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创新点亮数字化未来
外表呆萌的5G机器人能来回巡检还能送外卖,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在模拟雪车上沉浸式体验风驰电掣的速度,借助AR(增强现实)设备用虚拟分身试穿心仪的衣服……

5G创新点亮数字化未来

来源:经济日报2021-10-18

记者 黄 鑫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5G创新带来的数字化未来看得见摸得着——外表呆萌的5G机器人能来回巡检还能送外卖,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在模拟雪车上沉浸式体验风驰电掣的速度,借助AR(增强现实)设备用虚拟分身试穿心仪的衣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超过100万个,占全球的70%以上,5G终端连接数超过4亿。同时,5G应用也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文体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消费领域5G应用加快探索,制造、矿山、医疗、港口等垂直行业5G应用模式日渐清晰,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应用加快探索

2021年是5G加速普及、数字化加速推进的一年。当前,随着5G行业应用不断拓展、数字化融合持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在通信展上可以找到答案。记者在展区看到,中国电信展区依托5G技术创造了有“声”有“色”的红色通信沉浸式体验。戴上VR眼镜,瞬间就能从人潮涌动的展会现场进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及上海电信博物馆等历史场景;戴上耳机,打开的则是中国电信与喜马拉雅合作搭建的有声图书馆,可以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历史。此外,互动项目“5G时间折叠”吸引了大批观众排队“穿越”到未来城市、外星热带丛林,亲身感受5G的高宽带、低时延特性。

在中国联通展区冬奥互动沙盘前,通过VR眼镜,观众可以窥见座座“冰山”和周围的5G基站,亲临“冰丝带”、鸟巢、冰立方、“雪如意”等场馆。任意视角切换、自由缩放、随时暂停、定格旋转……借由5G自由视角直播系统,能呈现出现场物体360度环绕视角的立体感效果。

华为展示了智慧家庭场景下的影音娱乐、智慧厨房、智慧办公等解决方案,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可以连接家庭里每个智能设备,变身一个“超级终端”。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杨超斌介绍说,目前,全球5G用户数达4.9亿人,5G基站数量达150万个。从产业发展速度看,5G在过去两年时间走完了4G用5年所走的路。从目前中国5G网络建设情况来看,5G网络速度跟4G相比,用户体验提升10倍的目标已经达成。

不过,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林国恩坦言,德勤对5G消费端的调查显示,5G消费者相比以往有些下滑,可能是因为目前5G在消费端的应用场景没有很大新突破。

5G到底能不能提供“杀手级”的业务?杨超斌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已经有所变化。这一点在视频使用上体现明显,一是高清视频占比提升,二是视频缓冲时间从3秒缩短至0.5秒,这是网络能力变化带来的结果。我国5G用户与4G用户相比,每个月在视频上消耗的流量已经由原来不到10G上升到现在的14.4G,提升了近50%。

行业应用日渐明晰

在通信展上,记者发现5G在行业端应用的展示要多于消费端。这也契合了杨超斌所言:“中国5G在行业端上的应用,比消费端在全球更领先一些,目前已经形成1万多个创新应用案例,批量服务于20多个行业。”

多家企业都展示了自己的5G行业应用案例。在水泥行业,中国移动打造了一个5G智慧水泥综合解决方案,能够打破水泥企业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一屏知全厂”;并在水泥生产的矿区和厂区打造了“5G高清360度VR远程参观”“5G大规模数采”“5G视觉质检”“5G视频安防”四个5G典型应用场景,促进水泥行业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

在电力行业,中国电信将5G应用于输电线巡检、电厂数据监控、配网纵差保护、配网动态感知和用电信息采集等场景;在化工行业中国电信落地5G定制网,帮助企业实现高能耗设备数字化管理、污染排放全流程监控、实时获取节能减排数据、将安全管控关口前移等。

在钢铁、家电、航空制造等行业,中国联通展示了自己的5G工业智脑,各种远程操作尽显黑科技,可远程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维护及数据监控。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5G工业智脑已在多个行业进行了验证部署,实现制造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制造、能源、医疗、文旅、农业等领域都已经有了5G应用,应用模式比较成熟的有矿山和港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5G的主要应用前景是垂直行业,是工业互联网,是融入实体经济。5G的三大应用场景——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都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亟待确定新的网络服务能力,需要新的网络架构才能支持这些新的应用场景。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5G﹢工业互联网”累计在建项目超过1500个。同时,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至40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适度超前布局5G

“要进一步拓展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化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建设,提升交通、教育、科研、医疗健康、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辛国斌说。

5G应用的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建立在5G网络加快普及的基础之上。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的5G建设和发展已走在前列。统计显示,我国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5G终端连接数占全球比重超过80%,均居全球首位。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介绍,截至8月底,我国5G基站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国5G基站数占4G基站比例达到18%。

“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区已开通5G网络超过2900个,占比超过97%,已有29个省份实现了县县通5G网络。全国乡镇已有1.4万个开通5G网络,占比超过40%。东部地区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51万个,乡镇5G覆盖比例达到76%,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续合元介绍说。

当前,5G发展已进入商用部署关键阶段。工信部持续推进5G高质量精品网络的打造,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持续完善热点区域网络深度覆盖,提升乡镇5G网络覆盖比例,优化5G网络质量。同时,各地政府积极为5G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加强5G基站站址统筹协调、加大5G基站建设资金支持、降低5G网络用电成本、推进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和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等方面支持5G网络建设。截至今年8月底,所有省级政府均已出台支持5G发展的相关政策,全国省、区、市共出台5G政策近570个。

“我国坚持适度超前推进5G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承载底座,对抢占5G产业生态发展先机、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梁斌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5G创新点亮数字化未来

