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湾区:由南向北

潮起湾区:由南向北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1-04-17

深圳河的南北两岸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南岸,香港新界的郊外山野郁郁葱葱,几十年未有大的变化;北岸则喧闹多年,挖掘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建设着日益繁华的天际线。

一座新城的青春活力由此迸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南岸年轻人被吸引,一路向北。

00后王一尧2020年大学毕业后就跨过了罗湖桥,加入了深圳一家演示和动画视频创作创意平台。她的同事梁楚欣比她晚几个月入职,此前在香港工作了三年,选择深圳,她说:“这是个前景比较好的地方”。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项目2019年刚在香港落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余广滔第二年就把公司搬到了深圳,“赶上国家政策风口了”, 内地正在推行垃圾分类……

如同深圳河中一条洄游的鱼,他们正处于一股清晰的潮流中,由北向南,由南向北。2020年,仅深圳前海,这股潮流就携带着5164名香港籍人才而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潮流仍在不断壮大。

逐梦

余广滔的选择是出于梦想。

硕士毕业后,他在香港租了一块田地开有机农场,当时附近的村民都觉得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硕士生要来当农民?但他的想法是清晰的:创办一家社会型企业,为环保与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农场坚持了一年,最终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素关闭了,但这并没有击垮他的梦想。2013年,余广滔无意中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地球上每个人拥有40吨昆虫,如果昆虫蛋白质能够替代传统肉类蛋白质,全球粮食危机有望真正解决——后来,用昆虫生物技术来处理有机废物的创新成了他公司的核心技术。

有了技术后,如何产业化是摆在余广滔面前的难题。“深圳的产业链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再加上内地广阔的市场,所以北上深圳,很早就在我们的规划中。”

余广滔对深圳很熟悉,谈起这座过去的小渔村如今的发展,他也只能惊叹一声“深圳速度”。这些年,深港融合逐渐加深,他来深圳考察过多次,想了解清楚政策后就进军内地。

2020年9月,深圳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当年12月,余广滔就在深圳成立了库基生物(深圳)有限公司,“即使有疫情,这事也得加速了,对于我们初创公司来说,早一天就是机会。“

余广滔把公司地址选在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里在香港创业青年圈子里很出名。“梦工场对我们港人的政策很聚焦,前海管理局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效率很高,上午注册下午便拿到了公章,这种效率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他说,自己很喜欢深圳,现在正在了解子女的入学政策,准备让太太和孩子也一起来深圳。

王一尧大学时学的是艺术相关专业,就业时却遇到了烦恼,“香港金融、保险业很发达,但文化艺术类工作很少。”由此,一河之隔的深圳成了她追梦的梦工厂。

这名年轻人在深圳感受到的是活力和朝气,公司里随处可见的小贴画、周围激情工作的年轻同事、崭新的高楼和宽阔的办公地……这一切都让她感受到这一点。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我想继续待下去”。

未来

南岸的年轻人重新认识了深圳。

梁楚欣记得,2018年前如果想在深圳就业得办一张就业证,医保、公积金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无法衔接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城市,她有诸多担忧。

后来,一切都变了。为便利香港居民北上就业,前海于2018年3月率先推行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深港融合逐渐加深后,为吸引港澳青年来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比如,2020年,前海管理局就安排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港澳青年到前海发展,提供就业创业、租房、交通等各方面的补贴。

梁楚欣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香港,她和父母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因为寸土寸金,所以房间很逼仄”。现在她自己租住着一间近30平方米的房间,因为政府的补贴,每月的租金仅需要2000元。

她很喜欢宽阔的空间,过去,她总觉得被高楼大厦团团围住,“看不见太阳”,而深圳带给她的是“舒心”。这样的“舒心”还体现在便捷的网购和移动支付上。

余广滔多次提及“深圳速度”,此前,他应邀录了一个纪录片,向香港青年展现自己在内地创业的经历,“希望更多的香港青年走出来,看看这边的环境”,他说,“勇敢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这些年,梁楚欣感受到深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她说,现在,两地正在打造1小时生活圈,这样的资源整合,一定能让大家共同繁荣。她期待着繁荣的未来,大家融合在一起,“港人和内地人不想有区别,我们本来就没有区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林洁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潮起湾区:由南向北

2021-04-17 13:10:24 来源: 0 条评论

深圳河的南北两岸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南岸,香港新界的郊外山野郁郁葱葱,几十年未有大的变化;北岸则喧闹多年,挖掘机的轰鸣声日夜不息,建设着日益繁华的天际线。

