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铁西林场带头人张洪田:四十年 一片林
青山起伏树葱茂,塔头湖河风光好。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铁西林场用40年的实践,绘就了全面小康的生态底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铁西林场带头人张洪田:四十年 一片林

青山起伏树葱茂,塔头湖河风光好。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铁西林场用40年的实践,绘就了全面小康的生态底色。

日前,经济日报记者来到铁西林场,与76岁的张洪田老人一起巡山。广袤的针阔混交林中,不时有野鸡出没,辽阔的湿地草场尚未返青,白鹭鸟在其间时而驻足时而飞翔,一条塔头湖河贯穿林区,串联起多个人工湖泊水库……

而在40年前,这里是一片过火后的荒山荒地。40年来,张洪田带领当地人植树造林,让一座座荒山变成茫茫林海。

张洪田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如今,他常年居住在铁西林场的平房,每年都开着皮卡车巡山超过2万公里。

“植树造林的本事是我年轻时在国有林场学的。”张洪田笑着告诉记者。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带领几十名乡亲到周边国有林区“搞副业”,抬木头、归楞装车、伐木清林、刨穴植树……第一次就给生产队赚回了5000元。

“木材真值钱,林业真有钱。”这是张洪田年轻时最直接的感受。他渴望有一片林业舞台,建设“绿色银行”。

1981年,当地林业部门把县城40公里外的16365亩两荒地作为造林地,划拨给当时张洪田负责的村级企业——铁西企业公司,成立铁西林场。

有了梦寐以求的造林地,张洪田带领几十名员工大干了起来。拿着镐头、镰刀,一头钻进大山,住地窨子、饮山涧水、吃山野菜,汗水洒满荒山,脚步遍及沟壑。“当时条件艰苦,但干劲十足。”张洪田说,没想到一干就是40个年头。

在植树造林方面,张洪田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他根据原生植被特点,对山顶上的天然林木保留不砍,这叫“戴山帽”;对山脚下立地条件好的地块进行清理造林,这叫“穿裙子”。这种植树造林方式,既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又形成了成片成带的人工林,实现了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的结合。在造林同时,他还进行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依山造湖、筑坝蓄水,把几百亩耕地“退耕还湿”。

1993年11月,经密山市政府批准,密山市铁西林场自然保护区成立。1996年11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晋升为密山市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

铁西林场成为保护区后,张洪田更不敢怠慢这片树林。为防止乱砍盗伐和盗猎,保护区周边建了8个管护站,并组建了森林巡护队,10多个人常年在深山老林巡逻。

树木,不能乱砍盗伐;动物,不能盗猎;湿地,不能再垦。这是张洪田给自己立的“规矩”,也是给别人划的“红线”。

如今,铁西林场自然保护区得到良好管护,山水林田湖草沙实现了和谐共生。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甸、水生植物等,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保护区内还有脊椎动物306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梅花鹿、金雕、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在这里安了家。

“我们通过村级企业的短期经营性收入‘以短养长’,累计向林场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植树造林近2万亩、抚育次生林3000亩、保护湿地7800亩、管护林木18万亩。”张洪田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铁西林场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铁西林场不断增加的生态效益,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铁西村经济合作社经理王作福告诉记者,铁西林场除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每年还能为铁西村带来集体收入20万元。

铁西森林公园和天然形成的中俄边境界湖兴凯湖一道,成为当地百姓休闲观光“打卡”好去处。

“目前,我们正在修建唐宋文豪诗词书法石刻园林和东北抗联英雄诗词碑林,就是要让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张洪田仍在精心“打扮”着铁西林场。在他看来,小康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层面的富裕,更体现在生态环境层面、人文精神层面的富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 浩)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铁西林场带头人张洪田:四十年 一片林

2021-04-07 17:25:33 来源: 0 条评论

青山起伏树葱茂,塔头湖河风光好。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铁西林场用40年的实践,绘就了全面小康的生态底色。

日前,经济日报记者来到铁西林场,与76岁的张洪田老人一起巡山。广袤的针阔混交林中,不时有野鸡出没,辽阔的湿地草场尚未返青,白鹭鸟在其间时而驻足时而飞翔,一条塔头湖河贯穿林区,串联起多个人工湖泊水库……

而在40年前,这里是一片过火后的荒山荒地。40年来,张洪田带领当地人植树造林,让一座座荒山变成茫茫林海。

张洪田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如今,他常年居住在铁西林场的平房,每年都开着皮卡车巡山超过2万公里。

“植树造林的本事是我年轻时在国有林场学的。”张洪田笑着告诉记者。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他带领几十名乡亲到周边国有林区“搞副业”,抬木头、归楞装车、伐木清林、刨穴植树……第一次就给生产队赚回了5000元。

“木材真值钱,林业真有钱。”这是张洪田年轻时最直接的感受。他渴望有一片林业舞台,建设“绿色银行”。

1981年,当地林业部门把县城40公里外的16365亩两荒地作为造林地,划拨给当时张洪田负责的村级企业——铁西企业公司,成立铁西林场。

有了梦寐以求的造林地,张洪田带领几十名员工大干了起来。拿着镐头、镰刀,一头钻进大山,住地窨子、饮山涧水、吃山野菜,汗水洒满荒山,脚步遍及沟壑。“当时条件艰苦,但干劲十足。”张洪田说,没想到一干就是40个年头。

在植树造林方面,张洪田有自己的一套打法。他根据原生植被特点,对山顶上的天然林木保留不砍,这叫“戴山帽”;对山脚下立地条件好的地块进行清理造林,这叫“穿裙子”。这种植树造林方式,既最大限度保留了原生态,又形成了成片成带的人工林,实现了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林的结合。在造林同时,他还进行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依山造湖、筑坝蓄水,把几百亩耕地“退耕还湿”。

1993年11月,经密山市政府批准,密山市铁西林场自然保护区成立。1996年11月,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晋升为密山市铁西省级自然保护区。

铁西林场成为保护区后,张洪田更不敢怠慢这片树林。为防止乱砍盗伐和盗猎,保护区周边建了8个管护站,并组建了森林巡护队,10多个人常年在深山老林巡逻。

树木,不能乱砍盗伐;动物,不能盗猎;湿地,不能再垦。这是张洪田给自己立的“规矩”,也是给别人划的“红线”。

如今,铁西林场自然保护区得到良好管护,山水林田湖草沙实现了和谐共生。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甸、水生植物等,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保护区内还有脊椎动物306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梅花鹿、金雕、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在这里安了家。

“我们通过村级企业的短期经营性收入‘以短养长’,累计向林场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植树造林近2万亩、抚育次生林3000亩、保护湿地7800亩、管护林木18万亩。”张洪田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铁西林场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4A级景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铁西林场不断增加的生态效益,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铁西村经济合作社经理王作福告诉记者,铁西林场除了带动当地村民就业,每年还能为铁西村带来集体收入20万元。

铁西森林公园和天然形成的中俄边境界湖兴凯湖一道,成为当地百姓休闲观光“打卡”好去处。

“目前,我们正在修建唐宋文豪诗词书法石刻园林和东北抗联英雄诗词碑林,就是要让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张洪田仍在精心“打扮”着铁西林场。在他看来,小康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层面的富裕,更体现在生态环境层面、人文精神层面的富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 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