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唱衰中国于理不通
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型反弹,逆势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的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这些数字背后,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唱衰中国于理不通

来源:中国网2021-02-04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型反弹,逆势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的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这些数字背后,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在这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面前,极少数个别人不是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而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戴上有色眼镜,别有用心地唱衰中国经济。自然,这些论调于理不通、于事实不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世界银行1月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4.3%,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5.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2.6%。疫情的冲击是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然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精准施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在严重衰退的全球经济中一枝独秀,成为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引擎。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之“大”,“大”在体量、实力和潜力上。纵有疾风骤雨,也难掀起惊涛骇浪。个中原因,最重要的是“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彰显“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从大手笔果断防控疫情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从“六稳”“六保”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去年初的经济负增长到年终的正增长,从“十三五”圆满收官到“十四五”全面擘画,充分展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最坚决最有力的举措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极不平凡的一年书写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中国市场之大,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既是闻名于世的世界工场、制造大国,更是潜力无限的世界市场。2020年,尽管有疫情严重冲击,但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来年的最高水平。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和人民对追求美好生活向往,中国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将不断被释放。这是其他国家所难比拟的。

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显著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是中国经济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的集中体现。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无论是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还是应变能力,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持续成为外资的青睐之选。

20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中国是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世界给中国经济投下了信任票。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丰富,人民坚强、朴实、勤劳,有着坚韧不拔、奋斗进取的宝贵精神,这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最重要动力支撑。

因此,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迈入“十四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凝心聚力。中国经济充满了源源不竭的活力与动力,一定能披荆斩棘,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唱衰中国于理不通

2021-02-04 22:51:31 来源: 0 条评论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虽然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任务、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成功实现V型反弹,逆势增长2.3%,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的新台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这些数字背后,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在这份高含金量的成绩单面前,极少数个别人不是以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而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戴上有色眼镜,别有用心地唱衰中国经济。自然,这些论调于理不通、于事实不符,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有比较才有鉴别。世界银行1月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经济下降4.3%,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5.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萎缩2.6%。疫情的冲击是全球性的、全方位的,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然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精准施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在严重衰退的全球经济中一枝独秀,成为拉动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的主引擎。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之“大”,“大”在体量、实力和潜力上。纵有疾风骤雨,也难掀起惊涛骇浪。个中原因,最重要的是“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越是面临风险挑战,越彰显“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从大手笔果断防控疫情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从“六稳”“六保”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去年初的经济负增长到年终的正增长,从“十三五”圆满收官到“十四五”全面擘画,充分展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最坚决最有力的举措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极不平凡的一年书写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中国市场之大,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既是闻名于世的世界工场、制造大国,更是潜力无限的世界市场。2020年,尽管有疫情严重冲击,但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来年的最高水平。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内需市场。随着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和人民对追求美好生活向往,中国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将不断被释放。这是其他国家所难比拟的。

超大规模市场是中国显著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是中国经济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的集中体现。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无论是生产能力、供应能力还是应变能力,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持续成为外资的青睐之选。

2020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并实现了引资总量、增长幅度、全球占比三提升,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中国是跨国投资的稳定器和避风港,世界给中国经济投下了信任票。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丰富,人民坚强、朴实、勤劳,有着坚韧不拔、奋斗进取的宝贵精神,这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最重要动力支撑。

因此,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增强发展信心和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迈入“十四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凝心聚力。中国经济充满了源源不竭的活力与动力,一定能披荆斩棘,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