2021-10-18 07:35:00 来源: 0 条评论

记者 黄 鑫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5G创新带来的数字化未来看得见摸得着——外表呆萌的5G机器人能来回巡检还能送外卖,戴上VR(虚拟现实)头盔在模拟雪车上沉浸式体验风驰电掣的速度,借助AR(增强现实)设备用虚拟分身试穿心仪的衣服……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超过100万个,占全球的70%以上,5G终端连接数超过4亿。同时,5G应用也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文体娱乐、赛事直播、居住服务等消费领域5G应用加快探索,制造、矿山、医疗、港口等垂直行业5G应用模式日渐清晰,在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费应用加快探索

2021年是5G加速普及、数字化加速推进的一年。当前,随着5G行业应用不断拓展、数字化融合持续深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在通信展上可以找到答案。记者在展区看到,中国电信展区依托5G技术创造了有“声”有“色”的红色通信沉浸式体验。戴上VR眼镜,瞬间就能从人潮涌动的展会现场进入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会址及上海电信博物馆等历史场景;戴上耳机,打开的则是中国电信与喜马拉雅合作搭建的有声图书馆,可以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历史。此外,互动项目“5G时间折叠”吸引了大批观众排队“穿越”到未来城市、外星热带丛林,亲身感受5G的高宽带、低时延特性。

在中国联通展区冬奥互动沙盘前,通过VR眼镜,观众可以窥见座座“冰山”和周围的5G基站,亲临“冰丝带”、鸟巢、冰立方、“雪如意”等场馆。任意视角切换、自由缩放、随时暂停、定格旋转……借由5G自由视角直播系统,能呈现出现场物体360度环绕视角的立体感效果。

华为展示了智慧家庭场景下的影音娱乐、智慧厨房、智慧办公等解决方案,基于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可以连接家庭里每个智能设备,变身一个“超级终端”。

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杨超斌介绍说,目前,全球5G用户数达4.9亿人,5G基站数量达150万个。从产业发展速度看,5G在过去两年时间走完了4G用5年所走的路。从目前中国5G网络建设情况来看,5G网络速度跟4G相比,用户体验提升10倍的目标已经达成。

不过,德勤中国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领导合伙人林国恩坦言,德勤对5G消费端的调查显示,5G消费者相比以往有些下滑,可能是因为目前5G在消费端的应用场景没有很大新突破。

5G到底能不能提供“杀手级”的业务?杨超斌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已经有所变化。这一点在视频使用上体现明显,一是高清视频占比提升,二是视频缓冲时间从3秒缩短至0.5秒,这是网络能力变化带来的结果。我国5G用户与4G用户相比,每个月在视频上消耗的流量已经由原来不到10G上升到现在的14.4G,提升了近50%。

行业应用日渐明晰

在通信展上,记者发现5G在行业端应用的展示要多于消费端。这也契合了杨超斌所言:“中国5G在行业端上的应用,比消费端在全球更领先一些,目前已经形成1万多个创新应用案例,批量服务于20多个行业。”

多家企业都展示了自己的5G行业应用案例。在水泥行业,中国移动打造了一个5G智慧水泥综合解决方案,能够打破水泥企业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一屏知全厂”;并在水泥生产的矿区和厂区打造了“5G高清360度VR远程参观”“5G大规模数采”“5G视觉质检”“5G视频安防”四个5G典型应用场景,促进水泥行业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转变。

在电力行业,中国电信将5G应用于输电线巡检、电厂数据监控、配网纵差保护、配网动态感知和用电信息采集等场景;在化工行业中国电信落地5G定制网,帮助企业实现高能耗设备数字化管理、污染排放全流程监控、实时获取节能减排数据、将安全管控关口前移等。

在钢铁、家电、航空制造等行业,中国联通展示了自己的5G工业智脑,各种远程操作尽显黑科技,可远程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维护及数据监控。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5G工业智脑已在多个行业进行了验证部署,实现制造新业态、新模式。

“目前,制造、能源、医疗、文旅、农业等领域都已经有了5G应用,应用模式比较成熟的有矿山和港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认为,5G的主要应用前景是垂直行业,是工业互联网,是融入实体经济。5G的三大应用场景——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都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亟待确定新的网络服务能力,需要新的网络架构才能支持这些新的应用场景。

我国“5G﹢工业互联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5G﹢工业互联网”累计在建项目超过1500个。同时,工业互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应用范围逐步扩大至40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覆盖2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

适度超前布局5G

“要进一步拓展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化生产生活和社会公共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信息通信技术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社区建设,提升交通、教育、科研、医疗健康、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辛国斌说。

5G应用的进一步创新和丰富建立在5G网络加快普及的基础之上。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的5G建设和发展已走在前列。统计显示,我国5G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5G终端连接数占全球比重超过80%,均居全球首位。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梁斌介绍,截至8月底,我国5G基站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全国5G基站数占4G基站比例达到18%。

“目前,全国县级行政区已开通5G网络超过2900个,占比超过97%,已有29个省份实现了县县通5G网络。全国乡镇已有1.4万个开通5G网络,占比超过40%。东部地区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超过51万个,乡镇5G覆盖比例达到76%,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续合元介绍说。

当前,5G发展已进入商用部署关键阶段。工信部持续推进5G高质量精品网络的打造,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持续完善热点区域网络深度覆盖,提升乡镇5G网络覆盖比例,优化5G网络质量。同时,各地政府积极为5G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从加强5G基站站址统筹协调、加大5G基站建设资金支持、降低5G网络用电成本、推进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和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等方面支持5G网络建设。截至今年8月底,所有省级政府均已出台支持5G发展的相关政策,全国省、区、市共出台5G政策近570个。

“我国坚持适度超前推进5G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承载底座,对抢占5G产业生态发展先机、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梁斌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