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取一支生态画笔,绘一幅化屋新图景
12月18日,从黔西市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媒体采访团第四站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化屋村。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取一支生态画笔,绘一幅化屋新图景

来源:天眼新闻2021-12-20
微信图片_20211219105405.jpg

滚滚长江一路奔流,孕育了巴山蜀水、云贵高原、洞庭水乡的千年文脉。12月1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五省市党委网信办和新华网共同主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余家新闻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巴山蜀水、云贵高原等地进行探访,推出一系列精彩报道。

12月18日,从黔西市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媒体采访团第四站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化屋村。

站在乌江河畔,两岸的悬崖峭壁扑面袭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这里令人惊叹的美景,却也安排了很多艰难险阻。

微信图片_20211219014110.jpg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曾经的化屋村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村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3.6%。

如今,随着化屋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依靠这里的青山绿水、民族文化,当地走上了一条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2019年,化屋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彻底撕掉了长久以来的贫困标签,村民的生活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如果要说起基础建设、旅游发展为当地带来的变化,化屋村的何兰民族山庄老板何兰可谓是感慨万千。

民宿.jpg

图为老板何兰。

“以前没通路之前,到附近的乡镇回来可能都要一天时间,家庭的年收入也只有近万元左右。路通之后,2008年我就开了这个民宿,然后旅游发展起来了,村里环境变好了,客人变多了,我的店规模也扩大了,今年纯收入就有60万左右。”何兰对记者说。

微信图片_20211219014904.jpg

何兰正在接受媒体采访团记者采访。

从一开始的60平方米的小店,到现在的560平方米,能够接待100多位客人的两层楼房,何兰民族山庄越来越红火,也见证着化屋村的旅游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的切实红利。

小康车间绣出幸福生活

随后,媒体采访团来到化屋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小康车间,负责人杨文丽身着民族服饰热情地向记者们介绍着小康车间情况。

微信图片_20211219013911.jpg

小康车间妇女正在工作。

据了解,化屋村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引进村内能人,共同创办了刺绣蜡染车间。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线下销售,还充分运用电商平台,通过抖音、快手等app平台开展网络直播等等。

“现在我们直播电商这一块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60万到70万左右,线上销售还是非常不错的。此外,我们小康车间还解决了部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直播.jpg

杨文丽直播时的场景。

目前,车间共吸纳了19名苗族妇女稳定就业,还有50余名绣娘在家制作后以计件方式获取报酬。

“我家有四口人,我主要在家里带小孩,没有什么收入。现在能够在车间工作,每个月有3000左右的工资,离家近,多劳多得,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在小康车间工作的化屋村村民张应告诉记者。

车间.jpg

“5G+数字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旅游产业的火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今年3月10日,贵州移动毕节分公司与黔西市化屋村举行挂牌仪式,携手共建“5G+数字乡村示范点”。“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是“示范点”的核心项目。

平台.jpg

“这个‘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对我们乡村旅游规划这一块帮助很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监控景区的客流量,提示村民错峰出行等等,在乡村治理上也更加便捷了。”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向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11219013919.jpg

据了解,“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包含“数字治理、智慧旅游、数字生态、智慧经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明实践、信息设施”八个中心板块,覆盖化屋村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如今,化屋村依靠青山绿水这支生态画笔,绘出了一幅旅游兴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化屋_副本.jpg

据统计,2020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2021年2月3日至10月,化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3.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思露 蒋明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取一支生态画笔,绘一幅化屋新图景

2021-12-20 14:11:40 来源: 0 条评论
微信图片_20211219105405.jpg

滚滚长江一路奔流,孕育了巴山蜀水、云贵高原、洞庭水乡的千年文脉。12月1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湖南五省市党委网信办和新华网共同主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余家新闻媒体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对巴山蜀水、云贵高原等地进行探访,推出一系列精彩报道。

12月18日,从黔西市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媒体采访团第四站走进了如诗如画的化屋村。

站在乌江河畔,两岸的悬崖峭壁扑面袭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这里令人惊叹的美景,却也安排了很多艰难险阻。

微信图片_20211219014110.jpg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曾经的化屋村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村民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3.6%。

如今,随着化屋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依靠这里的青山绿水、民族文化,当地走上了一条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2019年,化屋村所有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彻底撕掉了长久以来的贫困标签,村民的生活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

如果要说起基础建设、旅游发展为当地带来的变化,化屋村的何兰民族山庄老板何兰可谓是感慨万千。

民宿.jpg

图为老板何兰。

“以前没通路之前,到附近的乡镇回来可能都要一天时间,家庭的年收入也只有近万元左右。路通之后,2008年我就开了这个民宿,然后旅游发展起来了,村里环境变好了,客人变多了,我的店规模也扩大了,今年纯收入就有60万左右。”何兰对记者说。

微信图片_20211219014904.jpg

何兰正在接受媒体采访团记者采访。

从一开始的60平方米的小店,到现在的560平方米,能够接待100多位客人的两层楼房,何兰民族山庄越来越红火,也见证着化屋村的旅游发展为当地村民带来的切实红利。

小康车间绣出幸福生活

随后,媒体采访团来到化屋村易地搬迁安置点的小康车间,负责人杨文丽身着民族服饰热情地向记者们介绍着小康车间情况。

微信图片_20211219013911.jpg

小康车间妇女正在工作。

据了解,化屋村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由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引进村内能人,共同创办了刺绣蜡染车间。在销售渠道方面,除了线下销售,还充分运用电商平台,通过抖音、快手等app平台开展网络直播等等。

“现在我们直播电商这一块的年收入就可以达到60万到70万左右,线上销售还是非常不错的。此外,我们小康车间还解决了部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直播.jpg

杨文丽直播时的场景。

目前,车间共吸纳了19名苗族妇女稳定就业,还有50余名绣娘在家制作后以计件方式获取报酬。

“我家有四口人,我主要在家里带小孩,没有什么收入。现在能够在车间工作,每个月有3000左右的工资,离家近,多劳多得,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在小康车间工作的化屋村村民张应告诉记者。

车间.jpg

“5G+数字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旅游产业的火热发展,为进一步加强5G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助力乡村振兴。今年3月10日,贵州移动毕节分公司与黔西市化屋村举行挂牌仪式,携手共建“5G+数字乡村示范点”。“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是“示范点”的核心项目。

平台.jpg

“这个‘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对我们乡村旅游规划这一块帮助很大,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监控景区的客流量,提示村民错峰出行等等,在乡村治理上也更加便捷了。”化屋村党支部书记张玉芝向媒体采访团的记者介绍道。

微信图片_20211219013919.jpg

据了解,“5G+数字乡村统一信息平台”包含“数字治理、智慧旅游、数字生态、智慧经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明实践、信息设施”八个中心板块,覆盖化屋村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如今,化屋村依靠青山绿水这支生态画笔,绘出了一幅旅游兴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化屋_副本.jpg

据统计,2020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11500元;2021年2月3日至10月,化屋景区累计接待游客53.4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8亿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卢思露 蒋明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谭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