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放弃全勤奖请假也要回家摘棉花 西政这份报告都说了些啥
今年3月,新疆棉花事件愈演愈烈,引发舆论哗然。事件中,部分西方媒体指责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利用“强迫劳动”进行棉花生产现象。新疆棉花生产是否存在“强迫劳动”?

工人放弃全勤奖请假也要回家摘棉花 西政这份报告都说了些啥

来源:上游新闻2021-06-16

今年3月,新疆棉花事件愈演愈烈,引发舆论哗然。事件中,部分西方媒体指责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利用“强迫劳动”进行棉花生产现象。新疆棉花生产是否存在“强迫劳动”?

15日,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发布《新疆棉花不容抹黑——新疆棉花生产是否存在“强迫劳动”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新疆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远超出外界想象,而采棉花的高收入让产业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回家采棉花,根本不存在“强迫”。

到新疆第二天就发生了“新疆棉”事件

“这份报告的形成其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报告作者之一、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尚海明介绍,今年3月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和非传统安全研究所前往新疆进行“新疆社会发展”课题调研。刚到新疆的第二天,就发生了“新疆棉”事件,引起舆论哗然。

鉴于此,课题组即刻分出一部分力量,对新疆阿克苏、喀什等南疆地区部分种植棉花大户、 采棉工人进行了实地调研,期望能让国际社会了解新疆棉花采摘真实情况,“我们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先后去了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州,采用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入了解南疆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情况以及人工采棉情况,并形成了这一调研报告。”

棉花生产机械化在南疆地区已成常态

这份报告共一万多字,分为“棉花生产机械化在南疆地区已成常态”、“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成因分析”、“南疆地区人工采棉情况调查”和“结论”四个部分。

调研发现,近年来,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南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户纷纷开始引进新技术,购买新机械设备,逐步实现了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高效采棉等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这其中,机器采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在阿克苏地区,2020年采棉机保有量已达到834台,机采棉面积占全地区棉花播种面积的71.3%。

在课题组调研的喀什地区岳普湖县,2020年机器采棉比例也达到 50%以上。多位种棉大户在调研中说,他们的棉花生产都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阿克苏柳源片区管委会天海村的种棉大户宁左福甚至向课题组表示,他们家的棉花生产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无人驾驶播种、无人机智能识别病虫草害等智能化作业。

宁左福说,“我目前在阿克苏柳源片区管委会天海村种植棉花,现在我有2000亩棉花地。如今棉花是全程机械化,犁地、滴灌、施肥都是机械化,并且实现了滴灌和施肥的一体化。棉花种植过程中,会使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对300亩500亩土地进行播种,因为使用了卫星导航,播出来都是笔直笔直的。”

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我们一般印象里,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它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内地应该要落后一些,但当我们去实地调研,去跟这些种棉大户面对面沟通,才发现,新疆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博士生徐民治说。

报告认为,南疆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棉花合作社与棉花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出现提升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水平,政府提供的农机具购买补贴大幅降低了农机具购买成本。更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大户试图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

受访人宁左福表示,现在人工使用很少了,主要是滴灌的时候,查一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施肥的时候把肥料拉到地头,放到机器上就行了。原来是人工采棉花,现在都是机采,机采价格去年是一亩地120元至130元的价格。手采的话,假如一亩地产量是500公斤,需要1000元的采摘费。按这个的话,一亩地一下子省了 700 至 800 元,经济成本放在这里,任何人都会想大力推广机采棉。 现在几百上千亩的棉花地里,都看不到人了。

产业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去采棉花

调研报告介绍了人工采棉的基本收入情况,每年 9 月至 11 月,来自山东、河南、甘肃等全国各地的采棉工人,当然也包括来自新疆的采棉工人,都会参与到新疆棉花采摘的工作中来。这其中,棉花采摘的高额收入无疑是民众从事棉花采摘的最大动因。

目前人工采棉的主要形式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由棉田的种植者或管理者提供采棉工的吃住,采棉工在采棉期长期专职采棉。此类情形多见于采棉工跨地区采棉;第二种是棉田的种植者或管理者不承担采棉工的吃住,采棉工在采棉期专职采棉,此类情形多见于采棉工在同村或同乡采棉;第三种是兼职采棉,即采棉工在采棉季本身有自己的主业,因贴补家用等原因进行的临时性采棉行为。

