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
乡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面子工程。

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

来源:经济日报2021-09-07

乡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面子工程。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改变“我提供什么、你使用什么”的推动方式,建立“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

在个别农村地区,污水主管网早就铺好了,可就是用不上。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山西省娄烦县督查时,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当地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使用率不高,沦为村民眼里的“摆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解决类似农村污水管网“使用难”问题,必须把握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人们感觉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就是人居环境的差距大,这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基于此,国家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截至去年底,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农村脏乱差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垃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主要短板是厕所和污水处理。今年,中央又提出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所谓提升,就是要把建设重点从行政村向自然村(组)覆盖、往户延伸,持续攻坚农村厕所和污水处理问题。

建设乡村,规划先行。近年来,不少地方科学制定规划,打造美丽乡村。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由于规划缺失,村庄无序建设,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据报道,娄烦当地的一名村干部向督查组表示,当初的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案中,并没有涉及入户这一项。“换句话说,他们只负责铺设主管网,至于是否连接到户、让排污管网发挥实际效用,并不在考虑之内。”如此,管网焉能不成为“摆设”,老百姓岂能不烦心?可见,规划一定要有,且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面子工程。

就事论事,以农村污水来说,其具有分散性、难以统一收集的特点,且水量季节波动大,地区性差异较大。每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00亿吨,能进入城镇管网集中处理的污水占比少,其他多数地方可考虑从农户源头实行分类处理,即分成“黑水”和“灰水”进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虽然“黑水”占比相对较低,但污染程度较高,环境影响大,威胁人身健康。各地不妨以管网建设为基础,村收集、镇处理,重点治理好“黑水”,统筹治理“灰水”,达到分类减量的效果。

就事论理,形式主义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长效机制是乡村建设的最大需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系统工程,发动群众不简单,技术模式不简单,使用维护不简单,任何一个环节实施不好,都可能出现“花钱买民怨”的现象。以往,也有少数地方农村厕所改造存在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等问题,改建的厕所中看不中用,被群众诟病。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重建设、轻管理,缺乏建设管护使用的长效机制。乡村民生工程,既要解决当期的投入问题,也要解决后续的管护问题,让广大农村不仅建得起,也用得起。

总之,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改变“我提供什么、你使用什么”的推动方式,建立“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一方面,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破除“一建了之”的心态,排除“最后一公里”障碍,让设施管用好用,让农民愿用能用。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把农村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实惠。

乔金亮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

2021-09-07 07:10:17 来源: 0 条评论

乡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面子工程。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改变“我提供什么、你使用什么”的推动方式,建立“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

在个别农村地区,污水主管网早就铺好了,可就是用不上。近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组在山西省娄烦县督查时,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当地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使用率不高,沦为村民眼里的“摆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解决类似农村污水管网“使用难”问题,必须把握好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长期以来,人们感觉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就是人居环境的差距大,这也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基于此,国家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截至去年底,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农村脏乱差现象有了明显改善,垃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主要短板是厕所和污水处理。今年,中央又提出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所谓提升,就是要把建设重点从行政村向自然村(组)覆盖、往户延伸,持续攻坚农村厕所和污水处理问题。

建设乡村,规划先行。近年来,不少地方科学制定规划,打造美丽乡村。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由于规划缺失,村庄无序建设,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据报道,娄烦当地的一名村干部向督查组表示,当初的污水管网工程施工方案中,并没有涉及入户这一项。“换句话说,他们只负责铺设主管网,至于是否连接到户、让排污管网发挥实际效用,并不在考虑之内。”如此,管网焉能不成为“摆设”,老百姓岂能不烦心?可见,规划一定要有,且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面子工程。

就事论事,以农村污水来说,其具有分散性、难以统一收集的特点,且水量季节波动大,地区性差异较大。每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00亿吨,能进入城镇管网集中处理的污水占比少,其他多数地方可考虑从农户源头实行分类处理,即分成“黑水”和“灰水”进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虽然“黑水”占比相对较低,但污染程度较高,环境影响大,威胁人身健康。各地不妨以管网建设为基础,村收集、镇处理,重点治理好“黑水”,统筹治理“灰水”,达到分类减量的效果。

就事论理,形式主义是乡村振兴的最大危害,长效机制是乡村建设的最大需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个系统工程,发动群众不简单,技术模式不简单,使用维护不简单,任何一个环节实施不好,都可能出现“花钱买民怨”的现象。以往,也有少数地方农村厕所改造存在设计缺陷大、工程质量差、后续保障弱等问题,改建的厕所中看不中用,被群众诟病。这反映出一些地方农村人居环境重建设、轻管理,缺乏建设管护使用的长效机制。乡村民生工程,既要解决当期的投入问题,也要解决后续的管护问题,让广大农村不仅建得起,也用得起。

总之,乡村民生工程不能“为建而建”,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政府部门要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改变“我提供什么、你使用什么”的推动方式,建立“你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的服务模式。一方面,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破除“一建了之”的心态,排除“最后一公里”障碍,让设施管用好用,让农民愿用能用。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把农村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让农民享受到更多实惠。

乔金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