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
66岁的廷·巴特尔跟草原和牧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上周,他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

来源:新华网2021-07-1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8日电 题:“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

新华社记者于嘉、恩浩

66岁的廷·巴特尔跟草原和牧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上周,他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廷·巴特尔,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活发生积极变化。”这简练的出场介绍,道出这位“草原的孩子”为“草原母亲”、为牧民群众所做的实事。

这是廷·巴特尔肖像(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致富路上的奋斗者

【回城机会拱手相让,他选择在草原扎根】

盛夏,似火的骄阳,丰茂的草原。身体壮实的廷·巴特尔收拾完牛圈,正用衣袖擦拭汗水,他的脸庞在阳光下显得愈发黑红。

47年前,19岁的廷·巴特尔离开家乡呼和浩特,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

放羊、打草、种树、剪羊毛……凡是牧区生产、牧民生活需要的,他都一样样琢磨、弄懂、学会。

有一年,嘎查乳品厂因连年亏损准备停产。廷·巴特尔知道后,想方设法协调来一批生产设备,将手工生产变为机器批量生产。后来厂子扭亏为盈,牧民们还得到分红。

廷·巴特尔肯吃苦、爱钻研,很快成为知青“标兵”,21岁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嘎查长。

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开始陆续返城。廷·巴特尔说:“草原需要有人来建设。”他把机会拱手相让,从此在草原扎下根。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廷·巴特尔带着牧民实现了明显增收。

廷·巴特尔和他养殖的牛。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扶贫公司赔了算他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进入新世纪,多数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可仍有20多户牧民生活比较困难,廷·巴特尔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我们党员干部要先站出来。”身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他带动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慷慨捐出基础母羊,设立“流动扶贫羊群”项目,把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

为进一步带领牧民致富,2003年,他自掏腰包建起牛业扶贫公司,并承诺“公司赔了算我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之后的十几年,公司收入都拿来为牧民缴纳医保费用,对考上大学的牧民子女资助,给购买优良牛种、搞棚圈建设的牧民补贴。2018年公司解散时,他把公司235头牛和16万元全部资产分给牧民。

“他带头,我们跟着学、照着做,一年纯收入30多万元。”说起廷·巴特尔,嘎查牧民云亮满心敬佩,“我们跟着他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6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绿色发展排头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漫步在廷·巴特尔家的牧场,只见天蓝水碧、草长莺飞。“三四十年前这里却是牧草稀疏、白沙遍地。”廷·巴特尔说。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牧区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分到基础母畜,牧民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规模渐渐超出草原承载力。萨如拉图雅嘎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边缘,草场沙化更为明显。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不能恶化下去,得赶快想办法。”廷·巴特尔挨家挨户号召人们围栏轮牧,但接受者寥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86年,他卖掉自家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封育,第二年打下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看到效果,纷纷向他学习。

6月7日,廷·巴特尔介绍他在草场拍摄的野生鸟类照片。 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牧民学他“减羊增牛”,草原渐渐恢复“元气”】

“保护草原生态,减轻草原负荷,还得从养殖上做文章。”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后,用更多心力解决草原生态与牧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8年,他把家里200多只羊全都卖掉,改养肉牛,还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论”。

“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他耐心地向牧民们介绍、解释、示范,学他“减羊增牛”的牧民越来越多,草原渐渐恢复“元气”。他还鼓励牧民发展奶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

坚持草畜平衡、绿色发展,廷·巴特尔的理念和做法产生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被推广到内蒙古不少牧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牧民收入。

廷·巴特尔(中)与来访的牧民们交流经验。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无私奉献传经验

【有牧民来访,他毫无保留地交流经验】

廷·巴特尔与老伴儿居住的房屋附近,有一座蓝顶白墙的彩钢房,里面摆着桌椅,还有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他发展畜牧业的智慧和成果。

这是2010年由当地政府支持建成的一处农牧民培训基地,年均接待2万余人次。在这个大讲堂里,廷·巴特尔现身说法,无偿传授生态保护、科学养畜、算账理财等经验。

尽管忙碌,只要有牧民来访,廷·巴特尔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毫无保留地与他们交流经验。“只要我的做法对大伙儿有用,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全部传授给他们。”

【步入晚年仍发挥余热,初心不改】

“现在大伙儿想增收,可以朝‘四点平衡’努力,也就是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劳动强度最小、生态最好。”在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前,廷·巴特尔正在给到访的牧民们讲解增收的好办法。

牧民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时向他提问。“把牛控制在多少头比较好?”“过冬掉膘太多怎么办?”……廷·巴特尔一一进行耐心解答。

有一次,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0多名想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来找廷·巴特尔学习。年轻人回乡创业的这股热情深深打动了廷·巴特尔,他越讲越起劲,从自己设计的棚圈设施,到自建生态鱼塘,再到家里的循环节水网络,都详细演示、讲解。年轻人学得十分投入,在他家待了一整天。

40多年前,廷·巴特尔做了扎根草原的人生抉择,风雨砥砺,昂首奋进。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依旧发挥余热,初心不改。

“跟大伙儿一起保护草原、过好日子,以前我是这么做的,以后也要继续这么做下去。”他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

2021-07-10 09:39:10 来源: 0 条评论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8日电 题:“草原之子”廷·巴特尔:让草原绿起来,帮牧民富起来

新华社记者于嘉、恩浩

66岁的廷·巴特尔跟草原和牧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上周,他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戴上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

