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总书记为何连续七年看煤炭
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听取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企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介绍。

一见·总书记为何连续七年看煤炭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2022-01-29

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听取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企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介绍。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总书记连续7年在地方考察调研中看煤炭,看与煤炭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体制机制改革、科研创新成果和地区转型升级。

这一次次实地考察调研,关于历史,关乎现在,也关乎未来。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96.3%。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到轰鸣的机器、飞驰的火车,小到温暖的炕头、可口的炊饭,都离不开煤这个“动力之源”,许多地区也因煤而兴。

总书记曾经回忆,“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

煤炭让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环境、资源、民生、政治生态的“欠账”。一些地区兴于煤也困于煤,“教训十分深刻”。2017年和2018年,总书记分别走访江苏徐州和辽宁抚顺的采煤塌陷区,了解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情况。看到矿坑修复成了生态湿地,总书记在徐州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紧迫,任务艰巨。此前,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

就在考察山西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这次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

总书记多次关心煤炭相关重大工程项目,茫茫戈壁上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习近平同志来此考察神华宁煤年产25万吨甲醇项目;2016年7月,总书记考察正在建设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同年12月,总书记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总书记去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谆谆叮嘱,“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

“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这样的“创新煤”“绿色煤”“转型煤”,总书记这些年看得最多。在河南郑州,看升级换代的煤矿综采技术装备;在陕西榆林,看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这一“由黑到白”全产业链生产成果;五年三次考察山西,总书记每次都要了解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情况,“这项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调研时提出的课题。这件事,我始终很关注”,叮嘱“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低碳发展,我国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节能减排上做出巨大努力,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煤电装机占比降至50%以下,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9.5亿千瓦。中国还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一煤独大”的资源依赖到清洁低碳的高效利用,我们一定能积极稳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统筹:赵嘉鸣、崔士鑫

撰文:许晴

策划:杜尚泽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谢环驰,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一见·总书记为何连续七年看煤炭

2022-01-29 10:27:46 来源: 0 条评论

1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考察调研,听取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和企业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介绍。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6年以来,总书记连续7年在地方考察调研中看煤炭,看与煤炭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体制机制改革、科研创新成果和地区转型升级。

这一次次实地考察调研,关于历史,关乎现在,也关乎未来。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高达96.3%。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到轰鸣的机器、飞驰的火车,小到温暖的炕头、可口的炊饭,都离不开煤这个“动力之源”,许多地区也因煤而兴。

总书记曾经回忆,“我当年在延川插队的时候,榆林是全陕西最穷的地方。这边人口稠密,但缺吃少喝,都是汤汤水水过日子。后来一经发现了能源,并且有能力开采、发展能源产业,完全不同了。这也就是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榆林繁荣起来了。”

煤炭让城市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环境、资源、民生、政治生态的“欠账”。一些地区兴于煤也困于煤,“教训十分深刻”。2017年和2018年,总书记分别走访江苏徐州和辽宁抚顺的采煤塌陷区,了解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情况。看到矿坑修复成了生态湿地,总书记在徐州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工作紧迫,任务艰巨。此前,有的地方搞“碳冲锋”,有的搞“一刀切”、运动式“减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能源供应,“这些都不符合党中央要求。”

就在考察山西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国情。这次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稳中求进,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

总书记多次关心煤炭相关重大工程项目,茫茫戈壁上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就是其中之一。2008年,习近平同志来此考察神华宁煤年产25万吨甲醇项目;2016年7月,总书记考察正在建设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同年12月,总书记对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总书记去年9月在陕西榆林考察时谆谆叮嘱,“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

“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就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

这样的“创新煤”“绿色煤”“转型煤”,总书记这些年看得最多。在河南郑州,看升级换代的煤矿综采技术装备;在陕西榆林,看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这一“由黑到白”全产业链生产成果;五年三次考察山西,总书记每次都要了解山西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情况,“这项改革是我2009年在山西调研时提出的课题。这件事,我始终很关注”,叮嘱“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实现低碳发展,我国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节能减排上做出巨大努力,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煤电装机占比降至50%以下,建成全球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达到9.5亿千瓦。中国还将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一煤独大”的资源依赖到清洁低碳的高效利用,我们一定能积极稳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统筹:赵嘉鸣、崔士鑫

撰文:许晴

策划:杜尚泽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谢环驰,视觉:赖向东、毕晓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