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两侧统筹兼顾,扩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供需两侧统筹兼顾,扩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来源:光明网2021-01-02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而扩大内需,则是形成国内强大市场的重要前提。因此,“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供需两侧齐发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扩大内需是长期性重大战略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取得新的进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严重冲击,越来越多国家关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本土化或区域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以我为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挖掘内需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蓄能。

扩大内需,我国具有雄厚基础和巨大潜力。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具有规模和布局等优势,是闻名于世的“世界工场”“制造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近30%,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外向型经济特征逐渐弱化,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保持在高位,内需特别是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我国已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人民日益追求美好生活,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将不断被释放,这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因此必须眼光向内,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更需要持续地坚持扩大内需,以此作为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赢得足够空间。可见,锚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扩大内需既是当务之需,更是长远之策,是根据内外部、长短期形势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最直接的做法自然是从需求侧入手,全面促进消费和投资,但如果不能与供给侧有机结合起来,易导致供需不适配,难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因此,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都无法单独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大内需,必须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统筹兼顾,才能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从消费上看,我国消费整体上已呈现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趋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好“减法”,也做好“加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显著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升级变化趋势,并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将巨大的消费潜力变为现实的消费张力。

从投资上看,要以创新引领,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是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创新供给模式、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这样,既能适应需求变化,更能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事半功倍地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

注重需求侧管理,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与美、英、日、德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把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积极发展网络消费、无接触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服务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大力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2019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比最终消费支出低26.6个百分点。投资是内需的重要构成,必须重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扩大内需时,要把投资重点落在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即“两新一建”);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相结合,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值得指出的是,在以投资扩大内需时,应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机制打造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

通过注重需求侧管理来扩大内需,除向消费与投资直接发力外,也应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那么就需要继续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搭配好,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同时,完善社保,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等。如此,一方面从收入端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从支出端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消费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相互促进,让扩大内需基础更牢、动能更足、效果更持久。此外,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扩大内需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总之,“十四五”时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牢牢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前提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供需两侧齐发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扩大内需的合力,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坚实基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供需两侧统筹兼顾,扩内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21-01-02 15:42:13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而扩大内需,则是形成国内强大市场的重要前提。因此,“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供需两侧齐发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扩大内需是长期性重大战略抉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近年来,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取得新的进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一个时期以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盛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加剧了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严重冲击,越来越多国家关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本土化或区域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以我为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挖掘内需潜力,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带来的各种风险挑战,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蓄能。

扩大内需,我国具有雄厚基础和巨大潜力。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具有规模和布局等优势,是闻名于世的“世界工场”“制造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近30%,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外向型经济特征逐渐弱化,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保持在高位,内需特别是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我国已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人民日益追求美好生活,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将不断被释放,这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因此必须眼光向内,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更需要持续地坚持扩大内需,以此作为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赢得足够空间。可见,锚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扩大内需既是当务之需,更是长远之策,是根据内外部、长短期形势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最直接的做法自然是从需求侧入手,全面促进消费和投资,但如果不能与供给侧有机结合起来,易导致供需不适配,难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因此,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供给与需求,是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都无法单独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扩大内需,必须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统筹兼顾,才能有利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从消费上看,我国消费整体上已呈现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的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转变的趋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好“减法”,也做好“加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显著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消费升级变化趋势,并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将巨大的消费潜力变为现实的消费张力。

从投资上看,要以创新引领,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是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创新供给模式、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这样,既能适应需求变化,更能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事半功倍地起到扩大内需的作用。

注重需求侧管理,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2019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与美、英、日、德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把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更加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积极发展网络消费、无接触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服务消费等消费新热点,引导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序发展,大力培育新型消费,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并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

2019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2%,比最终消费支出低26.6个百分点。投资是内需的重要构成,必须重视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扩大内需时,要把投资重点落在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即“两新一建”);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相结合,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促进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领域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值得指出的是,在以投资扩大内需时,应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机制打造投资内生增长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

通过注重需求侧管理来扩大内需,除向消费与投资直接发力外,也应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进行有效制度安排。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那么就需要继续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搭配好,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同时,完善社保,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等。如此,一方面从收入端增加居民收入,另一方面从支出端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消费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相互促进,让扩大内需基础更牢、动能更足、效果更持久。此外,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也有利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为扩大内需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总之,“十四五”时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牢牢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的前提下,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从供需两侧齐发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构建扩大内需的合力,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坚实基础。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