“廷·巴特尔,扎根牧区、苦干实干的楷模,投身边疆牧区建设40多年,探索出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促进增收新路子,使当地牧民生活发生积极变化。”这简练的出场介绍,道出这位“草原的孩子”为“草原母亲”、为牧民群众所做的实事。

这是廷·巴特尔肖像(6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致富路上的奋斗者

【回城机会拱手相让,他选择在草原扎根】

盛夏,似火的骄阳,丰茂的草原。身体壮实的廷·巴特尔收拾完牛圈,正用衣袖擦拭汗水,他的脸庞在阳光下显得愈发黑红。

47年前,19岁的廷·巴特尔离开家乡呼和浩特,到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插队。

放羊、打草、种树、剪羊毛……凡是牧区生产、牧民生活需要的,他都一样样琢磨、弄懂、学会。

有一年,嘎查乳品厂因连年亏损准备停产。廷·巴特尔知道后,想方设法协调来一批生产设备,将手工生产变为机器批量生产。后来厂子扭亏为盈,牧民们还得到分红。

廷·巴特尔肯吃苦、爱钻研,很快成为知青“标兵”,21岁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嘎查长。

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开始陆续返城。廷·巴特尔说:“草原需要有人来建设。”他把机会拱手相让,从此在草原扎下根。

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廷·巴特尔带着牧民实现了明显增收。

廷·巴特尔和他养殖的牛。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扶贫公司赔了算他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进入新世纪,多数牧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可仍有20多户牧民生活比较困难,廷·巴特尔看在眼里、愁在心里。

“我们党员干部要先站出来。”身为嘎查党支部书记,他带动嘎查“两委”班子成员慷慨捐出基础母羊,设立“流动扶贫羊群”项目,把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

为进一步带领牧民致富,2003年,他自掏腰包建起牛业扶贫公司,并承诺“公司赔了算我的,赚了都分给牧民”。

之后的十几年,公司收入都拿来为牧民缴纳医保费用,对考上大学的牧民子女资助,给购买优良牛种、搞棚圈建设的牧民补贴。2018年公司解散时,他把公司235头牛和16万元全部资产分给牧民。

“他带头,我们跟着学、照着做,一年纯收入30多万元。”说起廷·巴特尔,嘎查牧民云亮满心敬佩,“我们跟着他过上了好日子。”

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廷·巴特尔(6月29日摄)。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绿色发展排头兵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漫步在廷·巴特尔家的牧场,只见天蓝水碧、草长莺飞。“三四十年前这里却是牧草稀疏、白沙遍地。”廷·巴特尔说。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牧区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分到基础母畜,牧民纷纷扩大养殖规模,养殖规模渐渐超出草原承载力。萨如拉图雅嘎查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西北边缘,草场沙化更为明显。

“草原是我们的命根子,不能恶化下去,得赶快想办法。”廷·巴特尔挨家挨户号召人们围栏轮牧,但接受者寥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986年,他卖掉自家60只羊,圈起300多亩草场封育,第二年打下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牧民们看到效果,纷纷向他学习。

6月7日,廷·巴特尔介绍他在草场拍摄的野生鸟类照片。 新华社记者 恩浩 摄

【牧民学他“减羊增牛”,草原渐渐恢复“元气”】

“保护草原生态,减轻草原负荷,还得从养殖上做文章。”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嘎查党支部书记后,用更多心力解决草原生态与牧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1998年,他把家里200多只羊全都卖掉,改养肉牛,还琢磨出一套“蹄腿理论”。

“一头牛的收入顶不顶5只羊?”“一头牛4条腿,5只羊20只蹄子,哪个对草场破坏大?”他耐心地向牧民们介绍、解释、示范,学他“减羊增牛”的牧民越来越多,草原渐渐恢复“元气”。他还鼓励牧民发展奶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业……

坚持草畜平衡、绿色发展,廷·巴特尔的理念和做法产生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被推广到内蒙古不少牧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保障了牧民收入。

廷·巴特尔(中)与来访的牧民们交流经验。 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无私奉献传经验

【有牧民来访,他毫无保留地交流经验】

廷·巴特尔与老伴儿居住的房屋附近,有一座蓝顶白墙的彩钢房,里面摆着桌椅,还有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他发展畜牧业的智慧和成果。

这是2010年由当地政府支持建成的一处农牧民培训基地,年均接待2万余人次。在这个大讲堂里,廷·巴特尔现身说法,无偿传授生态保护、科学养畜、算账理财等经验。

尽管忙碌,只要有牧民来访,廷·巴特尔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毫无保留地与他们交流经验。“只要我的做法对大伙儿有用,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全部传授给他们。”

【步入晚年仍发挥余热,初心不改】

“现在大伙儿想增收,可以朝‘四点平衡’努力,也就是收入最高、支出最低、劳动强度最小、生态最好。”在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展板前,廷·巴特尔正在给到访的牧民们讲解增收的好办法。

牧民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不时向他提问。“把牛控制在多少头比较好?”“过冬掉膘太多怎么办?”……廷·巴特尔一一进行耐心解答。

有一次,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0多名想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来找廷·巴特尔学习。年轻人回乡创业的这股热情深深打动了廷·巴特尔,他越讲越起劲,从自己设计的棚圈设施,到自建生态鱼塘,再到家里的循环节水网络,都详细演示、讲解。年轻人学得十分投入,在他家待了一整天。

40多年前,廷·巴特尔做了扎根草原的人生抉择,风雨砥砺,昂首奋进。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依旧发挥余热,初心不改。

“跟大伙儿一起保护草原、过好日子,以前我是这么做的,以后也要继续这么做下去。”他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