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习近平福建行,第一站为何看山?(内附珍贵老照片)
全国两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福建。第一站,武夷山。

第一观察 | 习近平福建行,第一站为何看山?(内附珍贵老照片)

来源:新华网2021-03-23

全国两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福建。第一站,武夷山。

正值“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实施,“十四五”全面开启。总书记地方考察首站看山,其中有什么深意?

“生态安全屏障”

此次考察的武夷山,绵延千里,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生态综合价值可见一斑。

对山,总书记十分关注。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还记得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到的山吧?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在青海代表团,一名来自门源县的代表,向总书记展示了两张“萌猫照”,再次引发总书记对祁连山的关注。“我看你是门源县的,在祁连山南麓,翻过山就是甘肃的武威了。”

这些年,总书记赴地方考察,看山是一项重要安排。

2019年8月,在甘肃考察,来到祁连山北麓,远眺巍巍祁连,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2017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曾经掀起“史上最严”的问责风暴。去年被严查的青海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也再次警示祁连山生态保护仍任重道远。

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总书记第一站也是先看山,直接深入秦岭,了解生态保护情况。秦岭北麓西安境内曾发生违建别墅事件,总书记4年间作出6次重要批示指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告诫当地干部:“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生林草,山是水之源,山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总书记关于生态系统治理的考量中,山的分量很重。

“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个治理体系中,总书记将其放在第一位。

“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也常用这个词,形容山涵养保护生态的作用。

两会期间,总书记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进入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深化,我们就是要有生态的认识,要有全局的意识。”

“十四五”开局,高质量发展是主题,“三新”是主线,无论是主题主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都是题中应有之意,美丽中国必须青山常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福建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2019年的数据显示,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八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在这里,他主导和推动了福建的生态省建设,这里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萌发地。

1989年2月16日出席宁德地区林业工作会议

2016年6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

山多地少的福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相得益彰,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就进行了深入思考。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此次考察武夷山,总书记来到了一个生态茶园,考察茶产业发展情况。

山,有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去年在秦岭,总书记考察了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还来到秦岭深处的金米村,点赞“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在大别山区的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了解当地通过发展油茶种植加工产业,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情况。

在宁夏考察时,来到贺兰山下的葡萄园,了解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这些年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中,我们就可以读出这篇“大文章”的内涵。

“生命共同体”

山,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载体。

这次在武夷山,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除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公园”也是武夷山的一个重要标签。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建立国家公园,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

在全国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直接以山命名的,就有武夷山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其他的国家公园大多依托于山、与山相连。

虽然带有“公园”二字,但国家公园不是单纯供游人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建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推动环境教育和游憩,提供包括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民福祉”。

刚刚通过实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将“山”,纳入国家公园体系,纳入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可见分量之重。

当然,单独说山的分量,并不是说其他生态要素不重要。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生态治理中,总书记始终坚持以系统的思维考量、以整体的观念推进。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就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又为这个“生命共同体”加入了一个“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实际上,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中,总书记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

正如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对新征程新发展的深远谋划:

“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王绚、白洁

主笔:朱基钗

视觉 | 编辑:姜潇、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第一观察 | 习近平福建行,第一站为何看山?(内附珍贵老照片)

2021-03-23 14:51:39 来源: 0 条评论

全国两会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福建。第一站,武夷山。

正值“十四五”规划纲要通过实施,“十四五”全面开启。总书记地方考察首站看山,其中有什么深意?

“生态安全屏障”

此次考察的武夷山,绵延千里,是我国东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之一,生态综合价值可见一斑。

对山,总书记十分关注。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还记得两会期间,总书记提到的山吧?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在青海代表团,一名来自门源县的代表,向总书记展示了两张“萌猫照”,再次引发总书记对祁连山的关注。“我看你是门源县的,在祁连山南麓,翻过山就是甘肃的武威了。”

这些年,总书记赴地方考察,看山是一项重要安排。

2019年8月,在甘肃考察,来到祁连山北麓,远眺巍巍祁连,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2017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曾经掀起“史上最严”的问责风暴。去年被严查的青海木里矿区非法采煤事件,也再次警示祁连山生态保护仍任重道远。

2020年4月,在陕西考察,总书记第一站也是先看山,直接深入秦岭,了解生态保护情况。秦岭北麓西安境内曾发生违建别墅事件,总书记4年间作出6次重要批示指示,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告诫当地干部:“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生林草,山是水之源,山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总书记关于生态系统治理的考量中,山的分量很重。

“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个治理体系中,总书记将其放在第一位。

“生态安全屏障”——总书记也常用这个词,形容山涵养保护生态的作用。

两会期间,总书记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进入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深化,我们就是要有生态的认识,要有全局的意识。”

“十四五”开局,高质量发展是主题,“三新”是主线,无论是主题主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都是题中应有之意,美丽中国必须青山常在。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福建多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2019年的数据显示,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17年半,“对八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感情”。在这里,他主导和推动了福建的生态省建设,这里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要萌发地。

1989年2月16日出席宁德地区林业工作会议

2016年6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

山多地少的福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相得益彰,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就进行了深入思考。

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山水,他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此次考察武夷山,总书记来到了一个生态茶园,考察茶产业发展情况。

山,有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去年在秦岭,总书记考察了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还来到秦岭深处的金米村,点赞“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在大别山区的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了解当地通过发展油茶种植加工产业,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情况。

在宁夏考察时,来到贺兰山下的葡萄园,了解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这些年总书记的考察足迹中,我们就可以读出这篇“大文章”的内涵。

“生命共同体”

山,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载体。

这次在武夷山,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中心。除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公园”也是武夷山的一个重要标签。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建立国家公园,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

在全国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直接以山命名的,就有武夷山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其他的国家公园大多依托于山、与山相连。

虽然带有“公园”二字,但国家公园不是单纯供游人游览休闲的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建立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过程,推动环境教育和游憩,提供包括当代和子孙后代的“全民福祉”。

刚刚通过实施的“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将“山”,纳入国家公园体系,纳入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可见分量之重。

当然,单独说山的分量,并不是说其他生态要素不重要。

生态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生态治理中,总书记始终坚持以系统的思维考量、以整体的观念推进。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就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在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又为这个“生命共同体”加入了一个“沙”:“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

实际上,在这个“生命共同体”中,总书记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

正如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对新征程新发展的深远谋划:

“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

统筹:张晓松、王绚、白洁

主笔:朱基钗

视觉 | 编辑:姜潇、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责任编辑: 向含嫣]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