无论上述哪种采棉方式,在采棉报酬上均采取公斤计价的模式。一般来说跨地区全职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 100至160公斤,少数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200 公斤。以陆地棉70天左右的棉铃开放期为例,即使采棉工人仅工作50天,至少可有10000元的采棉收入,多的收入则可达到 20000余元。同村或同乡全职采棉的采棉工人,即使有着来回通勤时间与家务事的影响,一个采棉期也可以采棉 2500公斤以上。而兼职采棉往往一个采棉期以后也可为采棉工带来数千元不等的收入。

另外,在采棉工资的结算方式上,采棉工人可以自由选择,即可以选择日结、周结、月结等多种方式。 根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2元。很显然,采棉工人每年仅在采棉季(9月至11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显然是新疆少数民族采棉工人选择采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调研中,课题组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由于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南疆地区很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在棉花采摘期会请假去采棉花。

课题组调研的多个棉纺织企业老板都反映,每到 9、10月份,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回家拾棉花,而工厂也往往对这些员工采取人性化举措,允许他们的请假要求。 

从工人的角度讲,采棉收入十分可观,一个月的收入往往可以达到工厂月工资的2到3倍;对工厂而言,员工在 9、10 月份选择请假采棉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禁止员工请假采棉花将导致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为降低公司员工流失率,他们通常会同意他们的请假。

在走访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博士生杨青达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工人请假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企业生产就没法进行了,对一些纺织企业可能还面临着压货的风险,因此很多企业也会想一些对策来稳岗,比如他们不得不提高企业的全勤奖,激励他们的工人留下来工作。”

喀什地区一名纺织企业工人曾告诉杨青达,企业会对满一个月全勤的员工奖励面粉或者食用油,如果连续一个季度都全勤就能在工资基础上领到300元的全勤奖,如果是全年全勤的话,除了前面说的奖金,还能跟着公司组织的旅游团出去玩。也因此,在采棉花的两个半月,员工可以请假去采棉花,但很多员工认为全勤奖加起来也挺可观的,请假的人也就相对减少了。

“还有一种情况,企业自己种棉花,甚至有的种植2、3000亩,那么工人就可以直接在工厂采摘棉花,还能算全勤,这不是一举多得吗?这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杨青达认为,这样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岗位怎么会存在“强迫”?如果西方媒体稍做一点实际调研,就不会得出“新疆存在大规模强迫劳动”这种荒谬的结论。

从采棉经纪人朋友圈看最真切的生活细节

调研发现,岗位需求减少加剧采棉竞争,在阿克苏地区,人工采棉的成本约在800至1000元每亩, 而机械化采棉成本仅需要120至180元每亩,机械采棉成本远低于人工采棉。因此,越来越多的采棉大户开始选择机械采棉, 这导致采棉岗位的大幅减少。

在阿克苏、喀什等地,人工采棉 主要存在于以下少数情形:第一,机械化采棉后的补采。由于采棉机体型较大,导致了采棉机作业转弯时会遗漏一些边角地块。同时在机械化采摘后,部分未采集到的底棉也需要进行补采;第二,长绒棉种植地块;第三,零散的小块棉田。部分未进行边界整平的小块棉田,采棉机不易进场,或者农户本身就可以满足自身的采棉需求。

棉花采摘用工需求的降低,给采棉人带来了不小压力,具体来说:

第一,采棉用工需求的减少导致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在阿克苏,种棉大户一般会雇佣他人进行棉田日常管理。棉田管理时段通常是由3月中旬持续到9月初棉花采摘,一个人可以管理100亩左右棉田。如果土地相对较为肥沃、杂草较少,一亩棉田的管理费用可达160至180 元,若土地较为贫瘠、杂草较多,一亩棉田的管理费用可高达200至210元,多数管地工人能够拿到16000元左右的管理收入。由于棉花采摘用工需求的减少,为了保障自身在棉花采摘季能够获得收入,很多管地 人都要求,如采取机械采棉的方式,种棉大户应当保留一定的棉花地让其手工采摘,或机械采摘后的底棉必须优先保证由他来采摘,否则便不签署这一管地合同。

