路发展产业。可选什么产业好呢?

刘利有将目光投向了邻省黑龙江,当地村镇的水稻产量高、收益好。五家子村水资源丰富,几十年前也曾短暂种植过水稻。经过实地学习以及旗农科局指导,村党支部最终决定发展水稻种植产业。

“种了几十年玉米,现在改种水稻,一没资金,二不懂技术,能成吗?”孙长征和不少村民都心存疑虑。

没资金,旗里送来好政策。2015年年底旗里推出举措,旱地改水田每亩地补贴320元,村民只需每亩自筹几十元。

缺技术,村里协调技术人员上门讲课。“旗农科局的老师一年到村里开展技术指导好多回,还组织我们到盟里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孙长征说。

同时,村党支部召开数次大会,讲政策、算细账、做工作,村里协调担保贷款,整合机械设备,最终各家都同意拿出部分土地进行试种。

孙长征拿出60多亩地进行改造,村里协调贷款五六万元,铲车推、做池梗,打机井抽水、建育苗大棚,水泵、插秧机更不能少。“花费这么多,要是赔了可咋整?”孙长征心里犯嘀咕。

2016年3月,孙长征家的旱地改造完毕,他开始精选品种、大棚育苗,忙到5月中旬,又接着插秧、补苗、捞草……“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只要能致富,再累都值得。”

老天不负苦心人。秋收时,水稻不仅产量高,品质还好,一亩地净收入六七百元,老孙当年就挣了六七万元。“水稻的收入可观。看到老孙尝了甜头,村民都主动要求改水田。”刘利有笑着告诉记者。

2016年年底,村里3000亩旱地全部改造为井灌水田。今年3月,依托国家项目支持,井灌水田再次改造为自流灌水田,节省水电成本的同时,亩产提高至少100斤。如今,通过大面积种植水稻,村民收入翻了近两番。

“贷款还清了,还养了10头牛,年收入稳定在八九万元,明年再改良水稻品种,产量能更上一层楼。”孙长征脸上满是喜悦。

“发展水稻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规模化种植大豆、玉米等,使产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驻村第一书记潘徽介绍。

街巷全部硬化,水稻、大豆、玉米等产业稳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外债还清,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43户贫困户92人全部脱贫,村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天的五家子村,正在致富奔小康路上稳步前行。

记者 张 枨 

《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第 07 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五家子村——
绰尔河畔水稻丰

2020-12-22 16:46:45 来源: 0 条评论

寒冬时节,走进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冰封后的绰尔河蜿蜒曲折,如一条银色玉带。

五家子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初,村党支部书记刘利有当选伊始,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地里种的只有玉米,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集体经济较弱,欠下不少外债……

55岁的村民孙长征家里有100多亩地。“别看面积不小,净是石头包、鹅卵石的旱地,种玉米产量不到好地的一半。”回忆起前些年的日子,孙长征不禁摇头,“每亩地一年挣150元,一年不到2万元,一家四口日子过得紧巴巴。”

种植结构单一,产量低,忙活一年也没啥收入,刘利有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就得换个思路发展产业。可选什么产业好呢?

刘利有将目光投向了邻省黑龙江,当地村镇的水稻产量高、收益好。五家子村水资源丰富,几十年前也曾短暂种植过水稻。经过实地学习以及旗农科局指导,村党支部最终决定发展水稻种植产业。

“种了几十年玉米,现在改种水稻,一没资金,二不懂技术,能成吗?”孙长征和不少村民都心存疑虑。

没资金,旗里送来好政策。2015年年底旗里推出举措,旱地改水田每亩地补贴320元,村民只需每亩自筹几十元。

缺技术,村里协调技术人员上门讲课。“旗农科局的老师一年到村里开展技术指导好多回,还组织我们到盟里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水稻种植技术。”孙长征说。

同时,村党支部召开数次大会,讲政策、算细账、做工作,村里协调担保贷款,整合机械设备,最终各家都同意拿出部分土地进行试种。

孙长征拿出60多亩地进行改造,村里协调贷款五六万元,铲车推、做池梗,打机井抽水、建育苗大棚,水泵、插秧机更不能少。“花费这么多,要是赔了可咋整?”孙长征心里犯嘀咕。

2016年3月,孙长征家的旱地改造完毕,他开始精选品种、大棚育苗,忙到5月中旬,又接着插秧、补苗、捞草……“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但只要能致富,再累都值得。”

老天不负苦心人。秋收时,水稻不仅产量高,品质还好,一亩地净收入六七百元,老孙当年就挣了六七万元。“水稻的收入可观。看到老孙尝了甜头,村民都主动要求改水田。”刘利有笑着告诉记者。

2016年年底,村里3000亩旱地全部改造为井灌水田。今年3月,依托国家项目支持,井灌水田再次改造为自流灌水田,节省水电成本的同时,亩产提高至少100斤。如今,通过大面积种植水稻,村民收入翻了近两番。

“贷款还清了,还养了10头牛,年收入稳定在八九万元,明年再改良水稻品种,产量能更上一层楼。”孙长征脸上满是喜悦。

“发展水稻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规模化种植大豆、玉米等,使产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驻村第一书记潘徽介绍。

街巷全部硬化,水稻、大豆、玉米等产业稳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外债还清,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43户贫困户92人全部脱贫,村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天的五家子村,正在致富奔小康路上稳步前行。

记者 张 枨 

《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第 07 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