一座新城的青春活力由此迸发。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南岸年轻人被吸引,一路向北。

00后王一尧2020年大学毕业后就跨过了罗湖桥,加入了深圳一家演示和动画视频创作创意平台。她的同事梁楚欣比她晚几个月入职,此前在香港工作了三年,选择深圳,她说:“这是个前景比较好的地方”。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项目2019年刚在香港落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余广滔第二年就把公司搬到了深圳,“赶上国家政策风口了”, 内地正在推行垃圾分类……

如同深圳河中一条洄游的鱼,他们正处于一股清晰的潮流中,由北向南,由南向北。2020年,仅深圳前海,这股潮流就携带着5164名香港籍人才而来。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潮流仍在不断壮大。

逐梦

余广滔的选择是出于梦想。

硕士毕业后,他在香港租了一块田地开有机农场,当时附近的村民都觉得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硕士生要来当农民?但他的想法是清晰的:创办一家社会型企业,为环保与健康贡献一点力量。

农场坚持了一年,最终由于经验不足等原因素关闭了,但这并没有击垮他的梦想。2013年,余广滔无意中看到一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地球上每个人拥有40吨昆虫,如果昆虫蛋白质能够替代传统肉类蛋白质,全球粮食危机有望真正解决——后来,用昆虫生物技术来处理有机废物的创新成了他公司的核心技术。

有了技术后,如何产业化是摆在余广滔面前的难题。“深圳的产业链优势是众所周知的,再加上内地广阔的市场,所以北上深圳,很早就在我们的规划中。”

余广滔对深圳很熟悉,谈起这座过去的小渔村如今的发展,他也只能惊叹一声“深圳速度”。这些年,深港融合逐渐加深,他来深圳考察过多次,想了解清楚政策后就进军内地。

2020年9月,深圳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当年12月,余广滔就在深圳成立了库基生物(深圳)有限公司,“即使有疫情,这事也得加速了,对于我们初创公司来说,早一天就是机会。“

余广滔把公司地址选在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这里在香港创业青年圈子里很出名。“梦工场对我们港人的政策很聚焦,前海管理局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持,效率很高,上午注册下午便拿到了公章,这种效率在很多地方是没有的。“他说,自己很喜欢深圳,现在正在了解子女的入学政策,准备让太太和孩子也一起来深圳。

王一尧大学时学的是艺术相关专业,就业时却遇到了烦恼,“香港金融、保险业很发达,但文化艺术类工作很少。”由此,一河之隔的深圳成了她追梦的梦工厂。

这名年轻人在深圳感受到的是活力和朝气,公司里随处可见的小贴画、周围激情工作的年轻同事、崭新的高楼和宽阔的办公地……这一切都让她感受到这一点。

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很喜欢现在的工作,也很满意现在的生活,“我想继续待下去”。

未来

南岸的年轻人重新认识了深圳。

梁楚欣记得,2018年前如果想在深圳就业得办一张就业证,医保、公积金等方面也存在诸多无法衔接的地方,来到陌生的城市,她有诸多担忧。

后来,一切都变了。为便利香港居民北上就业,前海于2018年3月率先推行港澳居民在前海工作可免办《台港澳人员就业证》。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台港澳人员在内地就业许可”。

深港融合逐渐加深后,为吸引港澳青年来深,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礼包。比如,2020年,前海管理局就安排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港澳青年到前海发展,提供就业创业、租房、交通等各方面的补贴。

梁楚欣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香港,她和父母挤在一间十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因为寸土寸金,所以房间很逼仄”。现在她自己租住着一间近30平方米的房间,因为政府的补贴,每月的租金仅需要2000元。

她很喜欢宽阔的空间,过去,她总觉得被高楼大厦团团围住,“看不见太阳”,而深圳带给她的是“舒心”。这样的“舒心”还体现在便捷的网购和移动支付上。

余广滔多次提及“深圳速度”,此前,他应邀录了一个纪录片,向香港青年展现自己在内地创业的经历,“希望更多的香港青年走出来,看看这边的环境”,他说,“勇敢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这些年,梁楚欣感受到深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她说,现在,两地正在打造1小时生活圈,这样的资源整合,一定能让大家共同繁荣。她期待着繁荣的未来,大家融合在一起,“港人和内地人不想有区别,我们本来就没有区别。”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均斌 林洁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