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极富教育价值的“开学第一课”
9月1日,全国各地大部分大中小学校正式开学。按照惯例,开学当天,各地各学校都要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其中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还不多。而结合正在进行的东京残奥会,加强对在校大中小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以及残奥教育,很有必要。

残奥会,极富教育价值的“开学第一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9-01

【东京残奥会特别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9月1日,全国各地大部分大中小学校正式开学。按照惯例,开学当天,各地各学校都要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其中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还不多。而结合正在进行的东京残奥会,加强对在校大中小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以及残奥教育,很有必要。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精神、“团结、和平、友谊、进步”的理念,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一百多年前,它们就被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在奥运格言表述中还增添了“更团结”的内容。所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一场世界级体育赛事,更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传播,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价值体现在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学校体育带来了更优质、更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活动内容。

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对运动极限的挑战,那么残奥会就是人类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击。每一位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励志故事。他们的身体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和工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但面对痛苦,残疾人运动员共同的性格却是不屈服于命运、不放弃生活。不仅如此,他们往往更热爱生命和生活,更有勇气直面挑战、战胜困难。

残奥会Paralympic一词最早源自希腊语,是前置介词para与Olympic的结合。而para本身并无残疾或障碍的意思,它表示“平行、并列”。正如国际残奥委会所一直强调的那样,残奥会并非奥运会的特殊衍生品,二者是相互平等、平行存在的体育盛会。

话虽如此,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相比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残奥会受关注的程度显然要低很多。以2016年里约残奥会为例,作为电视转播史上最成功的残奥会之一,它的开幕式收视峰值不足奥运会的十分之一。

然而,关注度虽然不及奥运会,它的教育价值却丝毫不受影响。

东京残奥会开幕前,有关方面决定空场比赛,但仍组织4万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小朋友观看比赛,条件是由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共同提出申请。让人没想到的是,消息一经公布,报名人数立刻即达到了13万名。

日本媒体对东京一个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内80%左右的中学生、75%左右的小学生和50%的幼儿家长希望有机会能去残奥会现场观看比赛,这些家长和孩子表示他们很看重这次机会。因为比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会,残奥会所秉持的理念更加丰富。

本次东京残奥会的主题就是“情同与共”,是对当下充满动荡与差距的世界进行的反思。孩子们可以借这次机会亲临现场,感受多样性的人生,理解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生存在不同境遇中的人们,见证他们的努力。

由此看来,说这次残奥会兼具生命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意义,似乎也不为过。因此,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参与进来,留下一生或许只有一次的宝贵经历。

在2020东京残奥会乒乓球项目的赛场上,一名失去双臂,只能用嘴咬住球拍比赛的运动员刷屏了社交媒体。他的名字叫易卜拉欣·哈马托。

10岁那年,一场意外夺走了哈马托的双臂,却也激发了他对抗“不可能”的决心。往后的30多年时间里,他沉浸在乒乓球的世界,也终于在48岁的年纪连续第二次登上残奥会的赛场。虽然至今未能赢下任何一场残奥会男子单打比赛,但他出现在赛场上的那一刻,足以震撼所有人。

因为残奥会,才让我们有机会知道易卜拉欣·哈马托,也认识了和他一样的一群人。正是这群身有残疾的人,通过残奥会这个舞台,不断上演着不平凡的震撼与感动,他们用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没什么不可能”;残奥健儿用真实事例告诉我们,无论是否夺冠,上场即是强者。

残奥会不仅让人们认识到谁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而且还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课堂。

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中国军团已连续4次位列金牌榜第一位。从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的24位选手,到今天派出40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在37年、十届的历史一瞬中,在这个全世界残奥运动员展示运动才华、实现人生梦想的盛会上,中国健儿身负使命、为国出征,用五星红旗的一次次升起,不断改写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标注,用《义勇军进行曲》的一遍遍奏响,演绎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

每一届的残奥会,我们的健儿,都会带给我们最多的感动。

正在进行的东京残奥会赛程虽然刚刚过半,但五星红旗已在东京湾畔升起100多次,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也60多次奏响,胸中的热血再次被点燃。不一样的赛场上,中国健儿正在上演着同样的精彩与热血。

右手支撑后仰,挡开对手刺来的剑,起身,左手持剑迅猛出击,电光石火的一刹那,胜局已定。8月25日的男子佩剑个人A级决赛上,中国选手李豪以15比12战胜乌克兰选手曼科,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东京残奥会首金。

