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一份摁满红手印的新春礼

【新春走基层】一份摁满红手印的新春礼

来源:央广网2021-02-16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张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大早,张家山村村民李唐忠就和家人忙着炸丸子、包饺子,这是他们从山上搬到易地扶贫安置点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满满一桌饭菜备齐后,顾不得擦手上的面粉,他就拿起了电话:“李书记,下来到我家里吃顿饭吧,第一次在新房子过年嘛……”

李唐忠邀请的“李书记”名叫李国义,是张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此时,他正在山上和村支书商量解决一个问题。年前,村特色产业合作社收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但库存不太够。

李国义:花椒库存剩下两百套,这次的订单是三百套,所以还缺一百套,要以尽快的速度收购,保质保量按时给人家发货。行吧?

村支书:嗯,好。

张家山村,海拔2700米,下辖三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相邻的三座大山上。“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全村130户群众,几乎全是贫困户。虽然村里产的蜂蜜、药材和花椒品质优良,但交通不便,变不了现钱。2018年,42岁的李国义从兰州到了张家山,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合作社,自己设计包装,亲自直播带货。李国义说:“把老百姓的东西收起来,试着去网上卖,这些农产品全部消化掉了。他们不但自己的东西全部卖出去了有收入,而且用合作社盈利的钱给他们进行分红,一年每家纯分红大概可以有一千块钱,这样他们就有两次收入。”

忙完了订单的事,李国义回到宿舍,往炉子里塞了几大块煤,拿起沾满尘土的背包说:“今天我要去一社,因为一社还有几个孤寡老人,他们长期住在山上,过节了嘛,慰问一下他们。”

从二社到一社,要下山再上山。虽然村里已经通了硬化路,但随处可见的滑坡和二十多个急弯,以及没走几步就从山上滑下的石子还是让人心惊肉跳。“山上一直在往下飞石头,特别高的地方,石头直接是砸下来的,一直要看着山上,你看(滑下的石头)……”李国义说。

李国义说当年自己初来乍到真是硬着头皮上山,但真正让他打退堂鼓的是这里“穷惯了”的老百姓,“大家对我都不太友好,还在那里开玩笑说,这肯定又是一个跑来镀金的,就是来做秀两天而已,肯定不会在这里长待的。”

塌方、路断,好几次李国义上了山就回不去了,在村民家一住就是十几天。他说:“我给村民们都耕过地、收过庄稼。不是我干多少活,就是这个过程加深了跟村民们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爬了两个多小时山路,终于到了一社。一位老人蹒跚着迎上来,拉住李国义的手就往家走。他一边听老人念叨着家长里短,一边帮老人找到了“失踪”已久的身份证。“他们家里面放的什么东西我都知道。比如说(村民问)‘我的户口本在哪里放着呢’,我就会说(户口本)肯定在他们家箱子里放着呢,(或者)在柜子里放着呢。所以大家都开玩笑的说‘李书记最清楚,谁家有几双筷子他都知道’,大家都把这个当笑话说。”他说。

从老人家里出来,路过村民张润平的家,院子里两个孩子正趴在方桌上写作业。“作业快写完了吗?这几门课哪个困难大一点?不会了就问,放假的时候我就在这儿呢。”李国义对孩子说。

以前因为穷,村里的娃“读完初中就打工”,教育短板是村里最大的“穷根”。为了激励村民重视教育,李国义向“娘家”中信银行兰州分行申请了一笔资金,短短三年就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最基本的,就是鼓励所有的老百姓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里面只要让孩子上学,我都支持。”李国义说。

下午5点,李国义回到宿舍,准备去山下的扶贫安置点。推开门,却看到不知谁从门缝塞进来一个信封,内容不到两百字,落款是130个村民的名字,还摁着鲜红的指印。李国义说:“我没想到他们拿出来的是一百三十个人的签名,那一刻我特别的感动,更没想到全村每一户人都摁下了红手印。”

原来,这是一封村民们给他写的联名信。近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张家山村有了扶贫车间,发展起了光伏产业,大棚种植也规模化了,去年底整村脱贫,而他自己已经“超期”服务好几个月,村民还是舍不得他走。摁满红手印的两页A4纸在李国义的手里就像捧着一座山,它是村民们给李国义送上的最为厚重的一份新春大礼。驻村三年,他和妻子、孩子聚少离多,本以为张家山脱了贫,自己就完成了使命,但村民们期待的眼神让他又幸福又纠结。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不敢提这个事。一个是提起来我自己心里面难受,二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答复。但是说实话,我还是舍不得他们的。”

从山上到山下,纠结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李国义,直到走进安置点李唐忠的家。

村民:李书记过年好。

李国义:过年好。

村民:今年搬了新房子,这是第一次在新房子过年,这过年就是跟山上不一样。

李国义:那肯定不一样。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大家来年都发大财。

两个多小时的便饭,不停有闻讯而来的村民加入,李唐忠则在一边不停给李国义碗里夹饺子。“为啥我们要写联名信把他留下嘛?留下(他)再搞几年,脱贫就是第一步。有他在,就是心里的一把火,感觉到舒服,烤得心里暖和嘛。”李唐忠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春走基层】一份摁满红手印的新春礼

2021-02-16 11:43:19 来源: 0 条评论

央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孟永辉 张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大早,张家山村村民李唐忠就和家人忙着炸丸子、包饺子,这是他们从山上搬到易地扶贫安置点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满满一桌饭菜备齐后,顾不得擦手上的面粉,他就拿起了电话:“李书记,下来到我家里吃顿饭吧,第一次在新房子过年嘛……”

李唐忠邀请的“李书记”名叫李国义,是张家山村驻村第一书记。此时,他正在山上和村支书商量解决一个问题。年前,村特色产业合作社收到了成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但库存不太够。

李国义:花椒库存剩下两百套,这次的订单是三百套,所以还缺一百套,要以尽快的速度收购,保质保量按时给人家发货。行吧?

