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10-12

作者:胡兵(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一语,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防微杜渐、已病早治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所以用“千金”来命名其书。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也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我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堪称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医家十分重视“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纵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展史,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多有阐发,尤以孙思邈贡献显著,他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强调“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由于“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得法,得享百岁。

“未病”,是指人的机体有了一定的功能紊乱或失调,但尚未出现疾病的亚健康状态。“未病”的外延则很广,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等。“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中医主张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病重于治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在疾病未发生时,提升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在疾病发生时,早诊断早治疗,防微杜渐,防止疾病的扩展和转变;在疾病有所缓解或身体痊愈时,从整体上调理人体,防止病情反复和疾病的复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很善于把“治未病”“整体观”“辨证论治”等中医思想和术语,巧妙地运用到治国理政中,在一些重要讲话中信手拈来,生动传神。例如,2018年,他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重要讲话,则以防患未然的思维强调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人之一身,犹一国之象也。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和整体健康观,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服务,也为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资源,同时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剂中国通用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2021-10-12 10:53:11 来源:

作者:胡兵(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求是》杂志2021年第5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文章强调:“‘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一语,出自“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防微杜渐、已病早治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所以用“千金”来命名其书。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也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我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堪称中国医学的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医家十分重视“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纵览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发展史,历代医家对“治未病”思想多有阐发,尤以孙思邈贡献显著,他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和“已病”三个层次,强调“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孙思邈由于“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得法,得享百岁。

“未病”,是指人的机体有了一定的功能紊乱或失调,但尚未出现疾病的亚健康状态。“未病”的外延则很广,包括健康未病态、前病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等。“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中医主张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防病重于治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在疾病未发生时,提升正气,增强人体免疫力;在疾病发生时,早诊断早治疗,防微杜渐,防止疾病的扩展和转变;在疾病有所缓解或身体痊愈时,从整体上调理人体,防止病情反复和疾病的复发。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很善于把“治未病”“整体观”“辨证论治”等中医思想和术语,巧妙地运用到治国理政中,在一些重要讲话中信手拈来,生动传神。例如,2018年,他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治好‘长江病’,要科学运用中医整体观,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系统治疗。”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再次证明,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的重要讲话,则以防患未然的思维强调了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人之一身,犹一国之象也。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和整体健康观,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健康服务,也为全面建设法治中国、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提供了思想资源,同时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剂中国通用方。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