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筑牢“三农”“压舱石”,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今年一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谋划。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标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有更大底气。

【地评线】筑牢“三农”“压舱石”,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西安网2021-12-29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

党中央一直重视“三农”工作。今年一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谋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有利于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促进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党的领导至关重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每级书记都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党委书记带头抓乡村振兴,在全社会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可以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洪流中。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可以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标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有更大底气。

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稳产保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这些年,各地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绝大部分地方能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但也有个别地方受经济利益驱使,破坏基本农田建工业园区,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却危及农业基本盘、影响了粮食安全。对于党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政策,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不能打丝毫的折扣。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今年,一些地方发生了洪灾,还有的地方发生了旱灾,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殊为不易。正因为兜住了耕地保护的底线,正因为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才为稳产保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插上科技翅膀。提到粮食生产,人们就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临终前,他还在推进“海水稻”研究。正是在袁隆平等农业科技专家的努力下,这些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很好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高校应当培养好农业农村方面的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各地可以挖掘、培养出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校地之间应当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同心协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伟大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地评线】筑牢“三农”“压舱石”,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2021-12-29 16:35:24 来源: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

党中央一直重视“三农”工作。今年一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顶层设计和谋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有利于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领导,促进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党的领导至关重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每级书记都要守好自己的责任田。党委书记带头抓乡村振兴,在全社会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可以带动更多人加入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洪流中。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可以提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凝聚力、战斗力。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标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有更大底气。

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稳产保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这些年,各地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绝大部分地方能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但也有个别地方受经济利益驱使,破坏基本农田建工业园区,虽然促进了经济增长,却危及农业基本盘、影响了粮食安全。对于党中央制定的大政方针政策,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不能打丝毫的折扣。国家统计局12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今年,一些地方发生了洪灾,还有的地方发生了旱灾,粮食生产喜获“十八连丰”,殊为不易。正因为兜住了耕地保护的底线,正因为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才为稳产保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插上科技翅膀。提到粮食生产,人们就会想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临终前,他还在推进“海水稻”研究。正是在袁隆平等农业科技专家的努力下,这些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很好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高校应当培养好农业农村方面的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各地可以挖掘、培养出本土的“土专家”“田秀才”,使他们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校地之间应当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好地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同心协力,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伟大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陈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