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
你见过悬崖峭壁上的考古发掘吗?3万年前古人类的“豪宅”是什么样子?“80后”“90后”考古人背后有哪些酸甜苦辣?

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4-11

中新网平顶山4月10日电 题: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

记者 李贵刚 李超庆

你见过悬崖峭壁上的考古发掘吗?3万年前古人类的“豪宅”是什么样子?“80后”“90后”考古人背后有哪些酸甜苦辣?

4月9日,记者跟随绝壁考古人的脚步翻山越岭、攀岩走壁,探访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仙人洞旧石器时期遗迹,与考古人员一起感受悬崖峭壁考古的艰辛,一起探秘古代人类的生存智慧。

绝壁考古:日攀登四趟绝壁 树枝摸出“包浆”

地处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过渡地带的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始于2019年。考古人员在此发现有46处洞穴,其中,正在考古发掘的仙人洞遗址地处悬崖峭壁,考古人员在洞内发现了古人类生活的痕迹。

仙人洞处于鲁山县观音寺乡境内一座山峰陡壁上,海拔576米,距现代河沟垂直高度为193米。

从山下仰望,仙人洞藏于若隐若现。然而,就是这段不足200米直线距离的山路上,布满了砂砾、碎石、灌木、荆棘等,一般人不借助工具难以攀爬上去。就是这样的山路,考古人一天上、下山来回4趟,有的树枝在攀爬中被摸出“包浆”。

“最初去年,我们刚发现这个洞的时候,基本上上一次山将近一个小时。因为那时候基本上没有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回忆说,“攀爬很艰难,只能借助树枝、岩石、登山工具才能上去。”

后来,考古队修了一条简易的曲线登山路,同时还在紧邻仙人洞峭壁上安装上了攀爬铁链。“现在快的话,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上一趟或者下一趟山了。”

虽然上下山不易,但是考古人员却乐此不疲。出生于1985年的考古队队员高栩把上下山当成一次“瘦身计划”养成的历程。近一年的锻炼,他瘦了10斤。

不可小觑的“80后”考古人:无人机送钥匙

在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中,“80”、“90后”考古人员是这个考古队的“顶梁柱”。

不仅仅高栩是“80”,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也是一名“80”。

别看赵清坡是“80”,但他却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行家里手。

别看他们年轻,对待工作却是极为苛刻。

记者采访时,考古队在距洞内地表深73厘米处的发掘水平层发现了碳样。而一名考古人员在筛查过程中险些漏掉了碳样。

顿时,赵清坡拉下脸批评队友道:“都说了多少次要认真细致,想扣工资了?”

除了对待工作严谨负责,长期待在深山里工作,赵清坡也极少去探望远在青岛的妻子和孩子。

赵清坡的得力助手雷国俊是一名“90后”。他介绍说,“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下班后我和赵老师还要整理、清点出土物,撰写材料、上传照片,几乎每天要工作至夜深山静。”

对“80”、“90后”的考古人来说,地处深山的考古工作既枯燥又累,但并快乐着。

“一开始不仅山路难行,条件艰苦,山上还没有网络,两名临时考古人员干了一天就跑了。”雷国俊说,但是习惯就好了。

当日中午12时40许,考古人员才下到山下驻地,满头大汗的雷国俊遂席地而卧坐在门口吃面条。

下午2时许,简单休息后,10余名考古人员又开始了绝壁考古工作。爬至半山腰,雷国俊突然发现没有带仙人洞铁门的钥匙,无法进入考古现场。

于是雷国俊视频呼叫山下的赵清坡,让其用无人机将钥匙送上去。当天,山谷风大。赵清坡将无人机起飞后,几经尝试才顺利地将钥匙送到雷国俊手中。

“省得我跑下山,大大节约了时间。”雷国俊说,无人机只是他们工作创新的一部分,他们还发明有多功能的照相机辅助工具。

智慧生活:古人类的“悬崖豪宅”