村支书:嗯,好。

张家山村,海拔2700米,下辖三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相邻的三座大山上。“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全村130户群众,几乎全是贫困户。虽然村里产的蜂蜜、药材和花椒品质优良,但交通不便,变不了现钱。2018年,42岁的李国义从兰州到了张家山,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合作社,自己设计包装,亲自直播带货。李国义说:“把老百姓的东西收起来,试着去网上卖,这些农产品全部消化掉了。他们不但自己的东西全部卖出去了有收入,而且用合作社盈利的钱给他们进行分红,一年每家纯分红大概可以有一千块钱,这样他们就有两次收入。”

忙完了订单的事,李国义回到宿舍,往炉子里塞了几大块煤,拿起沾满尘土的背包说:“今天我要去一社,因为一社还有几个孤寡老人,他们长期住在山上,过节了嘛,慰问一下他们。”

从二社到一社,要下山再上山。虽然村里已经通了硬化路,但随处可见的滑坡和二十多个急弯,以及没走几步就从山上滑下的石子还是让人心惊肉跳。“山上一直在往下飞石头,特别高的地方,石头直接是砸下来的,一直要看着山上,你看(滑下的石头)……”李国义说。

李国义说当年自己初来乍到真是硬着头皮上山,但真正让他打退堂鼓的是这里“穷惯了”的老百姓,“大家对我都不太友好,还在那里开玩笑说,这肯定又是一个跑来镀金的,就是来做秀两天而已,肯定不会在这里长待的。”

塌方、路断,好几次李国义上了山就回不去了,在村民家一住就是十几天。他说:“我给村民们都耕过地、收过庄稼。不是我干多少活,就是这个过程加深了跟村民们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爬了两个多小时山路,终于到了一社。一位老人蹒跚着迎上来,拉住李国义的手就往家走。他一边听老人念叨着家长里短,一边帮老人找到了“失踪”已久的身份证。“他们家里面放的什么东西我都知道。比如说(村民问)‘我的户口本在哪里放着呢’,我就会说(户口本)肯定在他们家箱子里放着呢,(或者)在柜子里放着呢。所以大家都开玩笑的说‘李书记最清楚,谁家有几双筷子他都知道’,大家都把这个当笑话说。”他说。

从老人家里出来,路过村民张润平的家,院子里两个孩子正趴在方桌上写作业。“作业快写完了吗?这几门课哪个困难大一点?不会了就问,放假的时候我就在这儿呢。”李国义对孩子说。

以前因为穷,村里的娃“读完初中就打工”,教育短板是村里最大的“穷根”。为了激励村民重视教育,李国义向“娘家”中信银行兰州分行申请了一笔资金,短短三年就改变了这种局面。“从最基本的,就是鼓励所有的老百姓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里面只要让孩子上学,我都支持。”李国义说。

下午5点,李国义回到宿舍,准备去山下的扶贫安置点。推开门,却看到不知谁从门缝塞进来一个信封,内容不到两百字,落款是130个村民的名字,还摁着鲜红的指印。李国义说:“我没想到他们拿出来的是一百三十个人的签名,那一刻我特别的感动,更没想到全村每一户人都摁下了红手印。”

原来,这是一封村民们给他写的联名信。近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张家山村有了扶贫车间,发展起了光伏产业,大棚种植也规模化了,去年底整村脱贫,而他自己已经“超期”服务好几个月,村民还是舍不得他走。摁满红手印的两页A4纸在李国义的手里就像捧着一座山,它是村民们给李国义送上的最为厚重的一份新春大礼。驻村三年,他和妻子、孩子聚少离多,本以为张家山脱了贫,自己就完成了使命,但村民们期待的眼神让他又幸福又纠结。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不敢提这个事。一个是提起来我自己心里面难受,二是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答复。但是说实话,我还是舍不得他们的。”

从山上到山下,纠结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李国义,直到走进安置点李唐忠的家。

村民:李书记过年好。

李国义:过年好。

村民:今年搬了新房子,这是第一次在新房子过年,这过年就是跟山上不一样。

李国义:那肯定不一样。新的一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大家来年都发大财。

两个多小时的便饭,不停有闻讯而来的村民加入,李唐忠则在一边不停给李国义碗里夹饺子。“为啥我们要写联名信把他留下嘛?留下(他)再搞几年,脱贫就是第一步。有他在,就是心里的一把火,感觉到舒服,烤得心里暖和嘛。”李唐忠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