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推动城市“新陈代谢” 打造绿色家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中经评论:推动城市“新陈代谢” 打造绿色家园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城市发展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演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要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公共资源等“新陈代谢”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城市发展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演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要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公共资源等“新陈代谢”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虽然快速推进,但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建设发展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逐步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因此,面对新阶段新形势,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应以更健康、更绿色、更宜居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不少城市抓住机遇,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推动绿色新动能赋能城市转型发展。

以厦门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筼筜湖区一度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为此,筼筜湖保护中心先后关停、搬迁环湖周边数十家重点污染企业。经过治理的筼筜湖作为防汛单位,可以达到排洪的目的。近年来,当地还沿湖兴建公园绿地,并在湖心岛设立白鹭自然保护区,种植约2.6万平方米红树林,成为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典范。

再以深圳为例,2010年开始,深圳决定实施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到2019年底,茅洲河全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如此,茅洲河流域还通过建设“行洪通道”、“生态廊道”、“休闲漫道”、“文化驿道”、“产业链道”五道合一的碧道,加快滨水空间建设,并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水文化展示馆,将水质净化厂改造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沿岸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继续推动城市更新和转型,应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推进土地功能调整、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有效减少日常性交通拥堵、机动车通勤和污染物排放,全面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努力让城市“有里有面”,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健康、高品质生活空间,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中经评论:推动城市“新陈代谢” 打造绿色家园

2021-01-03 16:47:39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城市发展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演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要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公共资源等“新陈代谢”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提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城市发展也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演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就要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完善公共资源等“新陈代谢”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使之更好满足人的期望需求、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虽然快速推进,但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建设发展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逐步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因此,面对新阶段新形势,要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就应以更健康、更绿色、更宜居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动,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把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全力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不少城市抓住机遇,通过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推动绿色新动能赋能城市转型发展。

以厦门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筼筜湖区一度污染严重,严重影响百姓生活。为此,筼筜湖保护中心先后关停、搬迁环湖周边数十家重点污染企业。经过治理的筼筜湖作为防汛单位,可以达到排洪的目的。近年来,当地还沿湖兴建公园绿地,并在湖心岛设立白鹭自然保护区,种植约2.6万平方米红树林,成为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典范。

再以深圳为例,2010年开始,深圳决定实施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到2019年底,茅洲河全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不仅如此,茅洲河流域还通过建设“行洪通道”、“生态廊道”、“休闲漫道”、“文化驿道”、“产业链道”五道合一的碧道,加快滨水空间建设,并将旧工业厂房改造成水文化展示馆,将水质净化厂改造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推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沿岸腾笼换鸟和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继续推动城市更新和转型,应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推进土地功能调整、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有效减少日常性交通拥堵、机动车通勤和污染物排放,全面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努力让城市“有里有面”,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健康、高品质生活空间,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