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
近一段时间,某电视台编排的一些优质文化节目屡屡出圈,其中的传统文化形象受到海内外观众热捧。

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

来源:经济日报2021-08-23

覃皓珺 

近一段时间,某电视台编排的一些优质文化节目屡屡出圈,其中的传统文化形象受到海内外观众热捧。此前,《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节目,以全新视角解读国宝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产生强烈共鸣,相关文创产品和拟人形象至今热度不减。与之相对的是,某些偶像崩塌风波不断,一些文化产品稍纵即逝。

诚然,这是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但是,时代也提出一个命题:今天的我们,如何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之光?

许多登上热点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经济逻辑。这既有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多元消费倾向等主观动因,也有商业资本推波助澜。以经济逻辑善用更多资源,让优秀的人或者优质产品、内容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喜爱,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利”字当头,只想着靠营销和流量收割关注度,却不考虑其本身品质优劣、实际水平高低,极易遭到反噬。如果劣质内容得到更多关注,优质内容就会遭到更多打压,这点必须高度警惕。因此,必须打造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经典,供人们自主选择、自发传播。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不过,再优质的文化内容,也需要悉心发掘、大力推广。当前一些节目或产品成为“爆款”,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一是,从传统文化中巧妙发掘了优质形象和历史精粹,结合先进的制作技术,打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文化内容,令人既眼前一亮又备感亲切。二是,以合作共赢的经济思维和竞争意识为引领,制作团队不断提升产品制作、商业运营等综合能力,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最大程度发挥。三是,依靠品牌策划、产品思维和运营意识,与拥有丰富流量资源和传播渠道的平台方联手做推广,优秀的文化内容被更多的人看见、爱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逐步升级,互动性、趣味性、传播性等方面的诉求愈发多元。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文化单位,不断打造更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内容和产品,塑造更多足以历经时间考验的新经典。

当下的优质文化内容,就是未来传承的经典。创造更多“经典”之光流传后世,要与时俱进,更需久久为功。这是有关单位要肩负起的重要使命。各方既要从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掘金,也要善于结合新技术、新手段为传统文化添彩,成就新时代的文化风尚。同时,在借助商业资本和商业思维时,切不可功利短视,平衡好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让更多新的经典作品涌现出来、传之后世。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

2021-08-23 05:57:48 来源: 0 条评论

覃皓珺 

近一段时间,某电视台编排的一些优质文化节目屡屡出圈,其中的传统文化形象受到海内外观众热捧。此前,《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化节目,以全新视角解读国宝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产生强烈共鸣,相关文创产品和拟人形象至今热度不减。与之相对的是,某些偶像崩塌风波不断,一些文化产品稍纵即逝。

诚然,这是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出现的现象。但是,时代也提出一个命题:今天的我们,如何为后人留下更多“经典”之光?

许多登上热点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某些经济逻辑。这既有大众文化心理需求、多元消费倾向等主观动因,也有商业资本推波助澜。以经济逻辑善用更多资源,让优秀的人或者优质产品、内容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喜爱,本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利”字当头,只想着靠营销和流量收割关注度,却不考虑其本身品质优劣、实际水平高低,极易遭到反噬。如果劣质内容得到更多关注,优质内容就会遭到更多打压,这点必须高度警惕。因此,必须打造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经典,供人们自主选择、自发传播。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不过,再优质的文化内容,也需要悉心发掘、大力推广。当前一些节目或产品成为“爆款”,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点。一是,从传统文化中巧妙发掘了优质形象和历史精粹,结合先进的制作技术,打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文化内容,令人既眼前一亮又备感亲切。二是,以合作共赢的经济思维和竞争意识为引领,制作团队不断提升产品制作、商业运营等综合能力,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最大程度发挥。三是,依靠品牌策划、产品思维和运营意识,与拥有丰富流量资源和传播渠道的平台方联手做推广,优秀的文化内容被更多的人看见、爱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文化消费方面逐步升级,互动性、趣味性、传播性等方面的诉求愈发多元。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文化单位,不断打造更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内容和产品,塑造更多足以历经时间考验的新经典。

当下的优质文化内容,就是未来传承的经典。创造更多“经典”之光流传后世,要与时俱进,更需久久为功。这是有关单位要肩负起的重要使命。各方既要从漫长的历史积淀中掘金,也要善于结合新技术、新手段为传统文化添彩,成就新时代的文化风尚。同时,在借助商业资本和商业思维时,切不可功利短视,平衡好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让更多新的经典作品涌现出来、传之后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