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现场评论·古运河 新活力②)
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答好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现场评论·古运河 新活力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08-23

姚雪青

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在江苏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古运河穿越而过,河与桥错落有致,精致的江南人文景观尽收眼底。看岸上走廊,一幅61米浮雕长卷《古运河梁溪风情图》,刻印着近代老城古运河沿岸景色,令人印象深刻。

漫步古城街道,传统水乡文化与现代生活气息融合并存。街区相关负责同志说,如何在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古迹保护中寻找平衡,确实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前几年,随着部分居民陆续迁出,不少人都很关切,历史街区怎样保留原生态文化。既留住原汁原味的运河文化,又带给人们更多新的体验;让运河葆有那份“活的遗存”,又让人们增添“美的享受”——这道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必须答好。

做好保护的文章,才能留住独特的风情。在清名桥街区,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建筑都以保护性修复为主,体现着运河古建特有的历史价值。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不破坏不损害遗产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对两岸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最小干预”,尽可能保留原生态风貌和风俗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综合整治,运河两岸重新焕发活力。如今,大小游船畅行在运河上,沿运河建设的博物馆、运河公园、文创中心均对公众开放,传播着历史文化知识,赓续着运河文脉。兼具城市交通和旅游观光功能的环城“水上巴士”,载着本地市民和往来游客,穿行于运河美景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运河育人,更应惠民。在运河苏州段平江、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居民曾一度使用“三桶一炉”:用吊桶取井水、洗澡用浴桶、方便用马桶、做饭用煤炉。经过综合规划,当地对沿河建筑立面进行整修,修复驳岸河埠、截流污水、改造管网;对一些老建筑,尽量保护原有结构基础,结合新材料提升改造。当地负责人表示:“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通过实践,在维护遗产完整性真实性的同时,让运河古建中的居民和游客,既能体验运河传统文化,也能享受现代城市生活,更好造福于民。

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归根结底要惠民利民。河与人和谐共生,沿线的生态环境与上岸渔民的生活保障理应统筹兼顾,运河水上观光文旅与绿色航道交通应该齐头并进,运河文化保护同提升城市品质、民生改善可以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其实,“运河文化带”也应成为“惠民工程带”。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着力加强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沿线必定能留得住历史文化乡愁,让美好生活乘“运”而来。

(作者为人民日报江苏分社记者)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答好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现场评论·古运河 新活力②)

2021-08-23 10:07:37 来源:

姚雪青

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在江苏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江南古运河穿越而过,河与桥错落有致,精致的江南人文景观尽收眼底。看岸上走廊,一幅61米浮雕长卷《古运河梁溪风情图》,刻印着近代老城古运河沿岸景色,令人印象深刻。

漫步古城街道,传统水乡文化与现代生活气息融合并存。街区相关负责同志说,如何在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和古迹保护中寻找平衡,确实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前几年,随着部分居民陆续迁出,不少人都很关切,历史街区怎样保留原生态文化。既留住原汁原味的运河文化,又带给人们更多新的体验;让运河葆有那份“活的遗存”,又让人们增添“美的享受”——这道保护与发展的时代课题,必须答好。

做好保护的文章,才能留住独特的风情。在清名桥街区,核心区域的大部分建筑都以保护性修复为主,体现着运河古建特有的历史价值。在当地干部群众看来,不破坏不损害遗产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对两岸群众的日常生活要“最小干预”,尽可能保留原生态风貌和风俗人情。经过一段时间综合整治,运河两岸重新焕发活力。如今,大小游船畅行在运河上,沿运河建设的博物馆、运河公园、文创中心均对公众开放,传播着历史文化知识,赓续着运河文脉。兼具城市交通和旅游观光功能的环城“水上巴士”,载着本地市民和往来游客,穿行于运河美景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运河育人,更应惠民。在运河苏州段平江、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居民曾一度使用“三桶一炉”:用吊桶取井水、洗澡用浴桶、方便用马桶、做饭用煤炉。经过综合规划,当地对沿河建筑立面进行整修,修复驳岸河埠、截流污水、改造管网;对一些老建筑,尽量保护原有结构基础,结合新材料提升改造。当地负责人表示:“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改善民生并不矛盾。”通过实践,在维护遗产完整性真实性的同时,让运河古建中的居民和游客,既能体验运河传统文化,也能享受现代城市生活,更好造福于民。

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归根结底要惠民利民。河与人和谐共生,沿线的生态环境与上岸渔民的生活保障理应统筹兼顾,运河水上观光文旅与绿色航道交通应该齐头并进,运河文化保护同提升城市品质、民生改善可以同频共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其实,“运河文化带”也应成为“惠民工程带”。一条流动的、繁华的大运河,必将日益展现美丽与魅力、功能与价值,让广大群众感受更多美好、收获更多实惠。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着力加强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沿线必定能留得住历史文化乡愁,让美好生活乘“运”而来。

(作者为人民日报江苏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