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脱口秀”走红,好酒宜用新瓶装
近年来,脱口秀这一喜剧形式可谓如日中天,多档高收视率的脱口秀节目更是风靡华夏、点燃观众的观“秀”热情。借此东风,上海崇明司法局的“90后”调解员钱易文以脱口秀形式,辅以动画还原,生动科普解读《民法典》,颇受欢迎。
印象中,国家新近出台的典律政策,似乎总是通过主流媒体大幅宣传,正式有余、规模有余但趣味平平。如此,普法宣传可谓事倍功半、劳而少功。“民法典脱口秀”此番走红,给苦于宣传效果不佳、为此凝眉挠头的工作者指出一条可行之路:从公众津津乐道的文艺形式入手,包装设计普法宣传方式,以新瓶装好酒。
普法宣传者可能闻言不快了:“还用你说?”实际上,上海崇明司法局钱易文的“民法典脱口秀”,并非多么惊世骇俗的尝试。我们且将视线离开普法宣传工作,扩大至包括党政动态、思政教育在内的多项主流思想传播工作,不难发现:政治性较强的传播工作都在面临变局。
近四十年间,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风格发生着的潜移默化的变动,即是例证,连《人民日报》都在为契合网络传播时代、适应年轻群体而在宣传报道中采用包括表情包、热门梗在内的娱乐性较强的交流工具。可见,国家宣传机关及相关人员为提升宣传效果效率、贴近广大受众所作出的尝试与改变之大、其心之切。漫画、黑板报等旧有的宣传方式尚在沿用,现又有类似于央视主持人朱广权的打油诗、钱易文的脱口秀这样的新颖风格频频被创造出来,并在主流媒体、政府部门落地生根,趣味性宣传蔚然成风矣。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优质政策宣讲者,或是思政教育先锋榜样,很多都是一改往日严肃正经、一板一眼的宣传教育风格,转而采用轻松愉快、贴近人民和生活的宣传策略。既然总体方向已不成问题,那是什么制约着普法效果、苦恼着宣传工作人员呢?
胡适先生曾告诫世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名言运用到如今,则可变式为:少谈些趣味普法的必要性,多关注如何做到趣味普法。顺着思路细致来讲,宣传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接收环境中,将这一时间段内社会公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是什么搞清摸透、了然于胸。显然,部分工作者并未做到这一点。
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宣传科普方式,可以利用网民们容易接受的文艺形式,去除法典方针包含的学术用语自身的抽象化,赋予其特定的故事情境,将其具象为生动事例,甚至将其热点化为口口相传的“梗”。由此,便将本身学术性强、生涩难懂的法典或政策,拆解成令人感同身受的一个个小实例,这些实例又一同构成了贴近生活的法律典籍。
需要强调的是,趣味性不等于泛娱乐化,趣味性宣传也不能替代严肃性宣传工作,否则易陷入浮躁的囹圄。在笔者看来,二者的关系当是以严肃宣传为基,以趣味性宣传为辅,补充、改善严肃宣传本身的缺陷。唯有共举多种风格,贴近最广大人民群众以知晓其受传心理和文化诉求,才可将原汁原味、老百姓真正需要了解的新政良法深度普及。
文/邸子瀛(山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