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在消费回暖中激活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偶发的疫情并未阻断人们的消费热情,就地过节、省内游短途游、居家消费等成为新热点。与此同时,假期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

市场潜力在消费回暖中激活

来源:经济日报2021-10-08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偶发的疫情并未阻断人们的消费热情,就地过节、省内游短途游、居家消费等成为新热点。与此同时,假期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

“今年国庆假期的消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与往年相比出现一定的结构性变化。”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第四季度消费前景,借助节庆消费的良好氛围,有望更好地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就地过节也精彩

国庆前夕,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节日消费市场将以繁荣稳定为主基调”。

从国庆假期整体情况看,由于局部疫情反弹及部分地区提倡就地过节,本地消费、周边消费、居家消费等成为假期消费最显著特征。

“由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跨省旅游过节的游客数量不能与疫情之前的火爆场景相比。”赵萍表示,与此同时,自驾游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从疫情防控角度看,更有利于保障出行安全,而且能够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赵萍认为,国庆假期消费也呈现出一些突出亮点。首先,爱国热情带动文化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爱国主义电影热映,红色旅游受追捧,相关领域消费增速非常高;其次,旅游消费呈现持续回升走势。虽因疫情防控需要,多地景区采取限流措施,但相对于上半年而言,国庆假期旅游消费总体持续回升;此外,“宅经济”特点更加突出,特别是“宅家”的年轻消费群体在假期扩大了网络消费的规模,网络消费增速持续处于高位。

假期消费又有新玩法

随着个性化旅游需求的增长,人们的出游目的地从传统热门景点转向城市新兴景点。周边综合性度假村、精致露营产品等新玩法尤其受追捧。

在北京,京郊周边游行情持续火热,延庆的观星民宿、长城日出,怀柔、平谷的帐篷露营,密云的夜游司马台长城成为国庆假期的预订热词;在沈阳,由老工厂车间改建而成的1905文化创意园成为热门打卡地,“老味道”成“新宠”。

智能消费、健康消费更受青睐,线上线下融合紧密。在广东,线上线下互动,套系化家电、智能大屏及智能化小家电单品等受到消费者追捧,“水牙线”冲牙器、便携咖啡胶囊机、语音电动晾衣架、洗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尤其受到年轻人关注;在南昌,多个旅游景点植入体育运动元素,旅游消费潜力在融合中不断被激发。

各城市的主题公园也在国庆假期迎来又一波游玩热潮,尤其是节前刚刚开业的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北京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美团打车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打车量明显增长,10月2日达到高峰,比9月份日均单量增长近50%。

国庆假期,北京老字号餐厅迎来客流高峰。“假期的客流比平时大概翻了一倍,差不多每天要接待将近3000人,国庆节当天人更多。”北京市马凯餐厅鼓楼店经理吕永杰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点餐方式。据了解,同和居饭店、庆丰包子铺、华天延吉餐厅等外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华天二友居、护国寺小吃、惠丰酒家等品牌的节日外卖同比增长也超过20%。

亲子消费及露营、冲浪、潜水、逛音乐节等新兴游玩方式也备受欢迎。在家过节更催火“长假宅经济”,食材消费增加,外卖鲜花订单量大幅提升。

多措并举保障市场繁荣

为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各部门各地区多措并举保障国庆假期市场供应,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市场平稳有序。

从供应方面看,北京、内蒙古、广西等地指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增加蔬菜、肉类等采购和库存数量。黑龙江组建市场保供专班,建立“点对点”供应机制,保障封闭小区生活必需品供应。海南等地组织平价菜投放市场,青岛在全市设置120个批零网点,组织投放政府储备肉类和蔬菜。

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上海启动金秋购物旅游季,云南开展“惠购金秋”促消费系列活动,济南举办金秋消费季活动,湖北等地发放了惠民消费券。

针对国庆假期的交通运输组织保障,交通运输部强化旅游景区、客运场站等重点区域的运力投放,做好与铁路、民航的衔接,加强城市客运重点线路动态监测和运力调度,切实提高疏运能力,避免客流聚集。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客票、定制客运服务,改善乘客出行体验。

从国庆假期整体情况看,两方面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局部疫情多点散发,干扰消费持续回升。二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具有聚集性特点的消费恢复速度不及预期。“对此,还是需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市场恢复,才能使消费保持持续稳定回升的态势。”赵萍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来激发消费增长的潜力,“要用足第四季度节庆特点,营造良好的促消费氛围,将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加快推向市场”。

