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从龙的传人感悟文化自信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国人心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民间有关端午节起源和习俗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称“端午为崇拜龙图腾的民族祭祖日”。

端午节,从龙的传人感悟文化自信

来源:央视网2021-06-14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国人心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民间有关端午节起源和习俗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称“端午为崇拜龙图腾的民族祭祖日”。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说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伏羲、女娲和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后人自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上古先民会举行盛大的龙祭,故端午在当时是“龙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诠释龙的传人:“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从龙的传人到龙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赋予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积淀了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

内蒙古赤峰市,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的花岗岩山峰而得名,境内有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图片来源:赤峰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8年3月5日他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了这一说法。“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等考古发现成果雄辩地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共同体。

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传承至今。龙舟竞渡,代表着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蕴含龙的传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1年江苏省龙舟精英赛(南京站)暨第四届秦淮河龙舟竞渡大赛举行。

“咚咚”的鼓声是冲锋的号角,一声令下,齐心合力,龙舟队员们为共同的目标拼搏奋进。一叶龙舟,在碧波中穿行破浪,送来了浓郁的节日氛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基因。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形成“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力量”;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只要我们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正是在这种向上向善精神的滋养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龙的传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引。两千多年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人格标尺。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从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念,到焦裕禄“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的志向;从黄大年“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担当,到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一代代龙的传人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爱国主义精神托举复兴梦想。

2021年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谈到文化自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不绝的宝贵遗产,以文化自信之光唤起亿万追梦人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勇毅前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端午节,从龙的传人感悟文化自信

2021-06-14 08:22:46 来源: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国人心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

民间有关端午节起源和习俗的说法很多,其中一种说法称“端午为崇拜龙图腾的民族祭祖日”。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传说华夏族的先人以龙为部落标志,伏羲、女娲和禹都是龙族著名领袖,后人自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上古先民会举行盛大的龙祭,故端午在当时是“龙的节日”。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诠释龙的传人:“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从龙的传人到龙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赋予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气质,积淀了文化自信的丰厚底蕴。

内蒙古赤峰市,因城区东北部赭红色的花岗岩山峰而得名,境内有8000年的人类文明史,红山文化标志性器物“玉龙”被史学界定为“中华第一龙”。图片来源:赤峰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8年3月5日他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了这一说法。“华夏第一村”“中华第一龙”等考古发现成果雄辩地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共同体。

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也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赛龙舟是端午节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古传承至今。龙舟竞渡,代表着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蕴含龙的传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团结奋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21年江苏省龙舟精英赛(南京站)暨第四届秦淮河龙舟竞渡大赛举行。

“咚咚”的鼓声是冲锋的号角,一声令下,齐心合力,龙舟队员们为共同的目标拼搏奋进。一叶龙舟,在碧波中穿行破浪,送来了浓郁的节日氛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基因。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形成“向上的力量”和“向善的力量”;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只要我们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乘风破浪、阔步前行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正是在这种向上向善精神的滋养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龙的传人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指引。两千多年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成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人格标尺。

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从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念,到焦裕禄“到群众中去,和他们同甘共苦”的志向;从黄大年“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的担当,到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一代代龙的传人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爱国主义精神托举复兴梦想。

2021年3月22日下午,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朱熹园考察时谈到文化自信:“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传承不绝的宝贵遗产,以文化自信之光唤起亿万追梦人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勇毅前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