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2021年夏季,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捷报频传,国内全民健身热情一路高涨。无运动,不生活。无运动,不健康。2009年,为推动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此后的12年间,中国全民健身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实行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新华社2021-08-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

◆“全民健身日”,是我们在北京奥运会后埋下的一颗“梦想之种”。时光荏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孕育出甜美果实

◆文末附图:《跟着奥运健儿燃烧卡路里!》

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姚友明 王恒志

2021年夏季,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捷报频传,国内全民健身热情一路高涨。

无运动,不生活。无运动,不健康。

2009年,为推动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此后的12年间,中国全民健身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实行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可以清晰看到,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没有全民健身

就没有全面小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推进全民健身战略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同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主题规划了未来蓝图。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方式和途径,是全民健康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力抓手。全民健康是全民健身的目的和导向,是全民健身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内化于全面小康目标之中,共同构成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260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6人;体育社会组织4.73万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每万人3个。

“我们那个年代条件非常艰苦,不要说全民健身了,就是在我们专业队,训练条件都非常差。”作为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上的射击冠军选手,今年76岁的贺青磊谈起周边全民健身设施的变化,感慨万千。“那会儿没有专业射击服,为避免心跳对射击准度产生影响,我们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穿着棉衣训练。每天练8个小时射击,除了中午吃饭和短暂休息外,都是一动不动,枪带子把手臂勒青是常有的事。傍晚,我们还要跑10公里,练习体能。”

已经淡出体育圈多年的贺青磊,至今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去陕西宝鸡渭河沿岸健身长廊上锻炼。健身长廊上能开展篮球、乒乓球、门球、网球、广场舞等多项体育活动,各种用于全民健身的基础器材一应俱全。

2021年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较2018年的17.06%提升了6.09个百分点,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亿人,占比达到总人数3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如今,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这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迈出的坚实步履。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提到的一方面内容,就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

据美国对华友好人士马海德回忆: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边区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下,一针一线都受到禁运,生活艰苦,但大家都很快乐。当时的体育设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空地上树一根木桩,钉块木板,安上铁圈就是篮球架;自己动手用麻绳结织排球网;牛羊皮内装着棉线或鬃毛包缝起来就是球。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阻碍体育运动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十分艰苦的岁月里,将体育运动、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参加体育运动,先后举办了延安‘五一’运动会、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等,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团结,鼓舞了士气,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赵刚说。

新中国成立后,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中共中央多次号召、指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揭示了体育事业的目的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提出“15分钟健身圈”,保障了城镇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基本权利。而要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扩大全民健身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有“硬件”供给,“软件”服务也要跟上。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等九大工程。目前,国家已经建成了30个国家级、204个一级、474个二级和1609个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共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65万人。人们发现,不仅是场地多了,身边的体育指导也更科学了,能从事的健身活动也日趋丰富了。

陕西省西安市以地域相连、民情相近为基础,将多个社区组合为一个中心社区,通过老年太极拳班、舞蹈班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将社区群众组织起来,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动中。

“社区服务的整合,能够更好地带动大家更广泛地参与文体活动。原来,一个社区参与老年人兴趣班的只有170多人,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400多人。”西安市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负责人周建玲说。

即将到来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为主题口号,群众比赛活动共包含19个大项,不仅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足球等比赛类项目,更有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四个展演类项目。如今的全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精英的舞台,更成为群众的运动盛会。

残疾人也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2021年,全国残特奥会也将在陕西省举行,这是全运会与全国残特奥会首次在同年同地举行。“这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残疾人体育事业,让更多残疾人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出一份力!”残奥会冠军翟翔说。

全民健身融入日常生活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人均寿命、国民体质有较大水平提升,全民健身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体育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正是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要素。

西安市碑林区的一片商业楼宇密集、寸土寸金之地,有各类体育场地500余处,全民健身路径359条,其中多片足球场在部分时段免费向市民开放。

西安印象城科维奇足球运动公园的工作人员张全告诉记者,公园有两块足球场甚至可以达到亚足联认证标准,让人们在“15分钟健身圈”内有机会免费在国际标准的场地上踢球。在该公园举行的相关足球赛事中,除了有专业的体育指导,还有详细的医疗、安保、防疫措施。

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促进了我国的群众体育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4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我国的群众体育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群众体育不仅参与人数不断上升,而且形式丰富多元。从各种形式的城乡运动会到全国性质的群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运动呈现井喷式增长。

如今,无论是“户外”,还是“居家”,全民健身的理念和意识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减少了线下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2020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居家健身的重要性,推广居家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据统计,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以来,十多个省份及相关地市组织发放了体育消费券,财政资金投入超过9亿元,参与市场主体5000多个,体育消费人次超过1100万,拉动体育消费近百亿元。

