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只此团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是虎年首个“开工日”。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里,家人的欢聚为我们洗去了一年的疲惫,亲人的问候为我们涤荡了过去的辛劳,温暖的拥抱为我们增添了再出发的力量。

马上评|只此团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来源:澎湃新闻2022-02-07

这是虎年首个“开工日”。

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里,家人的欢聚为我们洗去了一年的疲惫,亲人的问候为我们涤荡了过去的辛劳,温暖的拥抱为我们增添了再出发的力量。

今天,我们又回到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带着满满的希望,怀揣无限的憧憬。因为,我们的手掌里还留有母亲的温度,我们的行囊里装满了父亲的关心,我们的脑海中回放着他们的笑脸……团圆,就是每一位中国人最好的“充电站”。

“小时候总是妈妈给我们红包,她总会在上面写下给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祝福。今年我长大了,换我包给妈妈红包……”

大年初一,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的台湾学子苏雍竣,用闽南话给家人发去一段“新春家书”。因为担任冬奥会志愿者,他这个春节留在了北京。这封纸短情长的家书,跨越了浅浅的海峡;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连接起两岸的思念。

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的精神深处永远都在“返乡”;无论行至何处,对团圆的向往是谁也挡不住的。

在春节假期里,我们还看到了85岁的厦门老人高秉涛在拜年视频中期盼与台湾87岁大哥高秉涵早日团圆;看到了大陆和台湾两位新闻学泰斗方汉奇与李瞻对“百岁聚首”的期待;看到了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北一向恩师台湾艺术大学前校长黄光男拜年;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给港澳台和海外朋友送出新春祝福……

家人、兄弟、爱人、知己、师生……总有一种思念魂牵梦绕,总有一种问候念念不忘。鱼各有渊、人自有家,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找到自己的身之所属、心之所向。这就是触动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一份情愫——盼团圆——对故乡的依恋、对家人的牵挂、对再相聚的念兹在兹。

因为疫情的缘故,有些朋友在这个春节没能回家;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些朋友选择了坚守;更有些朋友因为海峡的阻隔,只能遥寄思念。但中国人的归根之念、思乡之情,总是可以跨越山海、抵达远方。因为每一位龙的传人,都不可能忘记回家的路。

方汉奇与李瞻两位老先生的“相期以茶”,作家白先勇与昆曲演员俞玖林对昆曲艺术的传承,黄光男和刘北一穿越时光的师生情,“诗词女神”叶嘉莹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

拜年这一年俗,在这里展现了更为宽广的文化意义。每一位中国人身上的DNA都被唤醒了:口中的单音节、笔下的方块字,书写着我们共同的印记;相通的语言、一样的记忆,确证着我们共同的身份。从“拜年视频”到“新春家书”的热传、刷屏,正是理解中国人为何永远向往回家、渴望团圆的文化密码。

我们曾共同穿越历史,像方汉奇与李瞻两位老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前途而奔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火炬交到了年轻的新一辈手中,他们也将像北京冬奥会的青年志愿者一样,携手在广阔的舞台上奋斗、驰骋,收获青春梦想。

冬奥会开幕式上数百位可爱的小朋友手持“和平鸽”表演节目,一只“小鸽子”迷路了,但很快被小伙伴拉回了大家庭里。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许多人留言,“心都融化了”。

浮云游子意,倚门慈母心。这不就是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团圆的期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年味”里永远饱含希望和创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春节里,其乐融融的家、繁荣昌盛的国,眷念故土的深情、并肩携手的希望,都书写着团圆的意义,描绘着未来的道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马上评|只此团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22-02-07 20:52:09 来源:

这是虎年首个“开工日”。

在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里,家人的欢聚为我们洗去了一年的疲惫,亲人的问候为我们涤荡了过去的辛劳,温暖的拥抱为我们增添了再出发的力量。

今天,我们又回到了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带着满满的希望,怀揣无限的憧憬。因为,我们的手掌里还留有母亲的温度,我们的行囊里装满了父亲的关心,我们的脑海中回放着他们的笑脸……团圆,就是每一位中国人最好的“充电站”。

“小时候总是妈妈给我们红包,她总会在上面写下给我们每一个孩子的祝福。今年我长大了,换我包给妈妈红包……”

大年初一,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研究生的台湾学子苏雍竣,用闽南话给家人发去一段“新春家书”。因为担任冬奥会志愿者,他这个春节留在了北京。这封纸短情长的家书,跨越了浅浅的海峡;那些情真意切的文字,连接起两岸的思念。

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的精神深处永远都在“返乡”;无论行至何处,对团圆的向往是谁也挡不住的。

在春节假期里,我们还看到了85岁的厦门老人高秉涛在拜年视频中期盼与台湾87岁大哥高秉涵早日团圆;看到了大陆和台湾两位新闻学泰斗方汉奇与李瞻对“百岁聚首”的期待;看到了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北一向恩师台湾艺术大学前校长黄光男拜年;看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给港澳台和海外朋友送出新春祝福……

家人、兄弟、爱人、知己、师生……总有一种思念魂牵梦绕,总有一种问候念念不忘。鱼各有渊、人自有家,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要找到自己的身之所属、心之所向。这就是触动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一份情愫——盼团圆——对故乡的依恋、对家人的牵挂、对再相聚的念兹在兹。

因为疫情的缘故,有些朋友在这个春节没能回家;因为工作的关系,有些朋友选择了坚守;更有些朋友因为海峡的阻隔,只能遥寄思念。但中国人的归根之念、思乡之情,总是可以跨越山海、抵达远方。因为每一位龙的传人,都不可能忘记回家的路。

方汉奇与李瞻两位老先生的“相期以茶”,作家白先勇与昆曲演员俞玖林对昆曲艺术的传承,黄光男和刘北一穿越时光的师生情,“诗词女神”叶嘉莹对中华古典文化的热爱……

拜年这一年俗,在这里展现了更为宽广的文化意义。每一位中国人身上的DNA都被唤醒了:口中的单音节、笔下的方块字,书写着我们共同的印记;相通的语言、一样的记忆,确证着我们共同的身份。从“拜年视频”到“新春家书”的热传、刷屏,正是理解中国人为何永远向往回家、渴望团圆的文化密码。

我们曾共同穿越历史,像方汉奇与李瞻两位老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前途而奔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火炬交到了年轻的新一辈手中,他们也将像北京冬奥会的青年志愿者一样,携手在广阔的舞台上奋斗、驰骋,收获青春梦想。

冬奥会开幕式上数百位可爱的小朋友手持“和平鸽”表演节目,一只“小鸽子”迷路了,但很快被小伙伴拉回了大家庭里。这一幕感动了无数网友,许多人留言,“心都融化了”。

浮云游子意,倚门慈母心。这不就是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对团圆的期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年味”里永远饱含希望和创造。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春节里,其乐融融的家、繁荣昌盛的国,眷念故土的深情、并肩携手的希望,都书写着团圆的意义,描绘着未来的道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熊世华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