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习俗知多少:取冰藏冰 “大寒迎年”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养生常识,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要求尊重自然,这在今天仍然适用。

大寒习俗知多少:取冰藏冰 “大寒迎年”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2-01-2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如约而至。

  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样,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从时间上看,大寒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也就是说,大寒时气温很低,冰可以一直冻到水中央。

  “大寒时,通常是进入‘四九’时节。古代,冬季农活比较少,人们发明了一些游戏,比如九九消寒图等等,来消磨时间。”安德明说。

  上述“消寒图”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染梅与填字。例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饮食方面,作家刘一达曾表示,记忆中的老北京人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该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忙着为迎接农历新年做准备——腌腊肉、备年货,再添置些新衣服。

  “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它们出现的时间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其形成和这个节气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丰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称。

   二十四节气里的文化与常识

  过去,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人们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在立春时“咬春”、也会在大寒时观赏梅花。

  有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此外,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养生常识,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要求尊重自然,这在今天仍然适用。

  “传统养生观念讲究‘秋收冬藏’,这也提醒人们,大寒时节到来,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冬天尤其要休养生息,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安德明表示。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与节气相关的习俗,有的会得到加强,有的会渐渐淡化。同时,从一些迹象来看,新的习俗也可能会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而人们对新习俗的接纳,往往也是出自对大寒等节气文化符号的认可。”(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大寒习俗知多少:取冰藏冰 “大寒迎年”

2022-01-20 05:57:36 来源: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0日电(记者 上官云)“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时光匆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也如约而至。

  大寒时气温很低,旧时,人们取冰、藏冰,以备夏日使用。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德明表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临近农历新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大寒同小寒一样,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从时间上看,大寒于每年公历1月20—21日交节。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也就是说,大寒时气温很低,冰可以一直冻到水中央。

  “大寒时,通常是进入‘四九’时节。古代,冬季农活比较少,人们发明了一些游戏,比如九九消寒图等等,来消磨时间。”安德明说。

  上述“消寒图”中,比较流行的有两种,即染梅与填字。例如,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在饮食方面,作家刘一达曾表示,记忆中的老北京人喜欢在大寒前后吃冰柿子跟冻酸梨,“也会邀三五亲朋,围炉吃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素来有“大寒迎年”的说法。

  该节气往往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忙着为迎接农历新年做准备——腌腊肉、备年货,再添置些新衣服。

  “扫尘、贴年红等过年前的一些活动,它们出现的时间正好和大寒在时间段上有重叠之处。其形成和这个节气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丰富了大寒的文化内容。”安德明称。

   二十四节气里的文化与常识

  过去,根据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人们合理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在立春时“咬春”、也会在大寒时观赏梅花。

  有观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

  此外,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生活文化、养生常识,也透露出“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要求尊重自然,这在今天仍然适用。

  “传统养生观念讲究‘秋收冬藏’,这也提醒人们,大寒时节到来,要顺应自然规律,在冬天尤其要休养生息,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体力。”安德明表示。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与节气相关的习俗,有的会得到加强,有的会渐渐淡化。同时,从一些迹象来看,新的习俗也可能会慢慢形成并日益普及,“而人们对新习俗的接纳,往往也是出自对大寒等节气文化符号的认可。”(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