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驰的网络文艺创作要把好方向盘
近年来,网络文艺创作迅猛发展。刚兴起几年时间的网络微短剧2021年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其发展不仅获得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流量扶持和现金奖励,还有开始寻求转型的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加盟。一时间,网络微短剧创作成为长短视频平台较量的“角力场”。此外,流量明星、网红经济运营机构,甚至老牌影视制作公司也参与到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

疾驰的网络文艺创作要把好方向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8-11

疾驰的网络文艺创作要把好方向盘 _光明网

【影视锐评】

作者:谭雪芳(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近年来,网络文艺创作迅猛发展。刚兴起几年时间的网络微短剧2021年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其发展不仅获得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流量扶持和现金奖励,还有开始寻求转型的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加盟。一时间,网络微短剧创作成为长短视频平台较量的“角力场”。此外,流量明星、网红经济运营机构,甚至老牌影视制作公司也参与到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网络微短剧已处于发展风口,播放量动辄数亿,却一直未现破圈之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题材同质化,剧情套路化,制作粗糙化,表演浮夸化,情节愚乐化,取向低俗化所致。

网络微短剧是在用户越来越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以手机竖屏移动观看视频、原本复杂的影像拍摄制作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影视创作类型,已成为视觉时代的重要媒介内容之一。由于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当下的年轻人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多通道获取最多的信息。适应这一观赏习惯的网络微短剧汇聚了影、视、综的“内容基因”和短视频的“体量优势”,单集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剧情紧凑且常有反转,在业界有“火锅剧”“迷你剧”之称,已成为加速时代年轻人排解情绪、释放压力的娱乐方式之一。有关数据显示,网络微短剧的用户以2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仅快手平台每天观看短剧的人数已超过2.1亿,这意味着网络微短剧已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渠道或娱乐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已是形塑新生代价值谱系的文化力量。

不仅受众广泛,参与网络微短剧制作的用户群体也十分庞大复杂。随着智能化剪辑、模板化配乐等影像技术的“傻瓜化”,大量传统媒体时代的“隐身的旁观者”被激活了。这些普通市民、小镇青年以及大量农村人群既是网络微短剧的忠实消费者,也积极参与影像生产。他们或以戏剧化的场景还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或以职场生活片段展示民间社会朴素的是非伦理观。戏剧化的人设、冲突激烈的情节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抓手,实现与用户共情式的理解。换而言之,网络微短剧的诞生主要是为直面热气腾腾的“俗世”生活,迎合哈哈一乐的“世俗”需求。

但若是网络微短剧用“俗”来剪裁一切创作,甚至庸俗、低俗和媚俗,就会出现问题。甜宠、穿越、搞笑等类型的作品容易吸引观众目光,创作者就一窝蜂地扎进这几类作品中。由于创作门槛低、投资成本小、制作周期短,很多网络微短剧剧本缺少打磨,情节经不起推敲,演员演技欠缺,节奏把控不住,只能靠制造玛丽苏、重生、年下恋、虐恋等高密度的“爽点”“爆点”来吸引眼球。以甜宠类型为例,网络微短剧作品中充斥着“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无脑和“一分钟结婚,两分钟离婚”式的狗血。有的甚至打色情擦边球,刻意渲染情欲。更有不少网络微短剧为了获取金主的广告投放,以商业逻辑篡改创作逻辑,赤裸裸地将作品拍成“加长版广告”,毫无审美可言。如此一来,网络微短剧从叙事文化滑向低俗的快感文化、粗糙的商业文化,作为“剧”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被消解了。如果一直在这种缺乏文化营养、甚至价值观存在偏颇的网络微短剧中浸淫,久而久之,受众的思考能力就会退化,悟性和灵性也会受损,甚至形成对人生、社会、时代的错误认知。

技术伦理的缺失也是网络微短剧创作跑偏的“原罪”之一。一方面,受到篇幅限制,缺乏伴随观看所产生的深度心理空间与审美所必需的时间,观众很难将视觉快感上升为价值思考。另一方面,基于用户爱好、行为、标签等数据用算法推送是每个平台的标配。剧情类内容对提高短视频平台用户黏性效果明显,平台一般会给予算法倾斜,导致用户对某类网络微短剧的偶然性观看,在算法的“投其所好”下变成了必然性的“信息茧房”,阻碍了用户信息接触的多元化路径。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短视频平台在算法上往往将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前,以吸引流量多少作为主要推送标准,变相地造就了低俗网络微短剧的更“繁荣”。

因此,一路疾驰的网络微短剧发展应把好价值观的方向盘。这方向盘不是约束,而是引领,不仅有监管部门的他律,同时有来自行业和艺术的价值自律。网络微短剧可以追求“极致”或“张力”,但不是在内容“高能”“反转”的无底线上,而应在观剧体验上。艺术的精神向度从来不只是娱乐的,更是人文的、审美的,微短剧在适应“短、平、快”节奏的同时,本质上仍然是“剧”,无论在场景搭建、人物关系,还是价值表达上,都要遵循艺术审美逻辑与生活的基本逻辑。要使观众“在其中感觉到一种超越的存在”,产生情感共鸣与人性升华。

网络微短剧是一个还未被充分定义的新内容形态。但作为一种媒介奇观,网络微短剧这一形式已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们的欲望结构,影响甚至改写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我们关注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就应穿越奇观化的影像直视网络微短剧的价值,包括它的负价值、副作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相关部门对于网络微短剧的监管也在加码,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正是网络微短剧这一内容形态从草根型的内容主导变成专业型的内容主导,从“短、平、快”走向“短、快、精”的内容标准演化的必经之路。发挥优长,改进问题,网络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在脚下。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1日15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疾驰的网络文艺创作要把好方向盘