其次,越来越多的管地工人开始兼具采棉经纪人的功能。组织采棉工人集体采棉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在村镇的社会地位、口碑与影响力,还很可能得到承包老板、种棉大户的信任,进而可以保证自己下一年能够继续在这里管理与采收。

阿克苏地区柳源片区管委会永兴村某采棉经纪人的朋友圈,直接显示了2018至 2020年该采棉经纪人召集采棉工人的方式,即通过朋友圈发布信息,让有意向的采棉人与其联系。

在采访中,课题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张祺乐回忆起一个有趣细节,“这名经纪人在2019年3月发了一条朋友圈:有些人有事找你,事已过,理都不理你,好像你欠他的一样。”这位采棉经纪人告诉张祺乐,在这之前他给别人介绍采棉业务,人家当时特别感激他,到了第二年种棉花的季节,经纪人求这个人来管地,对方却假装不认识他,“这是一个很真切的细节,因为他们的生活都围绕棉花展开,如果存在’强迫‘,又怎么会有这样真实的生活细节呢?”

报告结论称,此次调研发现,西方关于新疆棉花采摘的指责严重缺乏事实依据,新疆棉花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不存在任何强迫劳动迹象。今天的南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与国家农机具补贴等举措,棉花生产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比以往已大幅降低。就现在来看,相比其他职业,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对南疆民众而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岗位。尤其是在机械化采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采摘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抢手,这些采棉工只能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在采棉过程中,采棉工的自由择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等权利都得到了良好保障。西方国家对新疆采棉工的恶意解读,根本不合逻辑,他们对今天新疆采棉的想象,仍然还荒唐地停留在19世纪美国南部黑奴在皮 鞭下含泪采摘“血棉”的历史场景中。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熊远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工人放弃全勤奖请假也要回家摘棉花 西政这份报告都说了些啥

2021-06-16 17:42:21 来源: 0 条评论

今年3月,新疆棉花事件愈演愈烈,引发舆论哗然。事件中,部分西方媒体指责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存在大规模的利用“强迫劳动”进行棉花生产现象。新疆棉花生产是否存在“强迫劳动”?

15日,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发布《新疆棉花不容抹黑——新疆棉花生产是否存在“强迫劳动”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新疆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远超出外界想象,而采棉花的高收入让产业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回家采棉花,根本不存在“强迫”。

到新疆第二天就发生了“新疆棉”事件

“这份报告的形成其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报告作者之一、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教授尚海明介绍,今年3月份,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和非传统安全研究所前往新疆进行“新疆社会发展”课题调研。刚到新疆的第二天,就发生了“新疆棉”事件,引起舆论哗然。

鉴于此,课题组即刻分出一部分力量,对新疆阿克苏、喀什等南疆地区部分种植棉花大户、 采棉工人进行了实地调研,期望能让国际社会了解新疆棉花采摘真实情况,“我们大概用了两周的时间,先后去了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州,采用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入了解南疆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情况以及人工采棉情况,并形成了这一调研报告。”

棉花生产机械化在南疆地区已成常态

这份报告共一万多字,分为“棉花生产机械化在南疆地区已成常态”、“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成因分析”、“南疆地区人工采棉情况调查”和“结论”四个部分。

调研发现,近年来,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南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户纷纷开始引进新技术,购买新机械设备,逐步实现了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高效采棉等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这其中,机器采棉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在阿克苏地区,2020年采棉机保有量已达到834台,机采棉面积占全地区棉花播种面积的71.3%。

在课题组调研的喀什地区岳普湖县,2020年机器采棉比例也达到 50%以上。多位种棉大户在调研中说,他们的棉花生产都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阿克苏柳源片区管委会天海村的种棉大户宁左福甚至向课题组表示,他们家的棉花生产不仅实现了机械化,还实现了无人驾驶播种、无人机智能识别病虫草害等智能化作业。

