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镇化蕴藏巨大内需潜力
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流动数据看,过去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0%增加到63.89%,年均约提高1.4个百分点。

低碳城镇化蕴藏巨大内需潜力

来源:经济日报2021-10-15

冯奎 

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流动数据看,过去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0%增加到63.89%,年均约提高1.4个百分点。“七普”数据同时显示,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同比下降,农民工出现了负增长。由此来看,未来城镇化的速度或将下降,但仍将保持高位。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低碳、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将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包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不可忽视。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显示,他们在达到城镇化高峰值之后,又经历若干年发展再达到碳达峰,之后才开始提出碳中和。就实质来说,这样一种城镇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是不怎么受碳排放约束的,或者说受“软约束”。我国的城镇化尚未完成,距离城镇化达峰还有约20年时间和十几个百分点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面临某些挑战。例如,受控制碳排放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部分产业受到限制,吸纳的就业减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动力会受一定影响。但从整体而言,我国将城镇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统筹起来加以规划,仍将给城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首先,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我国一些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的规模巨大,但发展质量不高,尤其是环境品质较差、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严格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我国城市将形成更加明确的绿色低碳导向。与高排放相关联的许多“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等问题,将有明确的治理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城市品质提升将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

其次,有利于形成强大内需。新型内需广泛存在于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节能低碳建筑、低碳基础设施、低碳运输方式、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智能化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这些行业与产业的发展,将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并且将进一步支持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减少碳排放。

再次,可培育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消费、交通、服务等,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碳达峰、碳中和所产生的目标引领和压力机制,将使所有城市参与其中,推动城市更好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低碳城镇化蕴藏巨大内需潜力

2021-10-15 05:57:01 来源: 0 条评论

冯奎 

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流动数据看,过去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50%增加到63.89%,年均约提高1.4个百分点。“七普”数据同时显示,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同比下降,农民工出现了负增长。由此来看,未来城镇化的速度或将下降,但仍将保持高位。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低碳、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将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包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不可忽视。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显示,他们在达到城镇化高峰值之后,又经历若干年发展再达到碳达峰,之后才开始提出碳中和。就实质来说,这样一种城镇化与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是不怎么受碳排放约束的,或者说受“软约束”。我国的城镇化尚未完成,距离城镇化达峰还有约20年时间和十几个百分点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面临某些挑战。例如,受控制碳排放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部分产业受到限制,吸纳的就业减少,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动力会受一定影响。但从整体而言,我国将城镇化与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统筹起来加以规划,仍将给城市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首先,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我国一些城市人口规模和经济产出的规模巨大,但发展质量不高,尤其是环境品质较差、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不利于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严格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我国城市将形成更加明确的绿色低碳导向。与高排放相关联的许多“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等问题,将有明确的治理路线图。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城市品质提升将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

其次,有利于形成强大内需。新型内需广泛存在于城市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发展、节能低碳建筑、低碳基础设施、低碳运输方式、资源循环利用行业、智能化新技术产业等领域。这些行业与产业的发展,将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并且将进一步支持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减少碳排放。

再次,可培育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消费、交通、服务等,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碳达峰、碳中和所产生的目标引领和压力机制,将使所有城市参与其中,推动城市更好实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