56岁的乒乓球选手赵平是本届赛事中年龄最大的中国运动员,虽然无缘奖牌,但这位老将仍然对自己的东京残奥之旅十分满意。“我想让残疾人朋友们都看到,如果我可以来到这里,其他人一定也行。”他说,“我希望通过残奥会这个舞台,向大家展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一面,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去’,积极锻炼身体、融入社会。”

8月27日,东京残奥会男子蝶泳50米S5级决赛中,中国队郑涛、王李超和袁伟译包揽金银铜牌,他们用“隐形的翅膀”,让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

郑涛是残奥会赛场上的老将,本次是第三次出征残奥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首次出战的他,因一张“咬毛巾”的照片被网友熟知——因为失去双臂,郑涛在比赛出发时,只能靠紧紧咬着毛巾保持姿势,接近终点时,以头撞向泳池壁。此次东京残奥会上,在男女4×50米混合自由泳接力赛中,郑涛和队友一起打破世界纪录夺冠;在男子蝶泳50米S5级决赛中,他打破了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比赛结束后,郑涛从水中跃起庆祝的那一刻,仿佛背后真的长出了翅膀。他曾说:“有梦想,时间到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获得银牌的王李超8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14岁开始学习游泳。他回忆:自己失去双臂后,第一次站在游泳池前,害怕得双脚发抖,进水后只会拼命挣扎。后来,他慢慢发现,只要不害怕,不抗拒水,水就能让他浮起来。为了游得更好更快,他成了训练最刻苦的队员之一,之后在多项赛事中获得奖牌。他说,十分感恩游泳这项运动帮助自己重新获得自信,“游泳将是一辈子热爱的事”。

袁伟译8岁时意外触电,失去左耳、一块左颅骨与双臂,在好心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习游泳。他妈妈很心疼儿子,说孩子训练累时会想哭。于是袁伟译在训练时会直接钻到游泳池里,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眼泪。“争取在残奥会舞台上突破自己,赛出中国人的风格。”残奥会开幕前袁伟译表示。如今,他做到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即使身体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也全力冲刺,用汗水诠释自强不息,即使命运再多坎坷,他们也总有梦想和超越,“We Have Wings(我们拥有翅膀)”,他们的力量值得被看见,值得用来激励我们的孩子们。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09版)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残奥会,极富教育价值的“开学第一课”

2021-09-01 11:13:42 来源: 0 条评论

【东京残奥会特别报道】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9月1日,全国各地大部分大中小学校正式开学。按照惯例,开学当天,各地各学校都要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其中奥林匹克教育的内容还不多。而结合正在进行的东京残奥会,加强对在校大中小学生的奥林匹克教育以及残奥教育,很有必要。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教育。奥林匹克运动倡导“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精神、“团结、和平、友谊、进步”的理念,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一百多年前,它们就被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今年7月,国际奥委会在奥运格言表述中还增添了“更团结”的内容。所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一场世界级体育赛事,更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传播,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价值体现在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学校体育带来了更优质、更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活动内容。

如果说奥运会是人类对运动极限的挑战,那么残奥会就是人类对意志和精神极限的冲击。每一位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励志故事。他们的身体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生活和工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但面对痛苦,残疾人运动员共同的性格却是不屈服于命运、不放弃生活。不仅如此,他们往往更热爱生命和生活,更有勇气直面挑战、战胜困难。

残奥会Paralympic一词最早源自希腊语,是前置介词para与Olympic的结合。而para本身并无残疾或障碍的意思,它表示“平行、并列”。正如国际残奥委会所一直强调的那样,残奥会并非奥运会的特殊衍生品,二者是相互平等、平行存在的体育盛会。

话虽如此,但人们又不得不承认,相比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残奥会受关注的程度显然要低很多。以2016年里约残奥会为例,作为电视转播史上最成功的残奥会之一,它的开幕式收视峰值不足奥运会的十分之一。

然而,关注度虽然不及奥运会,它的教育价值却丝毫不受影响。

东京残奥会开幕前,有关方面决定空场比赛,但仍组织4万名中小学及幼儿园小朋友观看比赛,条件是由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共同提出申请。让人没想到的是,消息一经公布,报名人数立刻即达到了13万名。

日本媒体对东京一个地区进行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内80%左右的中学生、75%左右的小学生和50%的幼儿家长希望有机会能去残奥会现场观看比赛,这些家长和孩子表示他们很看重这次机会。因为比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运会,残奥会所秉持的理念更加丰富。

本次东京残奥会的主题就是“情同与共”,是对当下充满动荡与差距的世界进行的反思。孩子们可以借这次机会亲临现场,感受多样性的人生,理解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生存在不同境遇中的人们,见证他们的努力。