▲在宝鸡市体育场,陕西省千阳县燕伋小学的学生(前左)与宝鸡酷锐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小球员切磋球技( 5 月 23 日摄)李一博摄 / 本刊

向美好生活前进

今日之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升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步入新发展阶段,群众对体育发展的期盼愈加急迫,这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下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

推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民心项目、民生工程。要以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更均衡、更智能为目标,让广大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体育领域的获得感。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从多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及非体育建筑目录、指引,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盘活城市空闲土地。以“新建”增总量,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让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以“管护”保质量,明确维护管理责任,建立巡查管护机制,对年久失修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进行修缮。以“开放”提效益,深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二是继续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服务指导。充分调动各类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高密度、多渠道、通俗易懂地把科学健身知识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引导公众科学锻炼。加大线上科学健身方法研发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作用,积极开发运用全民健身APP。

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开展群众身边的小型多样健身赛事和活动,推动更多运动项目进社区、进基层、进校园。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机制,推动制定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大力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扫除阻碍资源配置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四是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建设,制定运动促进健康机构、体育运动专科医院建设标准。体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合作,建立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积极推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社会体育组织以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康复康养机构等有关资源的整合运用,科学规划、系统布局,有计划、分步骤推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和站点建设。要继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双向交叉培训,加大运动处方师培训力度,组织面向医师、康复师的运动健康干预培训,促进体医在理念、政策、设施、组织、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全民健身日”,是我们在北京奥运会后埋下的一颗“梦想之种”。时光荏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孕育出甜美果实。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棵树还将继续生长,蔚然成林,一派生机。(刊于《瞭望》2021年第32期)

————————

跟着奥运健儿燃烧卡路里!

奥运健儿的拼搏与突破扣人心弦

带动大家参与运动

看看你感兴趣的项目

能燃烧多少卡路里吧?

▽▽▽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2021-08-08 16:59:56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

◆“全民健身日”,是我们在北京奥运会后埋下的一颗“梦想之种”。时光荏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孕育出甜美果实

◆文末附图:《跟着奥运健儿燃烧卡路里!》

全民健身:让生活更美好

文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姚友明 王恒志

2021年夏季,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捷报频传,国内全民健身热情一路高涨。

无运动,不生活。无运动,不健康。

2009年,为推动全民健身长效化、机制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强身健体需求,国务院将每年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此后的12年间,中国全民健身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实行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强国建设,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可以清晰看到,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

没有全民健身

就没有全面小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讲话,为推进全民健身战略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同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主题规划了未来蓝图。

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三者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撑。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方式和途径,是全民健康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促进全民健康的有力抓手。全民健康是全民健身的目的和导向,是全民健身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内化于全面小康目标之中,共同构成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体育蓝皮书: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达到260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86人;体育社会组织4.73万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每万人3个。

“我们那个年代条件非常艰苦,不要说全民健身了,就是在我们专业队,训练条件都非常差。”作为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上的射击冠军选手,今年76岁的贺青磊谈起周边全民健身设施的变化,感慨万千。“那会儿没有专业射击服,为避免心跳对射击准度产生影响,我们无论夏天还是冬天都穿着棉衣训练。每天练8个小时射击,除了中午吃饭和短暂休息外,都是一动不动,枪带子把手臂勒青是常有的事。傍晚,我们还要跑10公里,练习体能。”

已经淡出体育圈多年的贺青磊,至今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几乎每天都要去陕西宝鸡渭河沿岸健身长廊上锻炼。健身长廊上能开展篮球、乒乓球、门球、网球、广场舞等多项体育活动,各种用于全民健身的基础器材一应俱全。

2021年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的进展与成效。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较2018年的17.06%提升了6.09个百分点,比2019年提升3.98个百分点,增长幅度为历年最大。

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亿人,占比达到总人数3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如今,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

这一系列数字见证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迈出的坚实步履。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华民族正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提到的一方面内容,就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

据美国对华友好人士马海德回忆:当时的革命圣地延安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边区在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下,一针一线都受到禁运,生活艰苦,但大家都很快乐。当时的体育设备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空地上树一根木桩,钉块木板,安上铁圈就是篮球架;自己动手用麻绳结织排球网;牛羊皮内装着棉线或鬃毛包缝起来就是球。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阻碍体育运动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十分艰苦的岁月里,将体育运动、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参加体育运动,先后举办了延安‘五一’运动会、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等,通过体育运动强健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团结,鼓舞了士气,为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开创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赵刚说。

