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家谈 | 长江经济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发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济大家谈 | 长江经济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发力

来源:人民论坛网2021-03-25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肖汉平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只依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而是应该建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可以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综合评估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基础上,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长江经济带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为了有效发挥长江经济带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作用,需要长江经济带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走向均衡。不平衡、不协调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此,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推动国内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的畅通,包括总量上的供求关系均衡,国民经济各类结构性均衡,国内与国际经济之间的均衡,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方面的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效需求侧改革,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率,创造有效供给,理顺需求机制、消除堵点、释放需求,从而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加强政策协调,建立有效分工机制。长江经济带横跨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异的三大地带。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大地带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别。为此,各省市要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能力上的优势,加强各省市之间规划和政策协调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地区间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分工机制,优化省市产业地区布局,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锻造“杀手锏”技术,补齐产业链短板。各省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通过加强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攻关,迅速有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保障。在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能力强的大型国有、民营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先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原发性、开创性和颠覆性基础理论和科技创新,锻造“杀手锏”技术。

加强工艺技术创新,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增加有效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激化各市场主体的渐进性产品创新活力,追求精益制造,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增加高品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进口替代,不断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需求。

加快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建设,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人员、资本、技术和土地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破除城乡户籍障碍。加快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就业机会,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需要,创造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壮大中产阶层队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推动消费转型和升级。为此,需要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畅通经济循环。运输市场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动脉。良好的运输通道和有效的运输组织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可以保障经济在流通环节畅通无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此,需要加快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确保人员和商品在全国市场畅通无阻。此外,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达的物流网络相比,乡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存在配送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难以得到相应的服务。因此,当前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一个重要任务是打通乡村物流这“最后一公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经济大家谈 | 长江经济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发力

2021-03-25 16:24:09 来源: 0 条评论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肖汉平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只依托“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国际大循环,而是应该建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可以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综合评估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基础上,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是新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带。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长江经济带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责无旁贷的使命。为了有效发挥长江经济带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中的作用,需要长江经济带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

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走向均衡。不平衡、不协调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此,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推动国内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的畅通,包括总量上的供求关系均衡,国民经济各类结构性均衡,国内与国际经济之间的均衡,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方面的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效需求侧改革,提高供给侧质量和效率,创造有效供给,理顺需求机制、消除堵点、释放需求,从而把需求牵引和供给创造有机结合起来。

树立全国一盘棋理念,加强政策协调,建立有效分工机制。长江经济带横跨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水平存在梯度差异的三大地带。进入新发展阶段,三大地带的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别。为此,各省市要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能力上的优势,加强各省市之间规划和政策协调与沟通,建立有效的地区间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分工机制,优化省市产业地区布局,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锻造“杀手锏”技术,补齐产业链短板。各省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建立有效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通过加强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攻关,迅速有效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提供保障。在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的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能力强的大型国有、民营企业,支持建设一批先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原发性、开创性和颠覆性基础理论和科技创新,锻造“杀手锏”技术。

加强工艺技术创新,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增加有效供给。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激化各市场主体的渐进性产品创新活力,追求精益制造,打造精品名牌工程,增加高品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进口替代,不断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品质的需求。

加快都市经济圈和城市群建设,实现城乡要素自由流动。要加快培育要素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人员、资本、技术和土地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改革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破除城乡户籍障碍。加快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就业机会,全面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推进国内经济大循环,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需要,创造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壮大中产阶层队伍,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推动消费转型和升级。为此,需要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畅通经济循环。运输市场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动脉。良好的运输通道和有效的运输组织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而且可以保障经济在流通环节畅通无阻,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为此,需要加快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运输市场,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确保人员和商品在全国市场畅通无阻。此外,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发达的物流网络相比,乡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存在配送成本高、时间长等问题,难以得到相应的服务。因此,当前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一个重要任务是打通乡村物流这“最后一公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