2021-08-11 11:16:13 来源: 0 条评论

疾驰的网络文艺创作要把好方向盘 _光明网

【影视锐评】

作者:谭雪芳(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近年来,网络文艺创作迅猛发展。刚兴起几年时间的网络微短剧2021年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其发展不仅获得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流量扶持和现金奖励,还有开始寻求转型的优酷、爱奇艺、腾讯等视频网站加盟。一时间,网络微短剧创作成为长短视频平台较量的“角力场”。此外,流量明星、网红经济运营机构,甚至老牌影视制作公司也参与到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网络微短剧已处于发展风口,播放量动辄数亿,却一直未现破圈之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题材同质化,剧情套路化,制作粗糙化,表演浮夸化,情节愚乐化,取向低俗化所致。

网络微短剧是在用户越来越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以手机竖屏移动观看视频、原本复杂的影像拍摄制作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影视创作类型,已成为视觉时代的重要媒介内容之一。由于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当下的年轻人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多通道获取最多的信息。适应这一观赏习惯的网络微短剧汇聚了影、视、综的“内容基因”和短视频的“体量优势”,单集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剧情紧凑且常有反转,在业界有“火锅剧”“迷你剧”之称,已成为加速时代年轻人排解情绪、释放压力的娱乐方式之一。有关数据显示,网络微短剧的用户以2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仅快手平台每天观看短剧的人数已超过2.1亿,这意味着网络微短剧已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渠道或娱乐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已是形塑新生代价值谱系的文化力量。

不仅受众广泛,参与网络微短剧制作的用户群体也十分庞大复杂。随着智能化剪辑、模板化配乐等影像技术的“傻瓜化”,大量传统媒体时代的“隐身的旁观者”被激活了。这些普通市民、小镇青年以及大量农村人群既是网络微短剧的忠实消费者,也积极参与影像生产。他们或以戏剧化的场景还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或以职场生活片段展示民间社会朴素的是非伦理观。戏剧化的人设、冲突激烈的情节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抓手,实现与用户共情式的理解。换而言之,网络微短剧的诞生主要是为直面热气腾腾的“俗世”生活,迎合哈哈一乐的“世俗”需求。

但若是网络微短剧用“俗”来剪裁一切创作,甚至庸俗、低俗和媚俗,就会出现问题。甜宠、穿越、搞笑等类型的作品容易吸引观众目光,创作者就一窝蜂地扎进这几类作品中。由于创作门槛低、投资成本小、制作周期短,很多网络微短剧剧本缺少打磨,情节经不起推敲,演员演技欠缺,节奏把控不住,只能靠制造玛丽苏、重生、年下恋、虐恋等高密度的“爽点”“爆点”来吸引眼球。以甜宠类型为例,网络微短剧作品中充斥着“霸道总裁爱上我”式的无脑和“一分钟结婚,两分钟离婚”式的狗血。有的甚至打色情擦边球,刻意渲染情欲。更有不少网络微短剧为了获取金主的广告投放,以商业逻辑篡改创作逻辑,赤裸裸地将作品拍成“加长版广告”,毫无审美可言。如此一来,网络微短剧从叙事文化滑向低俗的快感文化、粗糙的商业文化,作为“剧”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被消解了。如果一直在这种缺乏文化营养、甚至价值观存在偏颇的网络微短剧中浸淫,久而久之,受众的思考能力就会退化,悟性和灵性也会受损,甚至形成对人生、社会、时代的错误认知。

技术伦理的缺失也是网络微短剧创作跑偏的“原罪”之一。一方面,受到篇幅限制,缺乏伴随观看所产生的深度心理空间与审美所必需的时间,观众很难将视觉快感上升为价值思考。另一方面,基于用户爱好、行为、标签等数据用算法推送是每个平台的标配。剧情类内容对提高短视频平台用户黏性效果明显,平台一般会给予算法倾斜,导致用户对某类网络微短剧的偶然性观看,在算法的“投其所好”下变成了必然性的“信息茧房”,阻碍了用户信息接触的多元化路径。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短视频平台在算法上往往将经济效益置于社会效益之前,以吸引流量多少作为主要推送标准,变相地造就了低俗网络微短剧的更“繁荣”。

因此,一路疾驰的网络微短剧发展应把好价值观的方向盘。这方向盘不是约束,而是引领,不仅有监管部门的他律,同时有来自行业和艺术的价值自律。网络微短剧可以追求“极致”或“张力”,但不是在内容“高能”“反转”的无底线上,而应在观剧体验上。艺术的精神向度从来不只是娱乐的,更是人文的、审美的,微短剧在适应“短、平、快”节奏的同时,本质上仍然是“剧”,无论在场景搭建、人物关系,还是价值表达上,都要遵循艺术审美逻辑与生活的基本逻辑。要使观众“在其中感觉到一种超越的存在”,产生情感共鸣与人性升华。

网络微短剧是一个还未被充分定义的新内容形态。但作为一种媒介奇观,网络微短剧这一形式已在潜移默化中作用于人们的欲望结构,影响甚至改写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我们关注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就应穿越奇观化的影像直视网络微短剧的价值,包括它的负价值、副作用。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相关部门对于网络微短剧的监管也在加码,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正是网络微短剧这一内容形态从草根型的内容主导变成专业型的内容主导,从“短、平、快”走向“短、快、精”的内容标准演化的必经之路。发挥优长,改进问题,网络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之路就在脚下。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1日15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