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坚守在节日岗位】展示非遗之美
“咚咚咚”的鼓声在西安紫云楼三楼响起,唐代宫廷燕乐《鼓》带领全场观众梦回唐朝,品味盛唐宫廷音乐魅力。国庆假期,西安又迎来旅游高峰。为了让游客体验文化之旅,西安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一早就来到大唐芙蓉园,为全天大小11场演出做准备。

【祖国颂·坚守在节日岗位】展示非遗之美

“咚咚咚”的鼓声在西安紫云楼三楼响起,唐代宫廷燕乐《鼓》带领全场观众梦回唐朝,品味盛唐宫廷音乐魅力。

国庆假期,西安又迎来旅游高峰。为了让游客体验文化之旅,西安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一早就来到大唐芙蓉园,为全天大小11场演出做准备。

西安鼓乐始于汉,盛于唐,是内地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因其保留了唐宋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传统,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西安鼓乐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鼓乐传承方式非常原始,乐曲韵谱全由民间音乐大师、乐工、艺人口传心授至今。东仓鼓乐社建社历史悠久,古称“敬禄仓东仓鼓乐社”,至明清时为皇官粮仓所属,是当时极少数“吃皇粮”的官办鼓乐社。

“曾经东仓鼓乐社也面临日渐凋零的窘境。‘文化+旅游’模式为鼓乐提供了发展平台。西安鼓乐的保护传承,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几年来,东仓鼓乐社深耕西安鼓乐文化,抢救了大批工尺谱,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东仓鼓乐传承人赵筱民说,鼓乐要坚持原汁原味,传统的“根”不能变,在这个基础上要大胆创新。

2006年4月,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旗下大唐芙蓉园对东仓鼓乐开展保护抢救工作。为刚入园的东仓鼓乐社社员配备了新的服装,在园区紫云楼搭建了新的舞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传承有序,创新发展,才能让非遗活起来,不被变成真正的遗产。曾经的规矩是传内不传外,现在早已打破了这种规矩。像我就是15岁时开始在东仓鼓乐社研习鼓乐,师父拿着工尺谱,教一句我们唱一句,鼓、笙、筝、琵琶……各种乐器都要学都要会。”齐兴峰一边化妆一边对记者说,“在研习鼓乐的10多年中,大家收入不高,社员们在排练演出之外还要做兼职,有做代驾、送外卖的,也有做小生意的,直到这两年大家的收入才有了起色。”

化完妆后,齐兴峰从3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变成一位须发斑白的唐代宫廷梨园总管。记者跟随齐兴峰从后台来到舞台上检查道具和设备。“能坚持到今天,我们都有种使命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站在舞台上的齐兴峰严肃了不少。他告诉记者,坐乐全套演奏最少需要90分钟,观众很难有耐心听完。只有通过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东仓鼓乐,才能更好传播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而这正是东仓鼓乐社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今年2月开始演出的《鼓》这部剧就是创新发展的尝试,将非遗东仓鼓乐历史传承、记谱方式、演奏形式、经典曲目融入综合型音乐表演,将大唐乐舞与东仓鼓乐融合,打造出一部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舞台剧——唐代宫廷燕乐《鼓》。

下午4点,记者与近百名观众一起受到“邀请”,参加一场唐代宫廷《鼓》乐考试。40分钟的演出,以非遗西安鼓乐为“魂”,辅以华美的舞台效果、逼真的服装道具、精湛的舞蹈,观众们在与乐工的互动中逐渐沉浸在舞台剧的叙述中——唐长安城一位天赋少年历经考验成长为一代传奇,最终在玄宗千秋寿宴上大放异彩。

“东仓鼓乐传承人赵筱民研习东仓鼓乐50载、鼓师齐兴峰研习东仓鼓乐17年……”谢幕时,舞台上鼓、笙、筝、琵琶等23位乐师一一喊出从艺的时间,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红了眼眶。“看这个剧特别有代入感,舞台场景很炫酷。《得胜令》《殿前欢》这些曲子一一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场景会奏什么样的曲子,向观众再现盛唐宫廷音乐的魅力。”来自山西的游客徐娇告诉记者。

国庆假期,尽管西安秋雨连绵,但东仓鼓乐社每天要完成包括4场《鼓》在内的11场室内外演出。齐兴峰和同事们结束了在紫云楼的演出,又冒雨匆匆赶往湖边的胡姬酒肆为游客进行传统曲目的表演。(经济日报记者 雷 婷)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祖国颂·坚守在节日岗位】展示非遗之美

