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边界不清、App泛滥、负面情绪难疏导……这些教育“焦虑”怎么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当下,学生作业家长写、教育类App泛滥、孩子负面情绪等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如何将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改到位、改彻底,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

家校边界不清、App泛滥、负面情绪难疏导……这些教育“焦虑”怎么破

来源:新华社2021-03-08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家校边界不清、App泛滥、负面情绪难疏导……这些教育“焦虑”怎么破

新华社记者

“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将决定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社会的幸福程度。”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的发言引发共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当下,学生作业家长写、教育类App泛滥、孩子负面情绪等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如何将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改到位、改彻底,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在哪里?

“每天下午4点一过就盯着手机,收集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要辅导作业,还要检查批改、拍照上传”……深受“折磨”的家长叫苦不迭。

而另一边,老师们也委屈不已:“想让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有些模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和家庭既要有合作,也要有侧重。”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说,学生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布置作业、组织学生完成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学校和教师需要承担的工作,“学校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内容,让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担负涵养孩子正确价值观、树立健全人格的责任。学校教育倾向于通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家庭教育则侧重于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

她还建议,学校应把学生的校外时间还给家庭,由家长主导,为家庭教育生活留出足够空间。“家长也要意识到,接受学校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侵占孩子在校学习时间。”

总之,“教育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代表说,教育好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类App泛滥,是便捷还是负担?

受疫情影响,“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使得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作为“云端”学习平台的核心载体,教育类App大量涌入市场。移动上课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参差不齐的内容也形成了“指尖负担”,亟待规范引导。

解决这一乱象,在北大附中集团总校校长王铮代表看来,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规范,有针对性地对在线教育企业的责任权利做出规定,明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此基础上,监管力度还要继续加强。”高琛说,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网信办、市场监管等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等手段,严格在线教育企业的准入机制,并对其办学条件、收费管理、营销方式等提出标准和要求。

关注基础教育多年的刘希娅经过调研走访,呼吁建立在线学习产品管理平台,对App推送的学习内容、教师资质、开班情况、学生数量、收费标准等信息统一录入平台,并对学生、家长开放查询,进一步促进线上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她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由教研机构、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等相关利益群体组成社会监督团体,对在使用过程中不合格不科学的产品,应勒令其下架整改。

孩子烦躁抑郁如何疏导?

内卷、鸡娃、虎妈、狼爸……流行热词背后流露出满满的教育焦虑。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的心理问题又该怎样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代表说,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大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家庭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高琛看来,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注重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家校协作,引导家长提升育人智慧,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心理问题还应寻求专业帮助。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代表认为,医疗卫生机构应在青少年心理状态诊断、评估和干预过程中发挥专业作用,对在校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

“心有阳光才能健康成长。”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代表说,只有推动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记者邹多为、马卓言、吴雨、申铖、胡喆、李铮)(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家校边界不清、App泛滥、负面情绪难疏导……这些教育“焦虑”怎么破

2021-03-08 07:09:52 来源: 0 条评论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家校边界不清、App泛滥、负面情绪难疏导……这些教育“焦虑”怎么破

新华社记者

“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将决定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社会的幸福程度。”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的发言引发共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每个家庭的大事。当下,学生作业家长写、教育类App泛滥、孩子负面情绪等问题广受社会关注。如何将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改到位、改彻底,代表委员对此展开热议。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在哪里?

“每天下午4点一过就盯着手机,收集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仅要辅导作业,还要检查批改、拍照上传”……深受“折磨”的家长叫苦不迭。

而另一边,老师们也委屈不已:“想让家长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边界有些模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和家庭既要有合作,也要有侧重。”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育才学校校长高琛说,学生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布置作业、组织学生完成作业和批改作业,是学校和教师需要承担的工作,“学校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内容,让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

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担负涵养孩子正确价值观、树立健全人格的责任。学校教育倾向于通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家庭教育则侧重于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

她还建议,学校应把学生的校外时间还给家庭,由家长主导,为家庭教育生活留出足够空间。“家长也要意识到,接受学校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侵占孩子在校学习时间。”

总之,“教育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厦门大学校长张荣代表说,教育好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教育类App泛滥,是便捷还是负担?

受疫情影响,“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使得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作为“云端”学习平台的核心载体,教育类App大量涌入市场。移动上课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参差不齐的内容也形成了“指尖负担”,亟待规范引导。

解决这一乱象,在北大附中集团总校校长王铮代表看来,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规范,有针对性地对在线教育企业的责任权利做出规定,明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在此基础上,监管力度还要继续加强。”高琛说,教育行政部门应联合网信办、市场监管等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等手段,严格在线教育企业的准入机制,并对其办学条件、收费管理、营销方式等提出标准和要求。

关注基础教育多年的刘希娅经过调研走访,呼吁建立在线学习产品管理平台,对App推送的学习内容、教师资质、开班情况、学生数量、收费标准等信息统一录入平台,并对学生、家长开放查询,进一步促进线上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她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由教研机构、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等相关利益群体组成社会监督团体,对在使用过程中不合格不科学的产品,应勒令其下架整改。

孩子烦躁抑郁如何疏导?

内卷、鸡娃、虎妈、狼爸……流行热词背后流露出满满的教育焦虑。如何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的心理问题又该怎样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辽宁大学副校长杨松代表说,积极健康的心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大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家庭和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高琛看来,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体系,注重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家校协作,引导家长提升育人智慧,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心理问题还应寻求专业帮助。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家娟代表认为,医疗卫生机构应在青少年心理状态诊断、评估和干预过程中发挥专业作用,对在校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采取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

“心有阳光才能健康成长。”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代表说,只有推动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记者邹多为、马卓言、吴雨、申铖、胡喆、李铮)(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