宁左福说,“我目前在阿克苏柳源片区管委会天海村种植棉花,现在我有2000亩棉花地。如今棉花是全程机械化,犁地、滴灌、施肥都是机械化,并且实现了滴灌和施肥的一体化。棉花种植过程中,会使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对300亩500亩土地进行播种,因为使用了卫星导航,播出来都是笔直笔直的。”

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我们一般印象里,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它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内地应该要落后一些,但当我们去实地调研,去跟这些种棉大户面对面沟通,才发现,新疆的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博士生徐民治说。

报告认为,南疆地区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棉花合作社与棉花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出现提升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水平,政府提供的农机具购买补贴大幅降低了农机具购买成本。更为重要的,棉花生产大户试图通过机械化生产降低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

受访人宁左福表示,现在人工使用很少了,主要是滴灌的时候,查一查有没有漏水的地方,施肥的时候把肥料拉到地头,放到机器上就行了。原来是人工采棉花,现在都是机采,机采价格去年是一亩地120元至130元的价格。手采的话,假如一亩地产量是500公斤,需要1000元的采摘费。按这个的话,一亩地一下子省了 700 至 800 元,经济成本放在这里,任何人都会想大力推广机采棉。 现在几百上千亩的棉花地里,都看不到人了。

产业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去采棉花

调研报告介绍了人工采棉的基本收入情况,每年 9 月至 11 月,来自山东、河南、甘肃等全国各地的采棉工人,当然也包括来自新疆的采棉工人,都会参与到新疆棉花采摘的工作中来。这其中,棉花采摘的高额收入无疑是民众从事棉花采摘的最大动因。

目前人工采棉的主要形式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由棉田的种植者或管理者提供采棉工的吃住,采棉工在采棉期长期专职采棉。此类情形多见于采棉工跨地区采棉;第二种是棉田的种植者或管理者不承担采棉工的吃住,采棉工在采棉期专职采棉,此类情形多见于采棉工在同村或同乡采棉;第三种是兼职采棉,即采棉工在采棉季本身有自己的主业,因贴补家用等原因进行的临时性采棉行为。

无论上述哪种采棉方式,在采棉报酬上均采取公斤计价的模式。一般来说跨地区全职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 100至160公斤,少数采棉工人每天采棉可达200 公斤。以陆地棉70天左右的棉铃开放期为例,即使采棉工人仅工作50天,至少可有10000元的采棉收入,多的收入则可达到 20000余元。同村或同乡全职采棉的采棉工人,即使有着来回通勤时间与家务事的影响,一个采棉期也可以采棉 2500公斤以上。而兼职采棉往往一个采棉期以后也可为采棉工带来数千元不等的收入。

另外,在采棉工资的结算方式上,采棉工人可以自由选择,即可以选择日结、周结、月结等多种方式。 根据《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03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2元。很显然,采棉工人每年仅在采棉季(9月至11月)的收入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显然是新疆少数民族采棉工人选择采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调研中,课题组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由于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南疆地区很多工厂的产业工人在棉花采摘期会请假去采棉花。

课题组调研的多个棉纺织企业老板都反映,每到 9、10月份,工人宁可放弃全勤奖也要请假回家拾棉花,而工厂也往往对这些员工采取人性化举措,允许他们的请假要求。 

从工人的角度讲,采棉收入十分可观,一个月的收入往往可以达到工厂月工资的2到3倍;对工厂而言,员工在 9、10 月份选择请假采棉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禁止员工请假采棉花将导致企业员工大量流失。为降低公司员工流失率,他们通常会同意他们的请假。

在走访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博士生杨青达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工人请假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企业生产就没法进行了,对一些纺织企业可能还面临着压货的风险,因此很多企业也会想一些对策来稳岗,比如他们不得不提高企业的全勤奖,激励他们的工人留下来工作。”

喀什地区一名纺织企业工人曾告诉杨青达,企业会对满一个月全勤的员工奖励面粉或者食用油,如果连续一个季度都全勤就能在工资基础上领到300元的全勤奖,如果是全年全勤的话,除了前面说的奖金,还能跟着公司组织的旅游团出去玩。也因此,在采棉花的两个半月,员工可以请假去采棉花,但很多员工认为全勤奖加起来也挺可观的,请假的人也就相对减少了。