由此看来,说这次残奥会兼具生命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意义,似乎也不为过。因此,很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参与进来,留下一生或许只有一次的宝贵经历。

在2020东京残奥会乒乓球项目的赛场上,一名失去双臂,只能用嘴咬住球拍比赛的运动员刷屏了社交媒体。他的名字叫易卜拉欣·哈马托。

10岁那年,一场意外夺走了哈马托的双臂,却也激发了他对抗“不可能”的决心。往后的30多年时间里,他沉浸在乒乓球的世界,也终于在48岁的年纪连续第二次登上残奥会的赛场。虽然至今未能赢下任何一场残奥会男子单打比赛,但他出现在赛场上的那一刻,足以震撼所有人。

因为残奥会,才让我们有机会知道易卜拉欣·哈马托,也认识了和他一样的一群人。正是这群身有残疾的人,通过残奥会这个舞台,不断上演着不平凡的震撼与感动,他们用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没什么不可能”;残奥健儿用真实事例告诉我们,无论是否夺冠,上场即是强者。

残奥会不仅让人们认识到谁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而且还是最好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课堂。

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中国军团已连续4次位列金牌榜第一位。从1984年首次参加残奥会的24位选手,到今天派出40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在37年、十届的历史一瞬中,在这个全世界残奥运动员展示运动才华、实现人生梦想的盛会上,中国健儿身负使命、为国出征,用五星红旗的一次次升起,不断改写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标注,用《义勇军进行曲》的一遍遍奏响,演绎永恒的奥林匹克精神。

每一届的残奥会,我们的健儿,都会带给我们最多的感动。

正在进行的东京残奥会赛程虽然刚刚过半,但五星红旗已在东京湾畔升起100多次,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也60多次奏响,胸中的热血再次被点燃。不一样的赛场上,中国健儿正在上演着同样的精彩与热血。

右手支撑后仰,挡开对手刺来的剑,起身,左手持剑迅猛出击,电光石火的一刹那,胜局已定。8月25日的男子佩剑个人A级决赛上,中国选手李豪以15比12战胜乌克兰选手曼科,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东京残奥会首金。

56岁的乒乓球选手赵平是本届赛事中年龄最大的中国运动员,虽然无缘奖牌,但这位老将仍然对自己的东京残奥之旅十分满意。“我想让残疾人朋友们都看到,如果我可以来到这里,其他人一定也行。”他说,“我希望通过残奥会这个舞台,向大家展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一面,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去’,积极锻炼身体、融入社会。”

8月27日,东京残奥会男子蝶泳50米S5级决赛中,中国队郑涛、王李超和袁伟译包揽金银铜牌,他们用“隐形的翅膀”,让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

郑涛是残奥会赛场上的老将,本次是第三次出征残奥会。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首次出战的他,因一张“咬毛巾”的照片被网友熟知——因为失去双臂,郑涛在比赛出发时,只能靠紧紧咬着毛巾保持姿势,接近终点时,以头撞向泳池壁。此次东京残奥会上,在男女4×50米混合自由泳接力赛中,郑涛和队友一起打破世界纪录夺冠;在男子蝶泳50米S5级决赛中,他打破了世界纪录并夺得金牌。比赛结束后,郑涛从水中跃起庆祝的那一刻,仿佛背后真的长出了翅膀。他曾说:“有梦想,时间到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获得银牌的王李超8岁时因意外失去双臂,14岁开始学习游泳。他回忆:自己失去双臂后,第一次站在游泳池前,害怕得双脚发抖,进水后只会拼命挣扎。后来,他慢慢发现,只要不害怕,不抗拒水,水就能让他浮起来。为了游得更好更快,他成了训练最刻苦的队员之一,之后在多项赛事中获得奖牌。他说,十分感恩游泳这项运动帮助自己重新获得自信,“游泳将是一辈子热爱的事”。

袁伟译8岁时意外触电,失去左耳、一块左颅骨与双臂,在好心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习游泳。他妈妈很心疼儿子,说孩子训练累时会想哭。于是袁伟译在训练时会直接钻到游泳池里,不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眼泪。“争取在残奥会舞台上突破自己,赛出中国人的风格。”残奥会开幕前袁伟译表示。如今,他做到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对隐形的翅膀。”即使身体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也全力冲刺,用汗水诠释自强不息,即使命运再多坎坷,他们也总有梦想和超越,“We Have Wings(我们拥有翅膀)”,他们的力量值得被看见,值得用来激励我们的孩子们。

《光明日报》( 2021年09月01日 09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曾家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