新中国成立后,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中共中央多次号召、指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揭示了体育事业的目的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提出“15分钟健身圈”,保障了城镇居民参与全民健身的基本权利。而要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扩大全民健身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有“硬件”供给,“软件”服务也要跟上。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明确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普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等九大工程。目前,国家已经建成了30个国家级、204个一级、474个二级和1609个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共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约65万人。人们发现,不仅是场地多了,身边的体育指导也更科学了,能从事的健身活动也日趋丰富了。

陕西省西安市以地域相连、民情相近为基础,将多个社区组合为一个中心社区,通过老年太极拳班、舞蹈班等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将社区群众组织起来,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动中。

“社区服务的整合,能够更好地带动大家更广泛地参与文体活动。原来,一个社区参与老年人兴趣班的只有170多人,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400多人。”西安市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负责人周建玲说。

即将到来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为主题口号,群众比赛活动共包含19个大项,不仅有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足球等比赛类项目,更有广场舞、广播体操、健身气功和太极拳四个展演类项目。如今的全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精英的舞台,更成为群众的运动盛会。

残疾人也可以拥有精彩的人生。2021年,全国残特奥会也将在陕西省举行,这是全运会与全国残特奥会首次在同年同地举行。“这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残疾人体育事业,让更多残疾人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出一份力!”残奥会冠军翟翔说。

全民健身融入日常生活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人均寿命、国民体质有较大水平提升,全民健身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以及体育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正是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不可或缺的要素。

西安市碑林区的一片商业楼宇密集、寸土寸金之地,有各类体育场地500余处,全民健身路径359条,其中多片足球场在部分时段免费向市民开放。

西安印象城科维奇足球运动公园的工作人员张全告诉记者,公园有两块足球场甚至可以达到亚足联认证标准,让人们在“15分钟健身圈”内有机会免费在国际标准的场地上踢球。在该公园举行的相关足球赛事中,除了有专业的体育指导,还有详细的医疗、安保、防疫措施。

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促进了我国的群众体育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4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我国的群众体育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群众体育不仅参与人数不断上升,而且形式丰富多元。从各种形式的城乡运动会到全国性质的群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运动呈现井喷式增长。

如今,无论是“户外”,还是“居家”,全民健身的理念和意识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减少了线下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2020年1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要求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居家健身的重要性,推广居家健身方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疫情防控时期的健康生活方式。

据统计,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以来,十多个省份及相关地市组织发放了体育消费券,财政资金投入超过9亿元,参与市场主体5000多个,体育消费人次超过1100万,拉动体育消费近百亿元。

▲在宝鸡市体育场,陕西省千阳县燕伋小学的学生(前左)与宝鸡酷锐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小球员切磋球技( 5 月 23 日摄)李一博摄 / 本刊

向美好生活前进

今日之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升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长足成绩。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步入新发展阶段,群众对体育发展的期盼愈加急迫,这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下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

推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民心项目、民生工程。要以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更均衡、更智能为目标,让广大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体育领域的获得感。实现这一目标,还需从多方面发力。

一是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设施现状调查,向社会公布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及非体育建筑目录、指引,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盘活城市空闲土地。以“新建”增总量,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城市“金边银角”,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让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以“管护”保质量,明确维护管理责任,建立巡查管护机制,对年久失修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进行修缮。以“开放”提效益,深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二是继续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服务指导。充分调动各类资源,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高密度、多渠道、通俗易懂地把科学健身知识和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引导公众科学锻炼。加大线上科学健身方法研发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作用,积极开发运用全民健身APP。

三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积极开展群众身边的小型多样健身赛事和活动,推动更多运动项目进社区、进基层、进校园。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的办赛机制,推动制定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大力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扫除阻碍资源配置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市场三者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四是探索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体医融合服务机构建设,制定运动促进健康机构、体育运动专科医院建设标准。体育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合作,建立高效的沟通协作机制,积极推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社会体育组织以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康复康养机构等有关资源的整合运用,科学规划、系统布局,有计划、分步骤推进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和站点建设。要继续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双向交叉培训,加大运动处方师培训力度,组织面向医师、康复师的运动健康干预培训,促进体医在理念、政策、设施、组织、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全民健身日”,是我们在北京奥运会后埋下的一颗“梦想之种”。时光荏苒,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孕育出甜美果实。

在可预见的未来,这棵树还将继续生长,蔚然成林,一派生机。(刊于《瞭望》2021年第32期)

————————

跟着奥运健儿燃烧卡路里!

奥运健儿的拼搏与突破扣人心弦

带动大家参与运动

看看你感兴趣的项目

能燃烧多少卡路里吧?

▽▽▽

[责任编辑: 熊世华]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