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评论员观察)
与亿万市场主体一道共克时艰,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好调控措施、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

统筹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评论员观察)

来源:人民日报2021-03-26

周人杰

与亿万市场主体一道共克时艰,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好调控措施、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

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超7.6万亿元,鼓励创新减税超2.5万亿元,宏观税负逐年下降,出口退税累计超7万亿元。尤其是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超2.6万亿元,助力疫情影响下的各类企业渡过难关,更有效培育壮大了发展新动能。全面解读这份减税成绩单中的财税政策“密码”,有利于我们读懂宏观调控的经验,增强信心、凝聚合力,把“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一翼的财税政策,勇担起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责任,为广大企业及时“输血”、释放红利,减免房租、水电费,下发补贴,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不仅如此,国家还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推动相关行业跑出加速度;投资抵免等绿色税收政策,有效激励了节能减排。去年个体工商户新增1000多万户,最终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实践表明,统筹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不仅让中国经济“留得青山”,而且“青山常在”。

政策要“对头”,实施也要“对路”。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之所以能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关键就在不搞“大水漫灌”,创新“直达机制”,加大了财政资金下沉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政策被“分流”,让市场主体能够快速、直接受益。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都成功避开了许多中间环节,极大促进了资金畅通、循环畅通、政令畅通,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并且避免了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导致的“跑冒滴漏”“后遗症”等过大代价。

“完善工作机制和举措,明确保基层运转的范围,确保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不出问题”。近日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的财税工作座谈会提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有序做好各项财税工作。与亿万市场主体一道共克时艰,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好调控措施、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一方面仍要坚持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绝不乱花,必须压减到位,把钱花在惠企利民的刀刃上;另一方面相关政策要保持支持力度,实事求是评估,适时调整完善,更多靠“刚柔并济”“疏堵结合”的改革办法来解决各种制约因素。

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重点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要把握好“减”与“增”、“降”与“升”的关系。企业是创新主体。减税、降费都是手段,目的是与其他政策协同配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发力。所以,在确保各类企业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恢复元气的基础上,还要增强企业的活力、培育更加活跃的创造力,促进提质增效、创新引领。减下来、降下去的税负,如何推动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税源税基优化,关系到“放水养鱼”的成败,迫切需要进行跨周期的设计和因地制宜的安排。

中国经济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更好推动减税降费的政策落地生根,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企业积蓄力量,方能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长期动态平衡,创造发展新成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统筹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评论员观察)

2021-03-26 10:23:47 来源: 0 条评论

周人杰

与亿万市场主体一道共克时艰,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好调控措施、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

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超7.6万亿元,鼓励创新减税超2.5万亿元,宏观税负逐年下降,出口退税累计超7万亿元。尤其是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超2.6万亿元,助力疫情影响下的各类企业渡过难关,更有效培育壮大了发展新动能。全面解读这份减税成绩单中的财税政策“密码”,有利于我们读懂宏观调控的经验,增强信心、凝聚合力,把“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有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作为宏观调控重要一翼的财税政策,勇担起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责任,为广大企业及时“输血”、释放红利,减免房租、水电费,下发补贴,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不仅如此,国家还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推动相关行业跑出加速度;投资抵免等绿色税收政策,有效激励了节能减排。去年个体工商户新增1000多万户,最终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实践表明,统筹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的财税政策,不仅让中国经济“留得青山”,而且“青山常在”。

政策要“对头”,实施也要“对路”。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们之所以能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关键就在不搞“大水漫灌”,创新“直达机制”,加大了财政资金下沉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政策被“分流”,让市场主体能够快速、直接受益。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都成功避开了许多中间环节,极大促进了资金畅通、循环畅通、政令畅通,大幅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并且避免了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导致的“跑冒滴漏”“后遗症”等过大代价。

“完善工作机制和举措,明确保基层运转的范围,确保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不出问题”。近日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的财税工作座谈会提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有序做好各项财税工作。与亿万市场主体一道共克时艰,各地各部门要继续贯彻好调控措施、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一方面仍要坚持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绝不乱花,必须压减到位,把钱花在惠企利民的刀刃上;另一方面相关政策要保持支持力度,实事求是评估,适时调整完善,更多靠“刚柔并济”“疏堵结合”的改革办法来解决各种制约因素。

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重点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要把握好“减”与“增”、“降”与“升”的关系。企业是创新主体。减税、降费都是手段,目的是与其他政策协同配合,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发力。所以,在确保各类企业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恢复元气的基础上,还要增强企业的活力、培育更加活跃的创造力,促进提质增效、创新引领。减下来、降下去的税负,如何推动企业经营效益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税源税基优化,关系到“放水养鱼”的成败,迫切需要进行跨周期的设计和因地制宜的安排。

中国经济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更好推动减税降费的政策落地生根,更多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企业积蓄力量,方能实现经济更高水平的长期动态平衡,创造发展新成就。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