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供给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如何推动供给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21-01-07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只有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供给和需求正反馈机制,才能促使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多重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是最基础性的动力。这次会议一方面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另一方面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意味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轮支撑,也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互促共进。那么,如何理解“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呢?

从供给侧看,要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梗阻和堵点。生产是整个经济循环的起点。持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解决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力促质量变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促效率变革,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内涵式增长。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力促产业变革,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转换增长动力,力促动力变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增加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供给。

从需求侧看,要坚决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超大规模市场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夯实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出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补短板、惠民生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发展格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要把提高供给质量和提升需求层级有效匹配。供给和需求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矛盾统一体,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高质量供给要有高层级需求支撑,高层级需求也要高质量供给来满足;高质量供给可以转化为高层级需求,而高层级需求反过来呼唤高质量供给。因此,需要打通消费堵点和痛点,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中高端消费的坚实支撑。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提高供给到消费的物流效率。只有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供给和需求正反馈机制,才能促使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如何推动供给和需求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2021-01-07 13:59:56 来源: 0 条评论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只有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供给和需求正反馈机制,才能促使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多重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需求与供给相互作用是最基础性的动力。这次会议一方面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另一方面强调“注重需求侧管理”,意味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双轮支撑,也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互促共进。那么,如何理解“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呢?

从供给侧看,要牢牢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梗阻和堵点。生产是整个经济循环的起点。持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是解决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力促质量变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促效率变革,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内涵式增长。持续优化经济结构,力促产业变革,支持高端装备制造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转换增长动力,力促动力变革,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增加优质农副产品市场供给。

从需求侧看,要坚决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超大规模市场是联通国内国际市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激发消费潜力,夯实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合理增加公共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效率。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出投资的关键作用,围绕补短板、惠民生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新发展格局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要把提高供给质量和提升需求层级有效匹配。供给和需求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矛盾统一体,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高质量供给要有高层级需求支撑,高层级需求也要高质量供给来满足;高质量供给可以转化为高层级需求,而高层级需求反过来呼唤高质量供给。因此,需要打通消费堵点和痛点,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中高端消费的坚实支撑。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提高供给到消费的物流效率。只有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供给和需求正反馈机制,才能促使供需两端相互配合、协同发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