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阶段性成果发布 新发现完整金面具等一批文物
(记者王明峰、王珏)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会上通报了3、4号坑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发现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一批文物。

三星堆考古阶段性成果发布 新发现完整金面具等一批文物

来源:人民日报2021-09-12

人民日报广汉9月11日电 (记者王明峰、王珏)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会上通报了3、4号坑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发现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一批文物。

据介绍,3号坑出土各类器物残件和标本共729件。较完整遗物共478件(组),残件141件。其中,较完整器物包括铜器293件、玉器45件、象牙100根、金器7件、骨雕2件、石器2件、海贝26件(组)以及材质不明器3件。3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由上半部分铜尊与下半部分人像组合而成。铜祭坛、神树纹玉琮等器物,题材独特、细节丰富,均前所未见,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目前,4号坑遗物已全部提取完毕,共出土完整器79件、残件1073件。完整器包括玉器9件,均来自埋藏堆积,有琮2件、瑗1件、凿4件、璧1件、锛1件;铜器21件;象牙47根,均来自埋藏堆积;陶器2件,均出土于灰烬层,且均为尖底盏。4号坑出土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这3件人像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说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发现,对研究三星堆的青铜铸造技术及艺术、宗教信仰与社会体系、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材料。

经过碳十四年代研究,4号坑埋藏年代大概在距今3148—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3号坑年代应与2号坑非常接近,大致确定为晚商时期(约当殷墟二期)。

考古发掘的同时,多学科研究与文物保护稳步开展。考古人员在3号坑青铜大面具等器物上发现了纺织品残留。在4号坑灰烬层一件青铜器旁发现了麻线的堆积,有序排列成一缕一缕的状态,肉眼可见。提取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麻线并不存在经纬组织结构,仅一缕一缕排列成比较有序的线条。随即考古工作人员对其他土样作了进一步的显微观察,发现了具有明显经纬组织结构的纺织物。通过观察分析显微形态,结合酶联免疫分析结果,判定为平纹组织结构的丝绸残留物,其长宽约3。8×3。1毫米。这是工作人员第一次在新一轮祭祀坑考古发掘中发现丝绸残留物。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2日 第 04 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三星堆考古阶段性成果发布 新发现完整金面具等一批文物

2021-09-12 07:35:49 来源: 0 条评论

人民日报广汉9月11日电 (记者王明峰、王珏)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会上通报了3、4号坑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发现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一批文物。

据介绍,3号坑出土各类器物残件和标本共729件。较完整遗物共478件(组),残件141件。其中,较完整器物包括铜器293件、玉器45件、象牙100根、金器7件、骨雕2件、石器2件、海贝26件(组)以及材质不明器3件。3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由上半部分铜尊与下半部分人像组合而成。铜祭坛、神树纹玉琮等器物,题材独特、细节丰富,均前所未见,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目前,4号坑遗物已全部提取完毕,共出土完整器79件、残件1073件。完整器包括玉器9件,均来自埋藏堆积,有琮2件、瑗1件、凿4件、璧1件、锛1件;铜器21件;象牙47根,均来自埋藏堆积;陶器2件,均出土于灰烬层,且均为尖底盏。4号坑出土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这3件人像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说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发现,对研究三星堆的青铜铸造技术及艺术、宗教信仰与社会体系、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材料。

经过碳十四年代研究,4号坑埋藏年代大概在距今3148—2966年的时间范围之内,属商代晚期。3号坑年代应与2号坑非常接近,大致确定为晚商时期(约当殷墟二期)。

考古发掘的同时,多学科研究与文物保护稳步开展。考古人员在3号坑青铜大面具等器物上发现了纺织品残留。在4号坑灰烬层一件青铜器旁发现了麻线的堆积,有序排列成一缕一缕的状态,肉眼可见。提取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麻线并不存在经纬组织结构,仅一缕一缕排列成比较有序的线条。随即考古工作人员对其他土样作了进一步的显微观察,发现了具有明显经纬组织结构的纺织物。通过观察分析显微形态,结合酶联免疫分析结果,判定为平纹组织结构的丝绸残留物,其长宽约3。8×3。1毫米。这是工作人员第一次在新一轮祭祀坑考古发掘中发现丝绸残留物。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12日 第 04 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