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人民时评)
在“云游非遗·影像展”上,新鲜“玩法”解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7000余家非遗店铺、6万余种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前不久,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各项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纷纷开展,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让非遗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1-06-25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在“云游非遗·影像展”上,新鲜“玩法”解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7000余家非遗店铺、6万余种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前不久,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各项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纷纷开展,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近年来,从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到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从西湖边的绿茶制作工艺到潮绣、潮瓷、潮剧和工夫茶,从海南黎锦到青藏高原的编织藏毯……丰富多彩的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秀”、群众欢迎的“潮流”。巧夺天工的匠心之作引得观众连连惊叹,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赢得广阔市场,淳朴丰富的民俗节庆留住心中乡愁,非遗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在创新中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不久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一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保护。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的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让不少人感慨,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口味就是“身边的非遗”。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557项。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既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广泛开展;文旅部在国家级贫困县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一些地方,非遗保护被写入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就蕴藏在人们的看见、了解与热爱中。这些启示我们,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惠益人民福祉。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久前,文旅部发布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加强非遗项目保护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让更多璀璨明珠照亮前进征程,让凝聚在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化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将更加豪迈。

张向阳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让非遗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人民时评)

2021-06-25 10:21:24 来源:

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在“云游非遗·影像展”上,新鲜“玩法”解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7000余家非遗店铺、6万余种非遗产品参与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前不久,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各项非遗展示体验活动纷纷开展,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近年来,从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到古典民族史诗《格萨(斯)尔》说唱,从西湖边的绿茶制作工艺到潮绣、潮瓷、潮剧和工夫茶,从海南黎锦到青藏高原的编织藏毯……丰富多彩的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相通,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秀”、群众欢迎的“潮流”。巧夺天工的匠心之作引得观众连连惊叹,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赢得广阔市场,淳朴丰富的民俗节庆留住心中乡愁,非遗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在创新中激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继往开来,需要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不久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一批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了名录予以保护。沙县小吃、柳州螺蛳粉的制作技艺“榜上有名”,让不少人感慨,从小吃到大的家乡口味就是“身边的非遗”。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557项。我国已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的名录体系,共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这既是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的成果,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对话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非遗的每一次精彩亮相、每一次引人瞩目,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非遗购物节”等活动广泛开展;文旅部在国家级贫困县设立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在一些地方,非遗保护被写入村规民约,助力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传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就蕴藏在人们的看见、了解与热爱中。这些启示我们,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惠益人民福祉。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久前,文旅部发布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加强非遗项目保护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让更多璀璨明珠照亮前进征程,让凝聚在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化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将更加豪迈。

张向阳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