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宁陕县海棠园村——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陕西省宁陕县海棠园村——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04-18

天刚亮,海棠园村的山上山下,村民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

其中的一个身影便是孙先海。走进他家,天麻种和菌材码得整整齐齐。“新栽两亩天麻,到年底能赚六七万元。”曾是贫困户的孙先海靠着家门口的产业脱了贫。

陕西省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6%,3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仅有1056亩耕地。

如今,水稻、天麻、蜂蜜、林麝等致富产业分布山间。“以前的生计只靠外出打工,现在就地发展产业,多条腿走路更踏实。”海棠园村村支书李华文说,“要选对产业、选好产业,让致富产业落地生金。”

2017年起,在村支部引领下,海棠园村陆续成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2个种植养殖园区,吸纳15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元以上。全村已种植生态水稻100余亩,天麻、猪苓等中药材6万余窝,养蜂1000余箱,养殖林麝300余只。

当地传统的养蜂方式,是把粗壮的原木截成约1米长的小段,对半劈开,凿空拼成桶状蜂箱。“一年到头不怎么管,一桶每年只能产十来斤蜜。”海棠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大华回忆。

老办法难让养蜂产业形成规模。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宁陕县请来养蜂专家,指导蜂农采用新型标准化蜂箱。新法养蜂让刘大华当年就尝到甜头,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辐射周边3个镇6个村,有20个蜂场、3000多箱蜜蜂。刘大华算了一笔账:“新法养蜂,一箱能产30斤蜜,收购价在1200元左右,按一名社员管50箱来算,年收入就是6万元。”

看到家乡发展势头好,不少能人回了乡,文治荣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村里经营一家土特产经销店和一家电商物流服务站。蜂蜜、大米、干竹笋摆入城镇超市货架,全村电商销售额去年突破150万元。

今年初,海棠园村引进香菇种植,村民张明学包下2万袋。“以前都是看到人家赚了钱,我再跟进。现在菌袋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提供包装冷藏服务,我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来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现在是回头客了。”在海棠园村观光鱼塘,鱼篓里的十几条大鲤鱼是游客向兴伟垂钓一下午的收获。垂钓节的100个名额两天就报满了。乡村旅游稳步推进,海棠园村的插秧节、蜂蜜节、山货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2020年2月,海棠园村脱贫出列。近百户村民搬进了楼房,水、电、路进村入户,硬化道路17公里、修建人饮工程8处、架设网络线路13公里……“小车开到家、网络随处刷、喝水院中接、用电就插卡”,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8日 01 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陕西省宁陕县海棠园村——
致富产业落地生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2021-04-18 11:31:04 来源: 0 条评论

天刚亮,海棠园村的山上山下,村民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

其中的一个身影便是孙先海。走进他家,天麻种和菌材码得整整齐齐。“新栽两亩天麻,到年底能赚六七万元。”曾是贫困户的孙先海靠着家门口的产业脱了贫。

陕西省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地处秦巴山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46%,32平方公里的辖区内仅有1056亩耕地。

如今,水稻、天麻、蜂蜜、林麝等致富产业分布山间。“以前的生计只靠外出打工,现在就地发展产业,多条腿走路更踏实。”海棠园村村支书李华文说,“要选对产业、选好产业,让致富产业落地生金。”

2017年起,在村支部引领下,海棠园村陆续成立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2个种植养殖园区,吸纳15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2600元以上。全村已种植生态水稻100余亩,天麻、猪苓等中药材6万余窝,养蜂1000余箱,养殖林麝300余只。

当地传统的养蜂方式,是把粗壮的原木截成约1米长的小段,对半劈开,凿空拼成桶状蜂箱。“一年到头不怎么管,一桶每年只能产十来斤蜜。”海棠园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大华回忆。

老办法难让养蜂产业形成规模。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宁陕县请来养蜂专家,指导蜂农采用新型标准化蜂箱。新法养蜂让刘大华当年就尝到甜头,原本观望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如今,合作社辐射周边3个镇6个村,有20个蜂场、3000多箱蜜蜂。刘大华算了一笔账:“新法养蜂,一箱能产30斤蜜,收购价在1200元左右,按一名社员管50箱来算,年收入就是6万元。”

看到家乡发展势头好,不少能人回了乡,文治荣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村里经营一家土特产经销店和一家电商物流服务站。蜂蜜、大米、干竹笋摆入城镇超市货架,全村电商销售额去年突破150万元。

今年初,海棠园村引进香菇种植,村民张明学包下2万袋。“以前都是看到人家赚了钱,我再跟进。现在菌袋生产厂家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提供包装冷藏服务,我的信心更足了。”

“去年来过一次就喜欢上了这里,我现在是回头客了。”在海棠园村观光鱼塘,鱼篓里的十几条大鲤鱼是游客向兴伟垂钓一下午的收获。垂钓节的100个名额两天就报满了。乡村旅游稳步推进,海棠园村的插秧节、蜂蜜节、山货节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2020年2月,海棠园村脱贫出列。近百户村民搬进了楼房,水、电、路进村入户,硬化道路17公里、修建人饮工程8处、架设网络线路13公里……“小车开到家、网络随处刷、喝水院中接、用电就插卡”,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18日 01 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