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吉蕾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市场潜力在消费回暖中激活

2021-10-08 07:31:54 来源: 0 条评论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偶发的疫情并未阻断人们的消费热情,就地过节、省内游短途游、居家消费等成为新热点。与此同时,假期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

“今年国庆假期的消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与往年相比出现一定的结构性变化。”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第四季度消费前景,借助节庆消费的良好氛围,有望更好地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就地过节也精彩

国庆前夕,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表示,“节日消费市场将以繁荣稳定为主基调”。

从国庆假期整体情况看,由于局部疫情反弹及部分地区提倡就地过节,本地消费、周边消费、居家消费等成为假期消费最显著特征。

“由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跨省旅游过节的游客数量不能与疫情之前的火爆场景相比。”赵萍表示,与此同时,自驾游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从疫情防控角度看,更有利于保障出行安全,而且能够满足个性化的旅游需求”。

赵萍认为,国庆假期消费也呈现出一些突出亮点。首先,爱国热情带动文化服务消费快速增长。《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爱国主义电影热映,红色旅游受追捧,相关领域消费增速非常高;其次,旅游消费呈现持续回升走势。虽因疫情防控需要,多地景区采取限流措施,但相对于上半年而言,国庆假期旅游消费总体持续回升;此外,“宅经济”特点更加突出,特别是“宅家”的年轻消费群体在假期扩大了网络消费的规模,网络消费增速持续处于高位。

假期消费又有新玩法

随着个性化旅游需求的增长,人们的出游目的地从传统热门景点转向城市新兴景点。周边综合性度假村、精致露营产品等新玩法尤其受追捧。

在北京,京郊周边游行情持续火热,延庆的观星民宿、长城日出,怀柔、平谷的帐篷露营,密云的夜游司马台长城成为国庆假期的预订热词;在沈阳,由老工厂车间改建而成的1905文化创意园成为热门打卡地,“老味道”成“新宠”。

智能消费、健康消费更受青睐,线上线下融合紧密。在广东,线上线下互动,套系化家电、智能大屏及智能化小家电单品等受到消费者追捧,“水牙线”冲牙器、便携咖啡胶囊机、语音电动晾衣架、洗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尤其受到年轻人关注;在南昌,多个旅游景点植入体育运动元素,旅游消费潜力在融合中不断被激发。

各城市的主题公园也在国庆假期迎来又一波游玩热潮,尤其是节前刚刚开业的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北京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美团打车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打车量明显增长,10月2日达到高峰,比9月份日均单量增长近50%。

国庆假期,北京老字号餐厅迎来客流高峰。“假期的客流比平时大概翻了一倍,差不多每天要接待将近3000人,国庆节当天人更多。”北京市马凯餐厅鼓楼店经理吕永杰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点餐方式。据了解,同和居饭店、庆丰包子铺、华天延吉餐厅等外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华天二友居、护国寺小吃、惠丰酒家等品牌的节日外卖同比增长也超过20%。

亲子消费及露营、冲浪、潜水、逛音乐节等新兴游玩方式也备受欢迎。在家过节更催火“长假宅经济”,食材消费增加,外卖鲜花订单量大幅提升。

多措并举保障市场繁荣

为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各部门各地区多措并举保障国庆假期市场供应,加强疫情防控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市场平稳有序。

从供应方面看,北京、内蒙古、广西等地指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增加蔬菜、肉类等采购和库存数量。黑龙江组建市场保供专班,建立“点对点”供应机制,保障封闭小区生活必需品供应。海南等地组织平价菜投放市场,青岛在全市设置120个批零网点,组织投放政府储备肉类和蔬菜。

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上海启动金秋购物旅游季,云南开展“惠购金秋”促消费系列活动,济南举办金秋消费季活动,湖北等地发放了惠民消费券。

针对国庆假期的交通运输组织保障,交通运输部强化旅游景区、客运场站等重点区域的运力投放,做好与铁路、民航的衔接,加强城市客运重点线路动态监测和运力调度,切实提高疏运能力,避免客流聚集。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客票、定制客运服务,改善乘客出行体验。

从国庆假期整体情况看,两方面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局部疫情多点散发,干扰消费持续回升。二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具有聚集性特点的消费恢复速度不及预期。“对此,还是需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市场恢复,才能使消费保持持续稳定回升的态势。”赵萍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来激发消费增长的潜力,“要用足第四季度节庆特点,营造良好的促消费氛围,将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加快推向市场”。

经济日报记者 冯其予 吉蕾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