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系列评论②
人口在区域间的增减并不是“匀质”的。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集聚,更具体一点来说,主要是向少数的头部大城市及城区集聚。总体看,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需要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协调发展。

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系列评论②

来源:经济日报2021-10-13

冯 奎 

人口在区域间的增减并不是“匀质”的。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集聚,更具体一点来说,主要是向少数的头部大城市及城区集聚。总体看,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需要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协调发展。

以成渝经济圈举例来说,从“六普”到“七普”,成都市人口增加将近四成,10年间增加了近582万人,但跟着成都一起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的德阳、眉山、资阳三市的人口却减少或微增。再看重庆,新增人口主要去了中心城区,重庆市域范围内规划了一些“区域中心”,但它们分化明显,而偏远的区县出现人口收缩的情形。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区域的城市人口增加,周边城市人口大都减少。

人口究竟应在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各类城市、小城镇如何合理分布?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标准答案”。这涉及多种目标与约束条件,涉及公平、效率、安全等多种维度,需要做综合分析。

“七普”反映出的人口与城市群、都市圈分布趋势特征提醒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城市群与都市圈的人口正在加速集聚,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大都市地区的中小城市正在出现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的景象。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看到“虹吸”现象的长期性、复杂性,看到大城市“吃不了”与中小城市“吃不饱”“吃不着”同时并存的情况。应抓紧建立一套统计与分析体系,对城市群、都市圈内部进行更具体更精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讨论,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要避免少数核心城市过度集聚各类功能。“七普”数据显示,27个省会城市在各自省份的经济首位度普遍高于人口首位度。一些人据此认为,从经济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应进一步提高这类城市的人口首位度。但要看到,如果一味强调提高人口首位度,部分城市人口将集聚过多,超出其资源承受能力与治理能力,不利于该城市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他城市发展。因此,要因城施策。可供选择的路径有三个,一是提升大城市的人口首位度,二是合理调整大城市的经济首位度,三是引导人口在大中小城市构成的都市圈范围内合理分布,从而促进经济与人口发展程度更加协调。

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城市特色发展水平。中小城市需要理性地认识到“虹吸”现象的长期性、复杂性,应放弃不合理的“大规划”,降低人口的过度预期。加强交通通讯联结,构建便捷高效畅通的都市圈网络,形成利益综合体,提高中小城市的发展韧性。进一步健体强身,走出一条专业、精致、特色、新颖的发展道路。而且,中小城市要积极参与构建都市圈协调机制,争取中小城市的决策话语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系列评论②

2021-10-13 05:56:12 来源: 0 条评论

冯 奎 

人口在区域间的增减并不是“匀质”的。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市群、都市圈等区域集聚,更具体一点来说,主要是向少数的头部大城市及城区集聚。总体看,我国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需要进一步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城市群、都市圈协调发展。

以成渝经济圈举例来说,从“六普”到“七普”,成都市人口增加将近四成,10年间增加了近582万人,但跟着成都一起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的德阳、眉山、资阳三市的人口却减少或微增。再看重庆,新增人口主要去了中心城区,重庆市域范围内规划了一些“区域中心”,但它们分化明显,而偏远的区县出现人口收缩的情形。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区域的城市人口增加,周边城市人口大都减少。

人口究竟应在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各类城市、小城镇如何合理分布?这个问题目前没有“标准答案”。这涉及多种目标与约束条件,涉及公平、效率、安全等多种维度,需要做综合分析。

“七普”反映出的人口与城市群、都市圈分布趋势特征提醒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城市群与都市圈的人口正在加速集聚,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大都市地区的中小城市正在出现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的景象。要清醒地看到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看到“虹吸”现象的长期性、复杂性,看到大城市“吃不了”与中小城市“吃不饱”“吃不着”同时并存的情况。应抓紧建立一套统计与分析体系,对城市群、都市圈内部进行更具体更精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估讨论,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

要避免少数核心城市过度集聚各类功能。“七普”数据显示,27个省会城市在各自省份的经济首位度普遍高于人口首位度。一些人据此认为,从经济与人口发展相适应的角度,应进一步提高这类城市的人口首位度。但要看到,如果一味强调提高人口首位度,部分城市人口将集聚过多,超出其资源承受能力与治理能力,不利于该城市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其他城市发展。因此,要因城施策。可供选择的路径有三个,一是提升大城市的人口首位度,二是合理调整大城市的经济首位度,三是引导人口在大中小城市构成的都市圈范围内合理分布,从而促进经济与人口发展程度更加协调。

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城市特色发展水平。中小城市需要理性地认识到“虹吸”现象的长期性、复杂性,应放弃不合理的“大规划”,降低人口的过度预期。加强交通通讯联结,构建便捷高效畅通的都市圈网络,形成利益综合体,提高中小城市的发展韧性。进一步健体强身,走出一条专业、精致、特色、新颖的发展道路。而且,中小城市要积极参与构建都市圈协调机制,争取中小城市的决策话语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