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1.3。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5-12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2日电(左宇坤)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1.3。

这一性别比是否合理?3490万的男女人数差距,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

具体而言,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并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是我国持续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盈余、女性赤字,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依然存在。

“本来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就要长,总人口中女性偏多是正常情况。总人口性别比在102-103,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是合理范围,但我国性别比还是超出了这一区间。”原新表示,岀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出生人群进入婚育年龄,婚姻竞争和成本也会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也告诉中新网,相比于总人口性别比,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现在来看正逐渐向正常水平回落。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的比值,正常值保持在 103~107。1982全国生育调查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 107.2;1990年、2000年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为116.9 和118.6。在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这一数据则达到了125.48。

“今年111.3的数据仍然偏高,但比起往年趋于正常,总体上也正逐渐向正常水平回落。”杜鹏表示。

辽宁吉林,女比男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同时显示,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其中,东北男女比例“最平衡”,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性别比在31个省份中排名最低,分别为99.70、99.69、100.35,远低于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07。辽宁、吉林更是31个省份中唯二女多男少的。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想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在老工业地区是实行得最彻底的,独生子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男孩女孩都一样,甚至女孩更‘得宠’,所以不会刻意去追求生男生女。”有东北网友表示。

“常住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出生性别比、人口迁移、寿命长短有关。”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员、上海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杨昕对媒体分析称。

杨昕表示,第一,根据现有的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等分省数据,黑吉辽三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从平均预期寿命来看,这三个省又明显高于全国,全国不到78岁,这三个省中两个是80岁,一个已经超过79岁,由于男性预期寿命低于女性,所以预期寿命越长的地区人口性别比会越低;最后,东北三省也是我国当前人口净流出省份,而流动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对较高。

如何应对?

虽说性别比整体向好发展,但应对男女比例失调依然是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等等。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要求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

你所在的地方男多还是女多?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2021-05-12 15:26:29 来源: 0 条评论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2日电(左宇坤)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1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1.3。

这一性别比是否合理?3490万的男女人数差距,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吗?

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

具体而言,我国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以女性为100,男性比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

“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从出生人口看,出生人口性别比2020年为111.3,较2010年降低了6.8,逐渐趋向正常水平。”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并不意味着有3490万光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是我国持续多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造成的男性盈余、女性赤字,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依然存在。

“本来女性的预期寿命比男性就要长,总人口中女性偏多是正常情况。总人口性别比在102-103,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是合理范围,但我国性别比还是超出了这一区间。”原新表示,岀生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出生人群进入婚育年龄,婚姻竞争和成本也会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也告诉中新网,相比于总人口性别比,大家更多关注的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现在来看正逐渐向正常水平回落。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的比值,正常值保持在 103~107。1982全国生育调查显示,中国的人口出生性别比为 107.2;1990年、2000年第四次、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别为116.9 和118.6。在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这一数据则达到了125.48。

“今年111.3的数据仍然偏高,但比起往年趋于正常,总体上也正逐渐向正常水平回落。”杜鹏表示。

辽宁吉林,女比男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同时显示,31个省份中,总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省份有2个,在100至105之间的省份有17个,在105至110之间的省份有9个,在110以上的省份有3个。

其中,东北男女比例“最平衡”,辽宁、吉林、黑龙江的性别比在31个省份中排名最低,分别为99.70、99.69、100.35,远低于全国总人口性别比105.07。辽宁、吉林更是31个省份中唯二女多男少的。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想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在老工业地区是实行得最彻底的,独生子女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男孩女孩都一样,甚至女孩更‘得宠’,所以不会刻意去追求生男生女。”有东北网友表示。

“常住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出生性别比、人口迁移、寿命长短有关。”上海社科院人口所副研究员、上海老年学学会秘书长杨昕对媒体分析称。

杨昕表示,第一,根据现有的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等分省数据,黑吉辽三省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从平均预期寿命来看,这三个省又明显高于全国,全国不到78岁,这三个省中两个是80岁,一个已经超过79岁,由于男性预期寿命低于女性,所以预期寿命越长的地区人口性别比会越低;最后,东北三省也是我国当前人口净流出省份,而流动人口中男性占比相对较高。

如何应对?

虽说性别比整体向好发展,但应对男女比例失调依然是严峻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等等。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2021—2030年)》,要求大力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工作。

你所在的地方男多还是女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