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靠山吃山 贵州水城区野钟村运用刺梨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贵州有着丰富的野生刺梨资源,也是国内最早开展野生刺梨驯化的省份。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孕育了贵州刺梨优良的品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靠山吃山 贵州水城区野钟村运用刺梨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2021-07-11

中国日报网7月10日电(记者 潘一侨) 贵州有着丰富的野生刺梨资源,也是国内最早开展野生刺梨驯化的省份。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孕育了贵州刺梨优良的品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生态文明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第二站深入探访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村的刺梨种植基地,记者了解到刺梨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在当地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刺梨到底是啥?是一种梨么?刺梨又名山王果、木梨子、送春归、刺菠萝,是蔷薇科,而不是梨。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是天然的药食两用植物。

记者来到野钟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碧绿油亮、长势喜人的刺梨景象,不过村子在种植刺梨之前可是另一番景象。据野钟村支部村主任唐发开介绍,这里因为海拔高,石漠化曾经非常严重。再加上当时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生,种植方式需要经常松土,所以每次下雨,山上都会留下流下大量泥沙,导致村内自然灾害频发。随着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野钟村抓住机遇开始尝试种植刺梨,通过在石漠化地貌中栽植刺梨,实现了截流水分、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渐渐形成了满山遍野绿油油迎风摇曳的喜人景象。

野钟乡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种植刺梨致富,靠自己一家一户,肯定不成气候。那么怎么把刺梨产业推广出去呢?水城县引进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水城经济开发区的“黄金中心”,投资总额2.56亿元,建成了12万吨刺梨鲜果深加工基地。按照“党建+”模式,将贫困户融入到产业链上,让产业链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撑点”和“加油站”,为野钟村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依靠党的好政策,野钟乡已完成超过1500亩刺梨基地的建设。这些刺梨在野钟村10个村民小组“落户”,涉及农户800余户,,实现覆盖区亩产同比增产50%,达到优质鲜果亩产3000斤、增收3000元。

80岁的老支书老党员邓吉栋,原本是在家享福的年龄,但老人闲不住,每天都要到地里劳作。他告诉记者,原来自己种玉米,十亩地每年只能赚到3、4千块钱,而现在自己有十亩刺梨种植地,每年可赚到3、4万块钱,今年预计收入要超过6万元,翻了几倍。老支书感慨道,种植刺梨,管理简单,收入可观,大家都种的很开心。作为一个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要感谢党,带领了当全村人种植刺梨,走出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刺梨发展我们跟,今年产量要大增。只要我们跟党走,家家致富又一春。”老支书邓吉栋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写诗,关于刺梨的诗歌曾创作过50首。尽管缺少一定的平仄,但这却是发自老支书对家乡野钟村的热爱与深情,也是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

近年来,水城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的目标,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将刺梨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来抓。野钟村脱贫致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只有让群众有动力,有信心,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让大家过上更加红红火火的日子。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靠山吃山 贵州水城区野钟村运用刺梨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2021-07-11 21:24:14 来源: 0 条评论

中国日报网7月10日电(记者 潘一侨) 贵州有着丰富的野生刺梨资源,也是国内最早开展野生刺梨驯化的省份。低纬度、高海拔、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优势孕育了贵州刺梨优良的品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生态文明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第二站深入探访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村的刺梨种植基地,记者了解到刺梨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在当地的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刺梨到底是啥?是一种梨么?刺梨又名山王果、木梨子、送春归、刺菠萝,是蔷薇科,而不是梨。多年生落叶灌木缫丝花的果实,是天然的药食两用植物。

记者来到野钟村,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碧绿油亮、长势喜人的刺梨景象,不过村子在种植刺梨之前可是另一番景象。据野钟村支部村主任唐发开介绍,这里因为海拔高,石漠化曾经非常严重。再加上当时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生,种植方式需要经常松土,所以每次下雨,山上都会留下流下大量泥沙,导致村内自然灾害频发。随着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野钟村抓住机遇开始尝试种植刺梨,通过在石漠化地貌中栽植刺梨,实现了截流水分、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渐渐形成了满山遍野绿油油迎风摇曳的喜人景象。

野钟乡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种植刺梨致富,靠自己一家一户,肯定不成气候。那么怎么把刺梨产业推广出去呢?水城县引进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水城经济开发区的“黄金中心”,投资总额2.56亿元,建成了12万吨刺梨鲜果深加工基地。按照“党建+”模式,将贫困户融入到产业链上,让产业链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撑点”和“加油站”,为野钟村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依靠党的好政策,野钟乡已完成超过1500亩刺梨基地的建设。这些刺梨在野钟村10个村民小组“落户”,涉及农户800余户,,实现覆盖区亩产同比增产50%,达到优质鲜果亩产3000斤、增收3000元。

80岁的老支书老党员邓吉栋,原本是在家享福的年龄,但老人闲不住,每天都要到地里劳作。他告诉记者,原来自己种玉米,十亩地每年只能赚到3、4千块钱,而现在自己有十亩刺梨种植地,每年可赚到3、4万块钱,今年预计收入要超过6万元,翻了几倍。老支书感慨道,种植刺梨,管理简单,收入可观,大家都种的很开心。作为一个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说要感谢党,带领了当全村人种植刺梨,走出一条发家致富之路。

“刺梨发展我们跟,今年产量要大增。只要我们跟党走,家家致富又一春。”老支书邓吉栋告诉记者,他平时喜欢写诗,关于刺梨的诗歌曾创作过50首。尽管缺少一定的平仄,但这却是发自老支书对家乡野钟村的热爱与深情,也是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越来越高。

近年来,水城区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助力全面小康”的目标,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将刺梨作为全区的主导产业来抓。野钟村脱贫致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只有让群众有动力,有信心,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让大家过上更加红红火火的日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向含嫣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