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观察·数说新跨越|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顺利举办,重点展示了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大数据观察·数说新跨越|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2021-11-23

日前,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顺利举办,重点展示了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995年的348.6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95年的75.17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19万人年……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超6%

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起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散裂中子源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是国际公认的与同步辐射光源优势互补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平台。”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工作人员向公众详细讲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装置性能高效稳定,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达到100千瓦设计指标,进一步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从1998年的28.9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4亿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国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在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高速铁路、基础软件研发等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一批国之重器。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同时,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助力催生新产业、新经济。

突破27万家

高新技术企业

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到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再到如今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加快应用,科技成果越来越快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让更多“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近年来,重大专项引领重点产业跨越发展,移动通信、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7万家。

区域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依托。2020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3.6万亿元,以不到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3.3%的全国GDP,培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万家,占到全国的36.3%。

今年1—8月份,国家高新区依靠创新驱动,呈现出较强的经济发展韧性,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强劲。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213万项

过去5年科技成果技术交易

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

在陕西柞水,小木耳成就大产业。当地在李玉院士、赵亚夫研究员等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建立了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平台,带动30个示范基地和30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木耳产业年产值近3亿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统筹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与质量,研发人员总量不断增长,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95年的75.17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19万人年。

科技人才快速发展背后,也离不开深化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了创新创业新生态。加快实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破四唯”在重点领域全面展开,极大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过去5年,全国213万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交易,是“十二五”时期的1.52倍。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激发人才活力为重点,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将加快构建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揭榜挂帅”制度将是“十四五”科技计划项目改革的重中之重。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大数据观察·数说新跨越|科技创新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11-23 06:26:46 来源: 0 条评论

日前,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顺利举办,重点展示了我国在基础前沿、战略高技术和民生科技等领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995年的348.69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95年的75.17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19万人年……一组组数据,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超6%

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几乎从零起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从党的十八大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我国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踏上了从科技大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散裂中子源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是国际公认的与同步辐射光源优势互补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平台。”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工作人员向公众详细讲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装置性能高效稳定,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半达到100千瓦设计指标,进一步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从1998年的28.9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504亿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我国在量子科学、铁基超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国系统推进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了6%;在铁基超导、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高速铁路、基础软件研发等取得积极进展,涌现了“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一批国之重器。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着力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新兴学科、冷门学科和薄弱学科的发展,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支持广大科研人员勇闯创新“无人区”。同时,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新的科学、新的技术,助力催生新产业、新经济。

突破27万家

高新技术企业

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从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试制成功,到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再到如今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加快应用,科技成果越来越快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形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供给质量,让更多“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近年来,重大专项引领重点产业跨越发展,移动通信、新药创制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2020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7万家。

区域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依托。2020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3.6万亿元,以不到3‰的国土面积贡献了13.3%的全国GDP,培育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万家,占到全国的36.3%。

今年1—8月份,国家高新区依靠创新驱动,呈现出较强的经济发展韧性,实现营业收入29.5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强劲。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大规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托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企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213万项

过去5年科技成果技术交易

创新创业形成新生态

在陕西柞水,小木耳成就大产业。当地在李玉院士、赵亚夫研究员等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建立了木耳技术研发中心、木耳大数据中心等创新平台,带动30个示范基地和30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木耳产业年产值近3亿元。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使我国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统筹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的规模与质量,研发人员总量不断增长,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1995年的75.17万人年增长到2020年的509.19万人年。

科技人才快速发展背后,也离不开深化重点领域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了创新创业新生态。加快实施科研人员减负行动,“破四唯”在重点领域全面展开,极大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过去5年,全国213万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交易,是“十二五”时期的1.52倍。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激发人才活力为重点,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生态。将加快构建符合科研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培养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揭榜挂帅”制度将是“十四五”科技计划项目改革的重中之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