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传奇的白帝城、雄奇天下的夔门,见证了奉节的盎然诗意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浣花溪”,页面大多会首先指向如今成都市区紧邻杜甫草堂的那一处所在;然而其实在重庆、在长江三峡腹地的奉节白帝城下,也曾经有过一条浣花溪,并且它同样见证了“诗圣”杜甫曾经的“斗酒诗百篇”……千年之后的2021年12月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这里。
▲12月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寻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奉节白帝城感受这里的诗词文化
白帝城山下,记者抬眼望去,浩荡东去的长江水和在石头上刀凿斧刻出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相映生辉;拾级而上,进到白帝庙内,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碑刻似乎又同“诗圣”的经典咏叹完成了一场遥相呼应的隔空对话。
这里原来也曾有过一条浣花溪
白帝城有景不用多说。三峡工程蓄水后,这里完全变成了一个位于滚滚江水中的巨型“盆景”。通过古色古香的风雨廊桥登岛,给采访团记者们率先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诗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入口,最先向大家打招呼的就是小学生都会背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刘禹锡的经典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也紧随其后闯入了记者的眼帘。
步行通过风雨廊桥,上游新闻记者专门留意了一下,每根石柱上刻着的诗词名篇如果要逐一细细品读,还真要花上不少时间。
▲白帝庙内的碑刻吸引了记者们关注的目光
现场讲解员告诉记者,曾经让杜甫感怀的浣花溪就在如今刻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的石碑左后方。一千多年前,杜甫也曾在此搭起过一个草堂并寓居一年有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句传诵千年的‘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就是他在这里写成的。”
沿着蜿蜒的石梯,采访团向山上的白帝庙进发。在此过程中,无处不在的经典诗词好似随时都在提醒着记者,自己正身处“中华诗城”之中。
诗景、诗史、诗情在此完美融合
有意思的是,上游新闻记者发现,身处如今的白帝城景区内,面对浩荡江水的包围再读这些经典诗词,个中况味确实有些不同以往。而这也正是“中华诗城”奉节希望展现给广大市民、游客的关键细节之一。
▲早已经蜚声海内外的白帝庙
“大家现在走进白帝城,感官上可以直接体验到的诗词呈现主要有三种方式。”夔州(白帝城)博物馆馆长雷庭军告诉记者,首先就是“诗与景”。“大家从白帝城风雨廊桥进入景区之后,到环山道一圈,再到白帝城的山上,我们一共选取了100首左右的古诗名篇来和大家看到的景致相匹配。”雷庭军说,大家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分布于不同位置的这些诗句其实就是古人对当时此地的观察、感受和赞美。
雷庭军提到,其次是“诗与史”,大家走进白帝庙就会发现,有非常多和相关历史相对应的诗歌出现在面前。
▲竹枝园是白帝城景区“诗与情”的集中体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记者从白帝庙参观完后,在其后面还发现了一处清幽所在:竹枝园。园如其名,竹子成了其中的主要元素。“众所周知‘竹枝词’原本就是源自三峡地区的一种民歌,”雷庭军说,所以在这里以刘禹锡那首流传千年的《竹枝词》为核心,一并展示了三峡地区民歌、民谣从古到今一路走来的发展,“很多历史名家对‘竹枝词’的传唱,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看到。”雷庭军说到。
夔门天下雄确实名不虚传
当然,到了白帝城就还有一项“保留节目”不能不提:感受夔门天下雄。包括本次采访团的记者们在内的众多游客,在白帝城面朝夔门的观景台上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从钱包里掏出一张10元纸币,将背面的夔门图案和视野中真真正正的夔门来一次“同款”打卡。
▲雄奇的夔门惹得不少记者掏出十元纸币留影
“呜——”记者拍照时恰逢有正要进入瞿塘峡的轮船鸣响了汽笛。声响回荡在长江两岸的群山之间,更加深了大家对夔门雄奇的印象。
奉节文化的博大精深,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应该更有发言权。今年76岁的赵贵林应该算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面对本次“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的镜头,他的身份是诗城博物馆的馆长。
▲赵贵林在自己创立的诗城博物馆里讲述了奉节的前世今生
这座几乎凭借他一己之力,“拾砖瓦,铢积寸累”建起来的民间博物馆,几乎浓缩了老奉节几代人的珍贵记忆。记者走进馆内发现,超过2000平方米的民房被他分隔成了十余个展厅。奉节是如何从历史的烟尘中一步步发展至今的,古老夔州的珍贵老照片,以及三峡库区蓄水前奉节老县城的风貌,都被囊括了进去。
▲赵贵林还把一处奉节老民居搬到了博物馆内
其中,记者发现,赵贵林甚至还把一座1930年代的奉节木质民居搬到了馆中。屋内当年的结婚证和结婚照惹得不少记者都举起了相机和手机。而曾给众多70后、80后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加拿大人科克伦挑战走钢丝跨越夔门所用过的钢丝,也被收藏到了馆内。
当记者问起作为本地人怎么看为何奉节留下了如此之多的经典诗篇时,赵贵林笑着说,首先就是地理位置的重要。“奉节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旅云集之所。这就导致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在这里上演。”赵贵林说,再加上三峡的雄奇山水,文人墨客到此争相通过诗文来抒怀而言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