2021-10-06 10:56:44 来源: 0 条评论

“咚咚咚”的鼓声在西安紫云楼三楼响起,唐代宫廷燕乐《鼓》带领全场观众梦回唐朝,品味盛唐宫廷音乐魅力。

国庆假期,西安又迎来旅游高峰。为了让游客体验文化之旅,西安大唐芙蓉园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一早就来到大唐芙蓉园,为全天大小11场演出做准备。

西安鼓乐始于汉,盛于唐,是内地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器乐乐种之一。因其保留了唐宋以来多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传统,被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西安鼓乐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安鼓乐传承方式非常原始,乐曲韵谱全由民间音乐大师、乐工、艺人口传心授至今。东仓鼓乐社建社历史悠久,古称“敬禄仓东仓鼓乐社”,至明清时为皇官粮仓所属,是当时极少数“吃皇粮”的官办鼓乐社。

“曾经东仓鼓乐社也面临日渐凋零的窘境。‘文化+旅游’模式为鼓乐提供了发展平台。西安鼓乐的保护传承,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十几年来,东仓鼓乐社深耕西安鼓乐文化,抢救了大批工尺谱,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东仓鼓乐传承人赵筱民说,鼓乐要坚持原汁原味,传统的“根”不能变,在这个基础上要大胆创新。

2006年4月,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旗下大唐芙蓉园对东仓鼓乐开展保护抢救工作。为刚入园的东仓鼓乐社社员配备了新的服装,在园区紫云楼搭建了新的舞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传承有序,创新发展,才能让非遗活起来,不被变成真正的遗产。曾经的规矩是传内不传外,现在早已打破了这种规矩。像我就是15岁时开始在东仓鼓乐社研习鼓乐,师父拿着工尺谱,教一句我们唱一句,鼓、笙、筝、琵琶……各种乐器都要学都要会。”齐兴峰一边化妆一边对记者说,“在研习鼓乐的10多年中,大家收入不高,社员们在排练演出之外还要做兼职,有做代驾、送外卖的,也有做小生意的,直到这两年大家的收入才有了起色。”

化完妆后,齐兴峰从3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变成一位须发斑白的唐代宫廷梨园总管。记者跟随齐兴峰从后台来到舞台上检查道具和设备。“能坚持到今天,我们都有种使命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站在舞台上的齐兴峰严肃了不少。他告诉记者,坐乐全套演奏最少需要90分钟,观众很难有耐心听完。只有通过创新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东仓鼓乐,才能更好传播传统文化,让这些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而这正是东仓鼓乐社一直在探索的课题。今年2月开始演出的《鼓》这部剧就是创新发展的尝试,将非遗东仓鼓乐历史传承、记谱方式、演奏形式、经典曲目融入综合型音乐表演,将大唐乐舞与东仓鼓乐融合,打造出一部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舞台剧——唐代宫廷燕乐《鼓》。

下午4点,记者与近百名观众一起受到“邀请”,参加一场唐代宫廷《鼓》乐考试。40分钟的演出,以非遗西安鼓乐为“魂”,辅以华美的舞台效果、逼真的服装道具、精湛的舞蹈,观众们在与乐工的互动中逐渐沉浸在舞台剧的叙述中——唐长安城一位天赋少年历经考验成长为一代传奇,最终在玄宗千秋寿宴上大放异彩。

“东仓鼓乐传承人赵筱民研习东仓鼓乐50载、鼓师齐兴峰研习东仓鼓乐17年……”谢幕时,舞台上鼓、笙、筝、琵琶等23位乐师一一喊出从艺的时间,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红了眼眶。“看这个剧特别有代入感,舞台场景很炫酷。《得胜令》《殿前欢》这些曲子一一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场景会奏什么样的曲子,向观众再现盛唐宫廷音乐的魅力。”来自山西的游客徐娇告诉记者。

国庆假期,尽管西安秋雨连绵,但东仓鼓乐社每天要完成包括4场《鼓》在内的11场室内外演出。齐兴峰和同事们结束了在紫云楼的演出,又冒雨匆匆赶往湖边的胡姬酒肆为游客进行传统曲目的表演。(经济日报记者 雷 婷)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