9日这天,记者跟随考古队员攀爬近一个小时崎岖山路后才能近观仙人洞的鬼斧神工,踏入洞内顿感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这座逐水而居的洞穴可谓是古人类的“豪宅”,从山上俯瞰远眺,洞幽谷深、陡峭险峻,不仅依山傍水、空间大,而且避雨挡风、防野兽攻击,还易于狩猎、采摘野果。

“洞长9米,宽3米,高3.9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赵清坡介绍说,“与周边发现的40个洞穴相比,仙人洞在古时候算一个‘豪宅’了,基本上能住个10个人左右,五六个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古人类为何不选其他洞穴而选仙人洞居住?又是为何选择如此理想的生活场所呢?

赵清坡推测,古人类实际上就是以生存为前提,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活着,出于本能会选择安全、环境气候适宜、离水源比较近的洞穴。

“这个洞口下方就有一条河,这个是很方便古人来取水,去使用。”赵清坡介绍说,“在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不会制作盛水容器的,那么他们肯定会首先选择一个离水源很近的地方。”

另外,赵清坡认为,仙人洞位置较高,海拔是576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这个地方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很容易防止野生动物进来攻击人类。”

赵清坡认为,综上所述的生存选择也可以说是古人类一种智慧的体现。

仙人洞考古发现大量遗物

仙人洞于2020年6月19日首次发现,7月25日首次进入洞穴,洞内发现动物化石、石器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并获批,于2020年9月至11月,首次对仙人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从距今约300万年开始,一直延续到距今约1万年。

赵清坡介绍说,旧石器时代典型特征,主要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作为劳动工具。“在洞内发现一件直径3厘米的砾石,有一定磨圆度,应是被带入洞内,洞里还发现一枚有砍痕的动物肢骨。”

在考古工作队驻地,赵清坡拿出一枚马牙化石介绍说,“正常马是进不了洞里的,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人带进去的。再结合刚才说的一些动物肢骨上的一些砍痕,就比较确定是人类行为,证明人类当时已经在这个洞里面居住了。” (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

2021-04-11 07:07:12 来源: 0 条评论

中新网平顶山4月10日电 题:探访绝壁考古:带你了解这样的考古人

记者 李贵刚 李超庆

你见过悬崖峭壁上的考古发掘吗?3万年前古人类的“豪宅”是什么样子?“80后”“90后”考古人背后有哪些酸甜苦辣?

4月9日,记者跟随绝壁考古人的脚步翻山越岭、攀岩走壁,探访了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仙人洞旧石器时期遗迹,与考古人员一起感受悬崖峭壁考古的艰辛,一起探秘古代人类的生存智慧。

绝壁考古:日攀登四趟绝壁 树枝摸出“包浆”

地处豫西山地和淮河平原过渡地带的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始于2019年。考古人员在此发现有46处洞穴,其中,正在考古发掘的仙人洞遗址地处悬崖峭壁,考古人员在洞内发现了古人类生活的痕迹。

仙人洞处于鲁山县观音寺乡境内一座山峰陡壁上,海拔576米,距现代河沟垂直高度为193米。

从山下仰望,仙人洞藏于若隐若现。然而,就是这段不足200米直线距离的山路上,布满了砂砾、碎石、灌木、荆棘等,一般人不借助工具难以攀爬上去。就是这样的山路,考古人一天上、下山来回4趟,有的树枝在攀爬中被摸出“包浆”。

“最初去年,我们刚发现这个洞的时候,基本上上一次山将近一个小时。因为那时候基本上没有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回忆说,“攀爬很艰难,只能借助树枝、岩石、登山工具才能上去。”

后来,考古队修了一条简易的曲线登山路,同时还在紧邻仙人洞峭壁上安装上了攀爬铁链。“现在快的话,基本上半个小时就可以上一趟或者下一趟山了。”

虽然上下山不易,但是考古人员却乐此不疲。出生于1985年的考古队队员高栩把上下山当成一次“瘦身计划”养成的历程。近一年的锻炼,他瘦了10斤。

不可小觑的“80后”考古人:无人机送钥匙

在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中,“80”、“90后”考古人员是这个考古队的“顶梁柱”。

不仅仅高栩是“80”,鲁山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也是一名“80”。

别看赵清坡是“80”,但他却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时代考古的行家里手。

别看他们年轻,对待工作却是极为苛刻。

记者采访时,考古队在距洞内地表深73厘米处的发掘水平层发现了碳样。而一名考古人员在筛查过程中险些漏掉了碳样。

顿时,赵清坡拉下脸批评队友道:“都说了多少次要认真细致,想扣工资了?”