“还有一种情况,企业自己种棉花,甚至有的种植2、3000亩,那么工人就可以直接在工厂采摘棉花,还能算全勤,这不是一举多得吗?这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杨青达认为,这样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岗位怎么会存在“强迫”?如果西方媒体稍做一点实际调研,就不会得出“新疆存在大规模强迫劳动”这种荒谬的结论。

从采棉经纪人朋友圈看最真切的生活细节

调研发现,岗位需求减少加剧采棉竞争,在阿克苏地区,人工采棉的成本约在800至1000元每亩, 而机械化采棉成本仅需要120至180元每亩,机械采棉成本远低于人工采棉。因此,越来越多的采棉大户开始选择机械采棉, 这导致采棉岗位的大幅减少。

在阿克苏、喀什等地,人工采棉 主要存在于以下少数情形:第一,机械化采棉后的补采。由于采棉机体型较大,导致了采棉机作业转弯时会遗漏一些边角地块。同时在机械化采摘后,部分未采集到的底棉也需要进行补采;第二,长绒棉种植地块;第三,零散的小块棉田。部分未进行边界整平的小块棉田,采棉机不易进场,或者农户本身就可以满足自身的采棉需求。

棉花采摘用工需求的降低,给采棉人带来了不小压力,具体来说:

第一,采棉用工需求的减少导致合同内容发生变化。在阿克苏,种棉大户一般会雇佣他人进行棉田日常管理。棉田管理时段通常是由3月中旬持续到9月初棉花采摘,一个人可以管理100亩左右棉田。如果土地相对较为肥沃、杂草较少,一亩棉田的管理费用可达160至180 元,若土地较为贫瘠、杂草较多,一亩棉田的管理费用可高达200至210元,多数管地工人能够拿到16000元左右的管理收入。由于棉花采摘用工需求的减少,为了保障自身在棉花采摘季能够获得收入,很多管地 人都要求,如采取机械采棉的方式,种棉大户应当保留一定的棉花地让其手工采摘,或机械采摘后的底棉必须优先保证由他来采摘,否则便不签署这一管地合同。

其次,越来越多的管地工人开始兼具采棉经纪人的功能。组织采棉工人集体采棉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在村镇的社会地位、口碑与影响力,还很可能得到承包老板、种棉大户的信任,进而可以保证自己下一年能够继续在这里管理与采收。

阿克苏地区柳源片区管委会永兴村某采棉经纪人的朋友圈,直接显示了2018至 2020年该采棉经纪人召集采棉工人的方式,即通过朋友圈发布信息,让有意向的采棉人与其联系。

在采访中,课题组成员、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研究人员张祺乐回忆起一个有趣细节,“这名经纪人在2019年3月发了一条朋友圈:有些人有事找你,事已过,理都不理你,好像你欠他的一样。”这位采棉经纪人告诉张祺乐,在这之前他给别人介绍采棉业务,人家当时特别感激他,到了第二年种棉花的季节,经纪人求这个人来管地,对方却假装不认识他,“这是一个很真切的细节,因为他们的生活都围绕棉花展开,如果存在’强迫‘,又怎么会有这样真实的生活细节呢?”

报告结论称,此次调研发现,西方关于新疆棉花采摘的指责严重缺乏事实依据,新疆棉花生产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不存在任何强迫劳动迹象。今天的南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与国家农机具补贴等举措,棉花生产已经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比以往已大幅降低。就现在来看,相比其他职业,棉花采摘的高收入对南疆民众而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岗位。尤其是在机械化采摘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棉花采摘岗位变得越来越稀缺抢手,这些采棉工只能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在采棉过程中,采棉工的自由择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等权利都得到了良好保障。西方国家对新疆采棉工的恶意解读,根本不合逻辑,他们对今天新疆采棉的想象,仍然还荒唐地停留在19世纪美国南部黑奴在皮 鞭下含泪采摘“血棉”的历史场景中。

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熊远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