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愿景下,新的经济增长之路怎么走?

“双碳”愿景下,新的经济增长之路怎么走?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1-09-14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 (曹年润)“双碳”目标已被纳入中国未来发展议程,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目前,落实“双碳”目标仍存在沟通交流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近日举办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贡献专题论坛,讨论如何更好落实“双碳”目标,赋能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经济如何增长?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将会提供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的机遇,一场配套的技术变革和创新,一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系统性变革。

变革之下,新的增长应如何发展?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提出,实现碳中和需要一个新的增长逻辑,他把国民财富分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特别突出自然资本在新增长逻辑中的重要性,认为自然资本对人类生活水平、生活标准以及福祉会起到很大作用。

刘世锦表示,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从中国现阶段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仍存在挑战的国情出发,如何坚持降碳、减污、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多位专家表示,在新增长逻辑下,投资仍然是支撑疫后经济复苏和中长期增长的动能,但是投资的领域和方式会产生新的变化。

斯特恩强调,新的增长逻辑需要以新的投资来拉动。“我们所需要的投资跟以前是大不相同的,我们需要投资于各种不同资本,我们还需要投资一个新的体系,包括能源、交通、土地等等,这些体系管理上都需要投资。”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培育可持续增长新模式,这一过程中,有六个领域有产生新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

一是可持续的需求,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能源部门,特别是电力部门,深度低碳,尤其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三是终端部门、用能部门的电气化,四是非电力低碳能源转换,五是负排放,包括碳汇等,六是去除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他表示,在过去很多年,中国投资对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较于消费已经较弱,但是在复苏大背景下,投资还要挑大梁,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永亚太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主管李菁直言,金融机构在面临实现“双碳”目标时,有两个特别大的挑战,即投什么,怎么投。她建议要创新产品,强化管理,完善披露,相信通过这三点,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去支持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增长引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中国目前的产业转向以内需来扩大,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新增长需要消费和投资一起驱动,投资需要转向高新技术领域,在扩大消费过程中,要采取共同富裕的措施,提升公平性,缩小收入差距。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提出,从国际来看,发达国家消费占碳排放80%左右,中国现在是50%左右,根据任勇播视的研究,2050年中国与消费有关的综合能耗大约会涨到60%。

他表示,如果有公众意识的提高和言行合一,政府政策的投入和跟进,和相关企业的加入,那么实现消费领域的跨界合作和提前达峰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为中国整体的提前达峰和碳中和做出贡献。

“双碳”目标愿景下,政策制度如何变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介绍,在“双碳”目标愿景下,中国的制度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进展,中国正在加紧制定“双碳”1+N政策体系,1是指“双碳”指导意见,所谓N,可能会有超过30个文件,包括2030年前达峰的行动方案,以及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一些政策措施,包括一些支撑的措施,比如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同时,中国也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减少运动式减碳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

国合会委员,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提出,在中国,城市就是气体排放的主角,因此,中国的碳中和路线应以城市经济为主体。他认为,城市碳中和应分为碳汇、建筑、交通、市政和废弃物处理、工业五个模块,其中,工业和碳汇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城市都离不开建筑、交通和市政,所以这三个模块是完全可以在城市之间开展平等竞争的。

“碳中和涉及无数技术和政策的选择性应用,把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做一个归类,可以看出,选择正确的政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选择绝对不是靠顶层哪一个聪明的专家来选择,而是要靠千百万的企业科技人员跟政府结合,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来确定,逐步推广。”仇保兴说。(完)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双碳”愿景下,新的经济增长之路怎么走?

2021-09-14 06:09:35 来源: 0 条评论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 (曹年润)“双碳”目标已被纳入中国未来发展议程,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已取得了诸多成果。但目前,落实“双碳”目标仍存在沟通交流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近日举办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贡献专题论坛,讨论如何更好落实“双碳”目标,赋能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经济如何增长?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认为,实现“双碳”目标将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一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将会提供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和投资的机遇,一场配套的技术变革和创新,一次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系统性变革。

变革之下,新的增长应如何发展?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提出,实现碳中和需要一个新的增长逻辑,他把国民财富分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特别突出自然资本在新增长逻辑中的重要性,认为自然资本对人类生活水平、生活标准以及福祉会起到很大作用。

刘世锦表示,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从中国现阶段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仍存在挑战的国情出发,如何坚持降碳、减污、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多位专家表示,在新增长逻辑下,投资仍然是支撑疫后经济复苏和中长期增长的动能,但是投资的领域和方式会产生新的变化。

斯特恩强调,新的增长逻辑需要以新的投资来拉动。“我们所需要的投资跟以前是大不相同的,我们需要投资于各种不同资本,我们还需要投资一个新的体系,包括能源、交通、土地等等,这些体系管理上都需要投资。”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更快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培育可持续增长新模式,这一过程中,有六个领域有产生新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

一是可持续的需求,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二是能源部门,特别是电力部门,深度低碳,尤其以发展可再生能源为主,三是终端部门、用能部门的电气化,四是非电力低碳能源转换,五是负排放,包括碳汇等,六是去除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他表示,在过去很多年,中国投资对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较于消费已经较弱,但是在复苏大背景下,投资还要挑大梁,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永亚太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主管李菁直言,金融机构在面临实现“双碳”目标时,有两个特别大的挑战,即投什么,怎么投。她建议要创新产品,强化管理,完善披露,相信通过这三点,更多的金融机构可以更好的去支持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增长引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中国目前的产业转向以内需来扩大,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新增长需要消费和投资一起驱动,投资需要转向高新技术领域,在扩大消费过程中,要采取共同富裕的措施,提升公平性,缩小收入差距。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提出,从国际来看,发达国家消费占碳排放80%左右,中国现在是50%左右,根据任勇播视的研究,2050年中国与消费有关的综合能耗大约会涨到60%。

他表示,如果有公众意识的提高和言行合一,政府政策的投入和跟进,和相关企业的加入,那么实现消费领域的跨界合作和提前达峰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为中国整体的提前达峰和碳中和做出贡献。

“双碳”目标愿景下,政策制度如何变革?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介绍,在“双碳”目标愿景下,中国的制度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进展,中国正在加紧制定“双碳”1+N政策体系,1是指“双碳”指导意见,所谓N,可能会有超过30个文件,包括2030年前达峰的行动方案,以及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一些政策措施,包括一些支撑的措施,比如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同时,中国也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减少运动式减碳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

国合会委员,国务院参事仇保兴提出,在中国,城市就是气体排放的主角,因此,中国的碳中和路线应以城市经济为主体。他认为,城市碳中和应分为碳汇、建筑、交通、市政和废弃物处理、工业五个模块,其中,工业和碳汇每个城市都不一样,但是,所有的城市都离不开建筑、交通和市政,所以这三个模块是完全可以在城市之间开展平等竞争的。

“碳中和涉及无数技术和政策的选择性应用,把这些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收益做一个归类,可以看出,选择正确的政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选择绝对不是靠顶层哪一个聪明的专家来选择,而是要靠千百万的企业科技人员跟政府结合,根据当地资源和气候条件来确定,逐步推广。”仇保兴说。(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