除了对待工作严谨负责,长期待在深山里工作,赵清坡也极少去探望远在青岛的妻子和孩子。

赵清坡的得力助手雷国俊是一名“90后”。他介绍说,“每天早晨6点多起床,下班后我和赵老师还要整理、清点出土物,撰写材料、上传照片,几乎每天要工作至夜深山静。”

对“80”、“90后”的考古人来说,地处深山的考古工作既枯燥又累,但并快乐着。

“一开始不仅山路难行,条件艰苦,山上还没有网络,两名临时考古人员干了一天就跑了。”雷国俊说,但是习惯就好了。

当日中午12时40许,考古人员才下到山下驻地,满头大汗的雷国俊遂席地而卧坐在门口吃面条。

下午2时许,简单休息后,10余名考古人员又开始了绝壁考古工作。爬至半山腰,雷国俊突然发现没有带仙人洞铁门的钥匙,无法进入考古现场。

于是雷国俊视频呼叫山下的赵清坡,让其用无人机将钥匙送上去。当天,山谷风大。赵清坡将无人机起飞后,几经尝试才顺利地将钥匙送到雷国俊手中。

“省得我跑下山,大大节约了时间。”雷国俊说,无人机只是他们工作创新的一部分,他们还发明有多功能的照相机辅助工具。

智慧生活:古人类的“悬崖豪宅”

9日这天,记者跟随考古队员攀爬近一个小时崎岖山路后才能近观仙人洞的鬼斧神工,踏入洞内顿感豁然开朗、别有洞天。

这座逐水而居的洞穴可谓是古人类的“豪宅”,从山上俯瞰远眺,洞幽谷深、陡峭险峻,不仅依山傍水、空间大,而且避雨挡风、防野兽攻击,还易于狩猎、采摘野果。

“洞长9米,宽3米,高3.9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赵清坡介绍说,“与周边发现的40个洞穴相比,仙人洞在古时候算一个‘豪宅’了,基本上能住个10个人左右,五六个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古人类为何不选其他洞穴而选仙人洞居住?又是为何选择如此理想的生活场所呢?

赵清坡推测,古人类实际上就是以生存为前提,通俗一点讲就是为了活着,出于本能会选择安全、环境气候适宜、离水源比较近的洞穴。

“这个洞口下方就有一条河,这个是很方便古人来取水,去使用。”赵清坡介绍说,“在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是不会制作盛水容器的,那么他们肯定会首先选择一个离水源很近的地方。”

另外,赵清坡认为,仙人洞位置较高,海拔是576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这个地方对古人来说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很容易防止野生动物进来攻击人类。”

赵清坡认为,综上所述的生存选择也可以说是古人类一种智慧的体现。

仙人洞考古发现大量遗物

仙人洞于2020年6月19日首次发现,7月25日首次进入洞穴,洞内发现动物化石、石器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并获批,于2020年9月至11月,首次对仙人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

旧石器时代的时间跨度,从距今约300万年开始,一直延续到距今约1万年。

赵清坡介绍说,旧石器时代典型特征,主要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作为劳动工具。“在洞内发现一件直径3厘米的砾石,有一定磨圆度,应是被带入洞内,洞里还发现一枚有砍痕的动物肢骨。”

在考古工作队驻地,赵清坡拿出一枚马牙化石介绍说,“正常马是进不了洞里的,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人带进去的。再结合刚才说的一些动物肢骨上的一些砍痕,就比较确定是人类行为,证明人类当时已经在这个洞里面居住了。” (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