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印记丨穿越“生命禁区”的车票
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2015年6月,继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条藏区铁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初心印记丨穿越“生命禁区”的车票

来源:央视网2021-07-13

  这是一片遥远、神秘、圣洁的土地。

  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大多超过3500米。冰峰雪山、戈壁荒漠、长年冻土、高寒缺氧,诸多问题使得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成为令人胆寒的“天路”。

  1300多年前,年轻的文成公主带着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大量种子、农具、织物以及诗文、医药等方面书籍,从今天的西安来到拉萨,走了近3年。

  1300多年后,从2006年7月1日开始,买一张车票,坐上巨龙般的火车,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从北京到拉萨只要不到2天时间。

  一条铁路,穿越历史和未来;一张车票,寄托了梦想与期待。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铁路,是几代人青春和汗水的接力。

  “到了昆仑山,如到鬼门关;到了西大滩,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渠,哭爹又喊娘;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抓。”面对恶劣的高原环境,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之初,十几万人请缨上阵,许多同志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请战,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志作贡献、夫妻双双上青藏。

  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是挡在修路工人前面的三大世界性高原铁路难题。

  为获得详细严谨的科学数据,科研人员几十年矢志不渝观察冻土;为设计出最佳线路走向,勘测设计人员数十次往返无人区经受生死考验;为不给工程留下任何遗憾,监理人员铁面无私严格把关;为创造和保持高原病“零死亡”纪录,医务工作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奇迹;为保证工程优质安全,建设管理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环境的艰苦决定了精神的高度。在长达五年的建设过程中,十万筑路大军在雪域高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锻造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曾被外媒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的成功修建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无疑是我国工程科技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浙江工作时,他就曾亲历了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华夏大地,一大批“大国工程”璀璨夺目。

  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总书记点赞一大批重大工程,“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其中,就提到了青藏铁路。

  同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西藏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的支持力度,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2015年6月,继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条藏区铁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2020年11月,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总书记作重要指示时提及青藏铁路精神,他嘱托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巍巍喜马拉雅,见证精神不倒;皑皑雪山绵延,托起巨龙飞腾。这是希望的呼唤,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新跨越的铿锵足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初心印记丨穿越“生命禁区”的车票

2021-07-13 11:59:50 来源:

  这是一片遥远、神秘、圣洁的土地。

  南有喜马拉雅山,北有昆仑山,东面是崇山深壑的横断山脉。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海拔大多超过3500米。冰峰雪山、戈壁荒漠、长年冻土、高寒缺氧,诸多问题使得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成为令人胆寒的“天路”。

  1300多年前,年轻的文成公主带着一尊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和大量种子、农具、织物以及诗文、医药等方面书籍,从今天的西安来到拉萨,走了近3年。

  1300多年后,从2006年7月1日开始,买一张车票,坐上巨龙般的火车,穿越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从北京到拉萨只要不到2天时间。

  一条铁路,穿越历史和未来;一张车票,寄托了梦想与期待。这条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铁路,是几代人青春和汗水的接力。

  “到了昆仑山,如到鬼门关;到了西大滩,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渠,哭爹又喊娘;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抓。”面对恶劣的高原环境,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之初,十几万人请缨上阵,许多同志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请战,父送子、妻送郎、子承父志作贡献、夫妻双双上青藏。

  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这是挡在修路工人前面的三大世界性高原铁路难题。

  为获得详细严谨的科学数据,科研人员几十年矢志不渝观察冻土;为设计出最佳线路走向,勘测设计人员数十次往返无人区经受生死考验;为不给工程留下任何遗憾,监理人员铁面无私严格把关;为创造和保持高原病“零死亡”纪录,医务工作者在“生命禁区”创造了奇迹;为保证工程优质安全,建设管理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环境的艰苦决定了精神的高度。在长达五年的建设过程中,十万筑路大军在雪域高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锻造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青藏铁路曾被外媒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的成功修建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无疑是我国工程科技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浙江工作时,他就曾亲历了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华夏大地,一大批“大国工程”璀璨夺目。

  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的主旨演讲中,总书记点赞一大批重大工程,“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其中,就提到了青藏铁路。

  同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大对西藏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的支持力度,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2015年6月,继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条藏区铁路——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

  2020年11月,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总书记作重要指示时提及青藏铁路精神,他嘱托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巍巍喜马拉雅,见证精神不倒;皑皑雪山绵延,托起巨龙飞腾。这是希望的呼唤,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新跨越的铿锵足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责任编辑: 赵秋云]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