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来源:新华社2021-10-11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余俊杰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发展进入快车道,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不断夯实网络安全法治基础

法者,治之端也。

近年来,在中央网信委坚强领导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国家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迈入新时代;

印发《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制定发布322项国家标准,共有12项包含我国技术贡献和提案的国际标准发布,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

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挑战,需要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日益健全。

与《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效衔接,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纷纷制修订本行业领域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国不断强化互联网国际治理和网络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等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深入人心。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我国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和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制度,开展多种专项治理行动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组织开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活动的网络安全审查,对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有效防范采购活动、数据处理活动以及国外上市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同时,组织对面向党政机关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的云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加强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防范云计算服务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已有56家云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

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2019年以来,有关部门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问题较为严重的1000余款App进行公开曝光。今年,持续深入开展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下架违规产品1600余件,并对存在隐私视频信息泄露隐患的视频监控App厂商进行约谈。

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行为,“净网”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今年以来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6万余名,对其中6700余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自2014年以来,十部门共同连续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推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有效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在全社会营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良好氛围。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近年来,相关部门与时俱进,推出一项项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

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11所高校入选;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增速全球领先;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开展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将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打造网络安全工作新格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1-10-11 08:15:31 来源: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新华社记者王思北、余俊杰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关于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发展进入快车道,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了一系列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不断夯实网络安全法治基础

法者,治之端也。

近年来,在中央网信委坚强领导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国家网络安全工作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

出台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网络空间法治进程迈入新时代;

印发《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制定发布322项国家标准,共有12项包含我国技术贡献和提案的国际标准发布,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日益完善。

万物互联的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

应对网络安全风险挑战,需要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国家网络安全应急体系日益健全。

与《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有效衔接,金融、能源、通信、交通等行业领域纷纷制修订本行业领域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安全防护体系不断完善,应急响应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国不断强化互联网国际治理和网络安全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自2014年起,世界互联网大会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关于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四个共同”等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深入人心。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我国不断健全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和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制度,开展多种专项治理行动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组织开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活动的网络安全审查,对滴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有效防范采购活动、数据处理活动以及国外上市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

同时,组织对面向党政机关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的云平台开展安全评估,加强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防范云计算服务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已有56家云平台通过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

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2019年以来,有关部门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对问题较为严重的1000余款App进行公开曝光。今年,持续深入开展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下架违规产品1600余件,并对存在隐私视频信息泄露隐患的视频监控App厂商进行约谈。

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行为,“净网”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今年以来共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6万余名,对其中6700余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自2014年以来,十部门共同连续在全国范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推动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有效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在全社会营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良好氛围。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近年来,相关部门与时俱进,推出一项项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加速形成。

设立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组织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11所高校入选;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增速全球领先;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开展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加快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程……

网络无边,安全有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将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打造网络安全工作新格局。

[责任编辑: 杜漩]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