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春节的“年经济”演化为一年的“牛经济”
辛丑年春节刚过,对春节消费市场做个小盘点,既能观察一下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也能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讨个好彩头,增强经济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把春节的“年经济”演化为一年的“牛经济”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1-02-21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报刊社副社长 胡敏

辛丑年春节刚过,对春节消费市场做个小盘点,既能观察一下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也能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讨个好彩头,增强经济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梳理媒体对今年春节假期市场消费表现的报道,可以看出牛年的春节市场既“别样”也“红火”,呈现了祥和乐观的态势。

一是从消费数据看: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2019年春节黄金周分别增长28.7%、4.9%。假期前六天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而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从除夕至初五,银联网络交易金额为1.18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9%,创历年新高。消费市场可谓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是从消费业态看:受年初局部地区散发疫情影响,今年政府提倡“就地过年”,因此过去春节期间的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居家购物、网上过节、到家服务、近郊游玩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新亮点新业态新方式更是异彩纷呈。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今年春节新潮流;借助不打烊的网购、快递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就地过年”还带火了各地游乐园、农家乐等“微度假”场所。这些消费新方式大大激发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

三是从消费热点看:春节期间因很多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长途旅游、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到了一些影响。据交通运输部介绍,除夕至初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7724.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4%,比2020年同期下降43.1%。

但文化休闲、“云消费”等多种消费形式“替代式”兴起。据报道,今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不仅远超往年同档期票房,还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个世界纪录。等等。

仅此观之,辛丑年别样的“年经济”依然是年味十足,红红火火,也预示着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可以走出疫情后的恢复性上涨行情。

此外,春节前后内地股市走出了一段小的“牛市”行情,沪市A股创出近两年的历史新高,不少强势股都走出了史诗般的“大牛”形态,尽管这只是结构性行情,但广大普通投资者期待中国股市一改疲态,走出稳健的“牛精神”“牛韧劲”“牛行情”,能够分享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发展红利,能够坚实中国经济长久的发展韧劲,此心情可见一斑。中国的老百姓更多的是期待,春季期间的“年经济”能够真正转化为新一年的“牛经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真正能够开好局、起好步。

但要踏踏实实迈好迈稳这“牛年”第一步却并不简单。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恢复还没有见到明确拐点,我国外部环境仍然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还十分繁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有效扩大内需、加快改革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前进路上还有许多艰苦的挑战,还有许多亟待破解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一些数据看,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还在4.6%左右,创出多年新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月份同比下降0.3%,表明市场面存在明显通缩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都处于疲态,等等。要切实拉动内需,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厚实和巩固强大的国内需求这个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加快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在农历辛丑年“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这“三个牛精神”具体到经济层面而言,我们就要学习孺子牛精神,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努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种堵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能;我们要学习拓荒牛精神,更加致力于创新引领,以创新创造拓宽供给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实现在高水平上的供需动态平衡,切实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我们要学习老黄牛精神,继续艰苦奋斗、为民服务,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打开一片新天地。

牛年值得期盼,牛年更需要努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春节的“年经济”演化为一年的“牛经济”

2021-02-21 15:17:29 来源: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报刊社副社长 胡敏

辛丑年春节刚过,对春节消费市场做个小盘点,既能观察一下疫情之后中国经济恢复的成色,也能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讨个好彩头,增强经济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梳理媒体对今年春节假期市场消费表现的报道,可以看出牛年的春节市场既“别样”也“红火”,呈现了祥和乐观的态势。

一是从消费数据看: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2020年、2019年春节黄金周分别增长28.7%、4.9%。假期前六天网络零售额超1200亿元。而据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从除夕至初五,银联网络交易金额为1.18万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3.9%,创历年新高。消费市场可谓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是从消费业态看:受年初局部地区散发疫情影响,今年政府提倡“就地过年”,因此过去春节期间的跨区域消费转化成了本地消费,居家购物、网上过节、到家服务、近郊游玩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新亮点新业态新方式更是异彩纷呈。网购年货、“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等消费方式成为今年春节新潮流;借助不打烊的网购、快递等渠道,就地过年群众与家乡亲人互寄年货特产。“就地过年”还带火了各地游乐园、农家乐等“微度假”场所。这些消费新方式大大激发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

三是从消费热点看:春节期间因很多人响应“就地过年”号召,长途旅游、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受到了一些影响。据交通运输部介绍,除夕至初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7724.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76.4%,比2020年同期下降43.1%。

但文化休闲、“云消费”等多种消费形式“替代式”兴起。据报道,今年春节档期电影票房不仅远超往年同档期票房,还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个世界纪录。等等。

仅此观之,辛丑年别样的“年经济”依然是年味十足,红红火火,也预示着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可以走出疫情后的恢复性上涨行情。

此外,春节前后内地股市走出了一段小的“牛市”行情,沪市A股创出近两年的历史新高,不少强势股都走出了史诗般的“大牛”形态,尽管这只是结构性行情,但广大普通投资者期待中国股市一改疲态,走出稳健的“牛精神”“牛韧劲”“牛行情”,能够分享中国经济稳健前行的发展红利,能够坚实中国经济长久的发展韧劲,此心情可见一斑。中国的老百姓更多的是期待,春季期间的“年经济”能够真正转化为新一年的“牛经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真正能够开好局、起好步。

但要踏踏实实迈好迈稳这“牛年”第一步却并不简单。当前,国外疫情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全球经济恢复还没有见到明确拐点,我国外部环境仍然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还十分繁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有效扩大内需、加快改革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前进路上还有许多艰苦的挑战,还有许多亟待破解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一些数据看,目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长还在4.6%左右,创出多年新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月份同比下降0.3%,表明市场面存在明显通缩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都处于疲态,等等。要切实拉动内需,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厚实和巩固强大的国内需求这个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加快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在农历辛丑年“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这“三个牛精神”具体到经济层面而言,我们就要学习孺子牛精神,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努力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各种堵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能;我们要学习拓荒牛精神,更加致力于创新引领,以创新创造拓宽供给质量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实现在高水平上的供需动态平衡,切实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我们要学习老黄牛精神,继续艰苦奋斗、为民服务,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打开一片新天地。

牛年值得期盼,牛年更需要努力!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